8月24日,北京奥运大厦。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从这里传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1220万张门票,将全部采用清华同方微电子公司自主开发的射频识别技术研制。这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全方位使用电子门票。
一张奥运门票,质感跟普通火车票没什么不同。走过比赛场馆大门的一刹那,门票中米粒般大小的芯片迅速与检票机交换信息,毫无觉察间,观众的身份信息就完成了比对和查验。
这是雅典奥运会想做而最终没有做成的事。中国人为什么敢做?“因为我们有成熟的技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说,这次由同方开发、捐赠的奥运电子门票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曾在上亿张第二代身份证中应用,业务已延伸到电信运营、金融交易、防伪、军事应用及物流领域,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充分保证。“射频识别这项在同方‘孵化’了近10年的技术,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开创一个模式
同方要做“创新孵化器”
类似的技术孵化,10年来同方完成了好几十项。从精细化工、数字电视、燃煤脱硫除尘到集装箱安全检测,同方将清华大学创造的众多科研成果产业化,打造出数十家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技术企业,成功率超过80%。一家著名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惊叹:“这样的成功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风险投资企业!”
同方不是风险投资企业。18年前,清华热能系教师陆致成揣着5万元经费下海创业时,甚至连“孵化”、“上市”、“风险投资”这些词都没听说过。那天,在清华一处简陋的会议室里,陆致成拿出专门写好的讲稿,向前来道贺的客人描绘自己的理想:做一家年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行业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8年里,依托几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公司业绩每年翻番,年产值达到几亿元,到1997年清华同方上市,总裁陆致成已经实现当年的理想。接下来,同方要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跟其他上市公司比,同方最大的优势,还是清华这只‘老母鸡’。”清华拥有5000多人的高素质研究队伍,每年近10亿元研究经费、200多项获奖成果,从中筛选出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技术+资本”的运作,二次开发并孵化成新的产品、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同方将这种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称作“创新孵化器”。
确立一套机制
同方威视全球领风骚
第一个孵出的“金蛋”,是威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
这是清华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对大型集装箱货柜透视扫描,不用开箱,里面香烟盒大小的物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这项技术只有三个国家掌握,全球投入实用的系统不足10台。迅速实现产业化,对海关缉私检查大有帮助,而且可以抢占近乎空白的国际市场。
然而,数千万元开发经费没有着落,教师们很少考虑市场、成本、效益、质量控制和工艺研究,课题组成员来去自由,让用户心里很不踏实……要把实验室里的样机做成成熟的产品占领市场,谈何容易。
1997年6月,刚刚上市的清华同方决定孵化这个项目。不到一年时间里,同方注入资金近千万元,并将这项技术跟康克军等项目负责人一起“带土移植”进公司。
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稳定的产业化队伍,企业化的运行机制,为项目的产业化提供了保障。10年之间,同方威视的检查系统装备了我国几十个海关口岸,并出口到67个国家,占领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检查系统专业生产厂商。
“学校拥有人才、技术,居于产业链的上游;公司掌握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是产业链的下游。从体制、文化和运作机制上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谁都没法干对方的活儿。”如今已回清华大学担任副校长的康克军说,“但同方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让鱼儿可以在上下游之间来回游动。就像下围棋,把各有一个‘眼儿’的两片棋子联起来,整个棋局就活起来了。”
搭建一个平台
同方环境蓝天绘新图
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60%以上的城市大气质量不达标都与此有关。从1985年起,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便开始烟气脱硫等煤的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积累了大量成果。怎样把这些好技术用起来?没有一个企业作依托,这些成果要进入大型电厂,几乎不可能。
瞄准这一急切的国家需求,同方从1999年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的产业化工作,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探索。
同方环境公司成立,企业有了,但困难依旧在。“我们自主开发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很高,但电力行业市场的门槛更高。每次投标,同方的技术都是第一,最后却中不了标,因为我们没有电力行业的背景。”同方公司副总裁张宇宙说,差不多有三四年时间,同方环境公司连续亏损,生存压力非常大。
同方与大唐电力、华能国际开展战略合作,敲开了电力行业沉重的大门。可是,对于未经大型工程检验的自主开发技术,电厂还是不敢用。“大电厂的安全很重要,出点安全问题,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同方环境公司负责人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曲线救国’。我们在脱硫除尘方面引进国外技术,先让对方认可我们的技术能力。”
“即便是用别人的技术,我们也是用得最好的。”同方的高水准,终于打动了用户,从华能德州、海口电厂项目开始,在同方历经曲折、精心搭建的产业化平台上,自主开发的技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方环境公司不仅拿下了国内最大机组的烟气脱硫项目,创造了国内同类脱硫项目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投资最低等多项纪录,而且在烟气脱硝除尘、固体垃圾焚烧、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领域连续出击,成为国内能源环境领域综合能力最强的企业,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利润近亿元。
编织一个网络
数字电视打造新格局
随着近来家家户户开始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中国开始从模拟电视时代向数字电视时代过渡。
数字电视标准的选择及其核心技术的研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新兴产业的前途,中国人不希望再像模拟电视时代那样,每生产一台电视机都向国外公司交费。1999年7月,清华毕业生、美国凌讯公司总裁杨林回到母校,帮助清华大学制定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2001年11月,清华大学和凌讯公司开始设计专用发射和接收芯片。
拥有核心技术,不一定能够形成标准。标准的确立,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清华同方不仅支持芯片和标准的研制,更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为这一标准的通过提供产业上的支撑。
2001年8月,同方凌讯公司成立,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多媒体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数字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01年11月,同方凌讯并购吉兆电子,进入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与设备领域。2002年10月,鞍山吉兆公司成立,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生产。2003年8月,清华同方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许可证。2003年12月,同方数字电视系统本部成立,专门从事数字电视的内容提供、网络运营、高清晰接收终端等业务。2004年3月,清华同方就传媒资源合作同维亚康姆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同方由此成为国内市场上唯一一家具备数字电视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今年8月1日,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这一标准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方近水楼台,发射机、机顶盒、高清数字电视等一系列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盘点同方的诸多孵化成果,有人替陆致成遗憾:“要在国外,好好规划一下,这些都是大好的上市题材。”陆致成笑:“我这人不大讲计划,只认逻辑。上市也好,不上市也好,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内在逻辑办事,没错。”
(人民日报 杨健 转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