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周”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幕
【新闻中心讯】古老的鲁汶市政厅前,高挂在街道旁的“鲁汶-清华周”的旗帜,为鲁汶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比利时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鲁汶-清华周”在充满厚重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鲁汶大学开幕,这是清华大学首次在国外举办“清华周”活动。据悉,这也是国内大学首次在海外举办此类活动。 在古色古香的鲁汶大学会议厅(University Hall),清华二校门的图像投射在主席台的上方,成为红色会议厅里跳动的一抹元素。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顾秉林院士,副校长汪劲松教授、谢维和教授,清华大学相关院系的专家学者,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比利时鲁汶大学校长Marc Vervenne教授,副校长De Boeck教授、Maex教授、 Abraham教授、Waer教授,以及当地的清华校友和鲁汶大学的中国学者、学生10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清华周”的开幕。鲁汶大学副校长Buekers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鲁汶大学校长Vervenne教授首先致辞。他说,大学是合作的平台,在全球化时代,大学有必要保持全球的联系,增加流动性,一起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他期待这次“鲁汶-清华周”活动为两校的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顾秉林说,7个月前,鲁汶大学在清华举办的“鲁汶周”活动,使两校的合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并已开展了很好的合作。“中国人常说 1+1>2,清华与鲁汶合作,能在更大平台上把两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顾秉林校长说,鲁汶大学和清华大学都追求学术的卓越,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双方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发挥共同的优势,在可以选择的领域中做出最好的成绩。他表示期待与鲁汶大学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在致辞中表示,世界面临的挑战需要大学的创新,需要大学间更多的合作,清华大学与鲁汶大学的合作走在了前列。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从学校基本情况、学科建设、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情况。
鲁汶大学学生无伴奏的轻唱将开幕式推向了高潮,精彩的表演为鲁汶-清华周凭添了绚丽的色彩。
“We are brother!”今年四月,鲁汶大学校长 Vervenne教授曾带领近30位鲁汶大学教授访问清华,在清华举办“清华-鲁汶周”。在“鲁汶周”上,清华副校长谢维和将这句话送给鲁汶大学;今天,在鲁汶大学举办的清华周,当鲁汶大学再次用“We are brother!”欢迎清华大学的时候,两校间深深的情谊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作为在国外首次举办大学周的尝试,“鲁汶-清华周”为两校教授和学者提供更深入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彼此更好地体味双方学校的文化,以便更深层次地进行合作。校长顾秉林表示,“清华周”活动是清华塑造和展示海外形象、让海外人士更好了解清华的窗口。今后“清华周”活动将努力做成一个品牌不断完善并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
左起:顾秉林校长、鲁汶市市长、章启月大使、鲁汶大学校长
“清华周”期间,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两校之间实质性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据悉,此次“清华周”期间,两校教授、学者将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微纳电子学、生物与生命科学、经济管理、公共政策、法律、哲学等领域展开分组讨论、院系深入交流及教授间的个人交流等。在此期间举行的“中国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清华教授将从城市规划、经济、法律、文化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清华周”期间两校还将就进一步合作事宜签署相关的协议。
鲁汶大学创立于1425年,位于比利时鲁汶市,拥有近600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大学之一,在欧洲大学中名列前茅。鲁汶大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其中包括现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数学家Gemma Frisius,地图的发明和制造者Gerard Mercator, 著名植物学家 Rembert Dodoens,和现代解剖学之父 Andreas Vesalius等。
鲁汶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批判性的思考者。目前拥有3万多名在校生,包括3000多名来自137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最多。
鲁汶大学较高的学术威望让众多知名学者云集于此。该校有4800多名教授及研究人员,700多名助教,600多名管理和科研人员,8000多名校医院工作人员。
该校设有医学院、美术学院、工程学院、心理及教育科学院、法学院、经济及应用经济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科学院、应用生物科学及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哲学院、药理学院、神学院、宗教法律学院等14个学院。学校的医疗设施非常完善,该校共支持5所医院,并拥有3所附属医院。其医学学科在世界享有盛誉。
(转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