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悠扬的清华老校歌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上空响起,当身着中国硕士学位服的8名德国学生从校长顾秉林院士手中接过清华大学学位证书的那一刻,“清华大学”的名字定格下来……德国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授予亚琛工业大学学生硕士学位仪式在亚琛工业大学库温厅举行。这是清华大学首次在海外为国外学生授予清华大学学位。
红木的屋顶、白色的吊灯,蓝色的背板、展示清华形象的图片展览,将古老的亚琛工大库温厅装饰得与众不同。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相关院系的师生代表,获得清华大学学位的德国学生家长,清华在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的学生等200余人相聚一堂,见证了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参刘京辉博士、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秘书长 Bode博士等也参加了学位授予仪式。
德国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5:15,清华大学授予亚琛工业大学学生硕士学位仪式正式开始。亚琛工业大学Dilthey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并主持了学位授予仪式。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教授宣读了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的亚琛工大学生名单。随后,在清华大学老校歌的伴奏下,身着学位服的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顾秉林院士与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教授亲手为学生拨流苏,为他们颁发学位证书,祝贺他们顺利毕业。顾秉林校长还给每位同学送上一份小礼物。
获得清华大学学位的亚琛工业大学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清华的优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清华学习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与教授接触的机会很多,同时清华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令他敬佩。他感谢清华大学、感谢清华-亚琛工大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给了他在清华学习的机会,让他了解和亲身感受了中国文化,在清华学习的经历让他在就业时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校长顾秉林院士向学生们表示祝贺。他希望学生们毕业后努力工作,为解决环境、气候等世界性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
中国驻德国公参刘京辉博士在致辞中说,中德两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很多领域的发展都是跨国界的,重要的是人们要有跨文化思维,清华-亚琛工大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对此做出了贡献。
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教授表示,两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竞争力。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永不开始放弃,永不放弃开始”,希望这个项目越做越好。
DAAD秘书长Bode博士在致辞中说,越来越多的德国学生想去中国学习,希望今后该项目再扩大一些,特别是博士生培养,以更多满足德国学生留学中国的愿望。
此次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是清华-亚琛工大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的获益者。该项目1999年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签订,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共同资助。1999年到2001年两年多的时间里,清华大学和亚琛工大的教授就课程设置(包括项目训练和工业实践环节)、硕士论文、学习时间等方案进行多次讨论,并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项目于 2001年正式启动,第一个合作期为五年。2004年,首批获得清华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学位的清华学生毕业,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教授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顾秉林院士一起在清华大学为他们授予了学位。
自2001年项目实施至今年9月,清华共有155名学生赴亚琛工大学习;亚琛工大到清华学习的学生为73人。经过第一个五年的合作后,项目目前顺利进入在第二期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到清华学习,参加清华-亚琛工大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到清华留学,成为亚琛工大学生竞相争夺的目标。
项目还带动了教师的交流和科研的合作,清华与亚琛工业大学的“科研和教育合作协议”长期有效,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参加清华-亚琛工大合硕士生培养项目的学生,具备的良好教育背景和经历使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尽显优势,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许多同学被中德、中美、中法等大型合资公司争相录用。
据悉,该项目在最初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汽车系的合作基础上,正在向其他领域拓展。目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已与亚琛工大签订了合作培养学生协议,建筑学院、信息科学领域的合作也正在积极探索当中。
清华与亚琛工大的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展。除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外,两校还签署了包括“学生交换协议”、“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等合作协议,在机械、环境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德国亚琛工大在德国理工科大学中排名第一,曾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毕业于该校。
(转自清华新闻网 记者 顾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