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棠,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福建闽侯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现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
一位老部长。每月工资几千元。不遗余力捐赠励学基金。几个简单的信息串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林宗棠学长1949年毕业于母校机械系,历任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等职,为我国万吨水压机、国家九大设备和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以及各项航天航空工程的试验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年上半年,校友总会在“励学金”工程启动一年之际推出励学基金这种新的捐赠方式,捐赠者捐赠5万元即可设立励学基金。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林宗棠学长非常认同。10月11日,林学长委托司机抱着厚厚的一大摞现金送到清华大学同方部,交到校友总会负责老师的手中。
12月28日上午,校友总会郭樑秘书长与记者几人到林学长住所拜访了他,林学长说:“其实我刚得知消息时就想要捐款,可是我一个工薪阶层,当时没有那么多钱啊,后来有了这一笔咨询费,就赶紧送过去。”学长说得轻描µ写,但这种赤诚让在场的老师无不为之动容。
82岁高龄的林学长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在和大家分享了他当初参与毛主席决定自力更生研制万吨水压机、在小平同志亲自关心下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及航天航空工程等往事后,林学长问起了目前学校的情况。谈到校友总会设立的“励学金”工程时,林学长连声赞许道:“你们这个事办得好!办得非常好!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寄托在中华英才上。”
林学长告诉我们,1944年他在昆明进入西南联大读书时,是一个流亡学生,与家人完全失去了联系,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正是依靠国家资助和社会的救济才得以把学上完。“那时学校里90%的学生家境都是非常贫寒的,学校的教室、实验设备也都非常简陋,但是为什么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大量人才?一方面教授好、特别好,另一方面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知识,要复兴中华,为国效劳。所以,物质是基础,人是决定性因素。我们一定要把培养人才放在首要位置。过去,战乱时期都能将这些贫困学生培养成人才,甚至是尖端人才;现在,国家形势大好,我们应该办得更好才是!这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完全有可能办到的。”
当郭樑秘书长告诉林学长,现在清华的校友励学金已经筹集到一千多万时,林学长说:“好,好,好!我非常赞成你们搞励学金,初战即胜,取得了好成绩,祝贺你们!建议能不能再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再搞大一些?!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件事情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我是工薪阶层,我和老伴每月离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几千元。但是,我们很多国内国外的成功企业家校友,他们有钱,非常爱国,非常爱人民,非常希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非常愿意为此出力作贡献。我们要动员他们既要多多投资经济建设,也要多多投资人才建设,鼓励大家多拿出点钱来培养人才,这是关系到国家复兴与发达的大事。在这方面,国家已经下了很大决心,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大家也要群策群力共同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我深信,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我们这些中华好儿女、我们热心的学长们一定会大力支持你们的。”
从贫困生的资助说到各领域顶级人才的培养,郭樑秘书长说校友总会下一步要推出计划,资助那些考取了世界名校但是没有拿到奖学金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林学长对此也深表赞同。他说清华大学的教学基础非常好,国际声誉也非常好,但是,我们与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应该多输送优秀学生到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大教授门下去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在国外工作几年,有朝一日变成世界上该领域的尖端人才,再回国从事建设,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外留学生几十万人,假设今后一二十年能有几万这样的尖端人才陆续回国参加建设,再加上我们自己培养的更庞大的优秀科技人才,通力合作,团结奋斗,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愈走愈宽广,愈走愈光明。清华大学应该带个好头。
最后,林学长再次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资助贫困学生,培养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你们要解放思想,不要满足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我冒然说一声:我们的目标要争取筹集到1个亿,甚至10个亿,为贫寒学子成才而努力奋斗。”看着大家不够自信的眼神,林学长笑眯眯地补了一句:“大有可为,事在人为,关键在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
2007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第十一次校友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林学长被评为“励学金捐赠突出贡献奖”。是的,一个退休的老学长,在拿到自己仅有的一笔大额资金时,最先想到的是捐赠贫寒学子,扶持后生,为国育才。感动的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老学长的这种精神。
(《清华人》200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