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
作为中华民族的中坚分子,清华人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相连,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就时刻关注着灾情,并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用他们的知识和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在校师生13日即发起献血活动,653名师生共献血910单位,占全北京市鲜血量的六分之一多;院士、专家校友或在后方提供抗震救灾技术支持,或奔赴一线“会诊”灾情;各地校友会和校友企业纷纷捐钱捐物;而众多校友志愿者更是深入重灾区,送去食品、送去关爱,送去清华人的情怀。
5月13日上午 清华大学发出紧急通知,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工作,通过办公室、导师、辅导员等,确保联系到在灾区的每一位师生员工。
5月13日上午 “清华大学抗震救灾紧急献血活动”在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展开,由于献血的同学很多,下午5点左右,献血活动就结束了报名,但整个活动持续到14日凌晨2点,献血活动前后持续时间超过13个小时,前来报名的师生员工超过1000人,主体是学生。共有653人献血910单位(每单位200毫升)。未能献血的人中,70余人登记成为灾区后备用血志愿者,250人登记为奥运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
5月13日上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以赈灾捐款方式向受灾地区人民表达关怀和支援。截至5月15日中午12点,深圳研究生院第一批师生捐款额达6万余元。
5月14日 清华大学在全校开展“清华师生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捐款活动,师生员工踊跃捐献,两小时内就捐款74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9日下午5点,清华大学师生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共计932万元。
5月14日起 清华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协调相关科室,分别派出3批人员和一辆救护车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第一批队员负责绵阳、成都、重庆、江油等灾区病员的转运,他们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他们所在的医疗队共向外转运伤员3000余名。第二及第三批医疗队员除对成都的6家医院肾脏损伤病员进行评估、治疗及部分肾衰透析病人会诊外,还负责重灾区彭州的医疗救护工作。
5月15日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袁宏永教授与两名助手携带清华研发的便携式应急平台系统和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紧急赶赴四川,协助公安特警和消防特勤开展救援工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曹景行带学院博士生前往汶川灾区进行实地采访。在四川地震发生后,身处绵阳从事课题研究的近百名清华学生参加了绵阳地区抗震救灾的自救工作,部分同学还作为志愿者奔赴北川灾区参加救援工作。
5月15日早8点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部署,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辆救护车被托运前往灾区,2名司机、1名外科大夫、1名护士于9点40从医院出发,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5月16日 清华大学成立抗震减灾技术专家组,发挥清华大学建筑、土木、水利、环境、公共安全等院系和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为灾区提供抗震减灾的技术支持。清华大学抗震减灾技术专家组由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陈肇元院士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吴良镛院士、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钱易院士、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的张楚汉院士、环境地质与岩石力学领域的王思静院士、公共安全科学技术领域的范维澄院士、建筑环境科学领域的江亿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木系、水利系、环境系、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等多个院系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随着灾区救援工作的深入开展,灾情评估、房屋安全鉴定与检测、灾区环境监测、灾民安置区规划建设、给排水和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道路市政建设等各项减灾专项应急工作及灾后规划、设计和重建工作将迅速展开。清华大学抗震减灾技术专家组将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整合全校资源、调配全校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为灾区提供各项必要的技术支持。
5月16日晚 清华经管学院学生在经管西楼庭院自发组织了“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烛光祈福及募捐”活动,以最真挚的感情献上了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祝福。
5月17日 土木工程系的7位教师作为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赴四川地震灾区绵阳市,开展灾情评估、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专家组由系主任宋二祥教授带队,包括叶列平教授、王元清教授、赵作周副教授、陆新征副教授、张天申高工和荆建梅高工。其中叶列平教授和张天申高工5月13日就抵达灾区,专家组将与其他单位的专家合作,完成绵阳市全部受损房屋的安全鉴定和评估工作。环境系的张晓健教授已随环保部专家组参加了现场工作,带去了环境系编写的关于水处理的实用手册。原计划供山西的十吨临时应急药物(主要用于处理高浊及微生物)也正准备发往灾区,处理的水量约能供十万人使用半个月。
5月17日 由清华学生爱心公益协会发起的“情系灾区”赈灾募捐活动在紫荆4号楼前和研究生14号楼同时进行。募捐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多。活动持续了12小时,近千人参与募捐,共募集到超过16,440件衣服、被褥、帐篷。不少校外人士也从校外带来了帐篷和医疗用品。除了爱心公益协会的会员之外,还有超过70余人次的志愿者作为工作人员进行衣物的整理、打包和装袋。此次募捐活动募集到的物资将通过NPP基金会的“首都媒体·千里驰援”计划进行消毒后运往绵阳,并通过当地民政局进行赈灾物资的统一发放。
5月18日下午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建民、金峰和王恩志飞往成都,参加水利部的专家组工作。
5月18日 在中组部下发《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后,全校广大党员把交纳“特殊党费”作为支援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踊跃交纳。截至6月2日,全校共有7500余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计422万余元。
5月19日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环境系统分析专家陈吉宁教授带领由清华大学20名专家组成的抗震减灾专家组赶赴成都,参与抗震减灾工作。专家组中包括房屋安全鉴定与检测专家、技术人员9人,突发城市公共灾害管理专家1人,山区道路桥梁设计与建设专家2人,水库灾害评估专家2人,环境与水问题专家4人。
5月19日下午14时 千余名清华师生来到大礼堂前,参加“清华师生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活动,为遇难的同胞们默哀三分钟并献上了白菊。默哀结束后,清华工物系北川籍学生瞿定荣做了发言。他的父亲(北川县的副县长)还在北川县带领群众奋力抗震救灾,他的母亲失踪多日仍无音讯,多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
5月26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系王宏剑教授、郑艺教授、忻东旺副教授与其他26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表现抗震救灾的大型油»作品《热血5月·2008》在时代美术馆展出,该作品高2米、长20多米,表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灾的感天动地的悲壮情景,作品拍卖所得3350万元,艺术家们悉数捐献四川灾区。
5月28日至6月1日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本真·善行”清华学生廖永伦梦圆清华之清华风物系列个人油»展在中信银行万柳支行贵宾厅举行。展览展出了廖永伦根据清华园风物所创作的30幅油»作品。6月1日展出结束后举行了»作拍卖活动,共计拍出29幅油»,筹款46.2万元全部捐献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地震灾区青少年发展事业。廖永伦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7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刊编编部整理,感谢网友edithwei的支持)
(《清华人》200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