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模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08年9月10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庆祝全国第24个教师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全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为清华大学的建设改革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校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致以节日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生动、很感人,我听了以后深受教育和鼓舞。你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和服务奥运中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
今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将召开“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表彰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这次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灾害。严重的灾情,深深牵动了清华师生的心。学校各级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校师生员工在短短数日内捐款近千万元,7500多名党员又交纳“特殊党费”400多万元。学校迅速成立了抗震减灾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和专家协调组,并把发挥学校优势、支持灾区抗震减灾的意愿向教育部和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作了汇报,希望上级部门能将学校的抗震减灾行动纳入统一部署。常务副校长陈吉宁率专家组奔赴灾区,直接参与抗震减灾工作。此后,各院系又陆续有50余位专家赶赴灾区。他们肩负广大师生的重托,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各个学科专长,快速有效地为灾区提供房屋安全鉴定与监测、突发城市公共灾难管理、水库灾难管理、山区道路桥梁设计与建设、供水与环境、灾后重建中的城镇规划与设计以及伤员救治、灾民心理干预等多领域的抗震减灾技术支持。
其中,应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的邀请,张楚汉、王思敬院士和王光谦、张红武教授等水利系师生尽全力、争分秒,主动为肖家桥堰塞湖抢险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提供水文预报和决策咨询,为夺取堰塞湖抢险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建筑学院成立了由吴良镛、关肇邺、李道增和江亿院士为指导专家的抗震减灾工作组,师生们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在城镇规划、农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建筑技术、地理信息和文物建筑与自然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为灾后重建规划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尹稚、边兰春等教师自驾越野车,历时14小时,行程近千公里,带领师生赶赴灾区腹地,开展灾后临时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的调研工作。环境系也派出多批教师赶赴灾区,对灾区的水资源、固体废物等进行监测。张晓健、杜鹏飞等教师为灾区制定了城市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此外,工物系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人文学院、公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院系的教师各自发挥学科优势,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校师生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校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宣传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而扎实工作、努力奋斗的强大力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清华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学校已着手制定了《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对广大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是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广大教师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校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追求,坚持以高质量的学生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不懈地抓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将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治学、治业、治国英才。
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学习过程为重点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着眼点,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刻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关注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同时,更多关注学习过程产出,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三是要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不同学科的特点,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特别要为学业优秀、特长突出、素质全面的各类优秀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教师是一个寄托着理想和未来的崇高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广大教师的精心培育,造就出了一代又一代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正是广大教师的辛勤奉献,创造了教学科研工作的丰硕成果;正是广大教师的传承与建设,形成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大学精神。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清华的骄傲,是我们办学最宝贵的财富。
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必须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全面完成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而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全校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新学年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