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2008-07-07 |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崔凯 摄影 郭海军】75日下午,清华大学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大礼堂举行。3044名本科毕业生从校领导手中接过了学士学位证书,光荣毕业,迈向人生的新征程。清华校友、海南省五指山市副市长陈国诚,校领导顾秉林、陈希、胡和平、陈吉宁、康克军、汪劲松、张凤昌、谢维和、陈旭、韩景阳、程建平、史宗恺等出席了毕业典礼,副校长兼教务长袁驷主持了毕业典礼。 

  副校长康克军通报了2008届本科生毕业情况。经校务会议审定,批准清华大学2008届本科生3044人按期毕业。副校长谢维和宣读了关于授予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经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2008届本科毕业生3044人学士学位。其中工学1892人,理学320人,建筑学88人,经济学111人,管理学105人,文学413人,法学100人,哲学8人,历史学7人。  

  典礼上还表彰了本科生毕业班先进集体、优秀毕业生和优良毕业生。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宣读了表彰决定。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授予土木系结41班等6个班级清华大学毕业班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建筑学院阮昊等54名同学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授予秦嘉煜等287名同学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称号。

  热能系航空四班李钊同学代表3044位本科毕业生发言。他回顾了本科四年清华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经历,讲述了清华首届航空定向生班27名同学的报国志愿和就业选择。全班27名同学全部履行自己的承诺,并且没有一个选择直接留校读研、没有一个留京或去沿海发达城市,而是纷纷选择了远离都市喧嚣的航空科研院所或制造厂,去西部大开发、去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去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清华校友、海南省五指山市副市长陈国诚讲述了自己1991年清华毕业后面临的人生选择。身为黎族人的陈国诚在同学们纷纷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就业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回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家乡。他以自身经历告诉清华同学,人的幸福指数不光在物质追求上,作为清华人追求的远不只是个人生活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展现才华,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对于清华人来说,到任何一个岗位,只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诚心,谦虚谨慎,勤奋实干,就一定能作出好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顾秉林校长曾鼓励同学们“行健不息,追求卓越”;四年后的毕业典礼上,顾秉林校长对大家的寄语是“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顾秉林校长还对2008届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首先,希望同学们担负起振兴民族伟业的大任。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座的同学中有105位参加了最早为灾区组织的献血,而后3万多名师生员工在短短数日内捐款近千万元,7500多名党员又交纳特殊党费”400多万元,还有许多师生和校友分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献出了清华人的爱心与热血。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有许多挑战需要同学们去面对,更有许多课题等待同学们去解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希望同学们把爱国、奉献作为自己永不动摇的人生信条,始终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承担历史的重任,以“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创新,为造就祖国明天的辉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希望同学们担负起引领时代风尚的大任。作为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家常常被称为“80。从你们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自信、坚毅和激情。在当今时代,如何在青年中、在社会上引领良好的风尚,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中,同学们引领了勤奋学习的风尚;一些同学奔赴地方做村官或去支教,引领了努力工作的风尚;许多同学投身服务奥运等志愿活动,创造志愿文化,引领了健康生活的风尚。当同学们毕业后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时,希望大家保持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表率,做新时期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第三,希望同学们担负起传承清华精神的大任。清华永远是同学们心灵的家。大家要牢记,自己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清华人”。“清华人”这三个字不只象征着曾经的辉煌,更应激励大家在未来不断前进。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否离开校园,都能自觉地传承清华的精神,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既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又有对民族的深入了解与深厚感情,在将来的学习深造或实际工作锻炼中,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学校各院系负责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及各相关部处负责人出席毕业典礼。部分毕业生家长和亲友在分会场观看了毕业典礼实况转播。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