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1937届(九级)校友彭德一、王世真、林家翘齐聚工字厅东厅会议室,庆祝母校成立99周年。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热情地看望了他们。
左起:彭德一、林家翘、王世真 (黄文辉 摄)
王世真院士来得最早,当彭德一走进会议室时,他激动地站起来跟老班长握手寒暄。彭德一兴奋地说,“今天林家翘也来!”听到这个消息,王世真更加激动了:“他可是当年咱们班的状元啊!”正说着,林家翘先生应声而来,刚进屋还没落座,他就忙着跟老同学打起了招呼。
教学有妙招 九级出“牛人”
聊到当年的老同学,老班长彭德一特别骄傲:“我们当年那个班啊,出了好多人才,林家翘、梁守磐、王世真、吴征镒……这都是院士,我们班一共出了8个院士呢!”身为九级联络人的他,每年都会编写一本《九级通讯》,报告同学的近况,宣传同学的成绩,已经坚持出了20多期了。“希望我们同学的心血能留传下去”,他这样介绍自己编辑通讯的目的。
聊起当年的学习生活,彭老更是滔滔不绝:“为什么我们这级能出这么多人才呢?这主要还是要感谢母校的培养!我现在很怀念当时的老师,怀念那些学校的制度,当年的系主任李辑祥老师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说,‘要把你们培养成工程师的毛坯’,所以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都是非常确定的,就是要做工程师!”
清华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特殊的教学方法,像李辑祥老师就很注重应用,我们毕业的时候没有论文的。李老师领着我们每个人设计一个离心式水泵,亲手指导,然后我们就在附近的工厂里把它做出来并且试用。萨本栋老师是教物理的,他很有意思,那些比较形象和难记的物理现象他都会在课堂上给我们表演出来。他对学生很严格,我们每节课都要quiz(小测试)的,而且quiz的题出得也很巧妙,你要是上课不认真听那就肯定做不来。有些同学临近毕业了可物理还是没能过关。教化学的高崇熙老师特别注重定性分析。我们每个学生在实验室都有个自己的柜子,里面放着烧杯、试管等化学器材,经常被要求做技术分析。我后来是搞航空材料的,当时学到的很多方法后来都很受用,基础打得很牢。”
彭老还讲述了当年汽车系一个老师的趣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汽车构造,他甚至买了辆小车,教学生学开车。想起当年的两位数学老师,彭老特别开心:“他们数学教得特别好,讲得很清楚,很容易懂,尤其是应用方面”。由于那两位老师一位叫唐培经,一位叫周培经,同学们就亲切地称他们为“二经”。
林家翘先生则表示自己受周培源先生的影响很大。
学习好 体育也“牛”
回想当年,王世真院士对清华的体育传统印象颇深。“健康是最大的支柱,重视体育锻炼也是清华的老传统。当时啊,如果不会游泳,那是毕不了业的。”说到这儿,他微微一笑,“不过我到现在还是不会游泳。”原来,王老是当年乒乓球校队成员,因此免修了体育。想起那时候的经历,王世真院士特别兴奋,“我们当时可好了,因为是乒乓球校队的,每天有一份牛奶供应,还有统一的服装呢——从衬衫到裤子,还发袜子。那时候网球队最让人羡慕,他们发的是紫色的西装,可好看了。”说到这儿,王老的眼里依然流露出一丝羡慕的目光。
不光王世真院士体育好,比他们高一届的钱三强学长也是乒乓球校队的成员。王老回忆道,“当年清华乒乓球队很厉害,我们是华北五个大学中最强的!”言语间满是自豪。老校友们纷纷表示,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健康的身体分不开,而这健康的体魄,又得益于清华的体育传统。直到前半年,王世真院士还经常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呢。
寄语母校百年华诞
在母校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时候,三位九级校友感慨良多。王世真院士说,“相信我们的母校会是我们国家最突出、最优秀的学校,以前是,现在是,以后更是!”他希望年轻的同学们努力学习,利用好现在优越的环境,不断超越。
作为清华的老学生,彭德一特别自豪,他说,“清华一百周年纪念日是不寻常的,清华现在已经是‘名震天下’了,但还需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清华。”他希望同学们能秉承清华“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多为祖国作贡献。
林家翘先生则希望清华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多与世界接轨,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学生记者 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