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用影子创造光明”——访奥运夜景照明设计师郑见伟

2014-10-23 |

郑见伟(清华大学材料系1988级本科)

入夜,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水立方”总会准时“苏醒”,通体膜结构渐次亮起LED灯光,在夜幕之下展现迷人的魅力。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水立方”的灯光不再永远是安静的一方蔚蓝。每晚,它的底色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红、黄、紫……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你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每个夜晚的“亮法”,可能取决于你当天的情绪。“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所以当你走到水立方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情感上的呼应。”灯光设计师郑见伟向记者这样描述。

而做到这些,都离不开“搜集公众情绪”,用灯光来呈现情感状态,达到“天人合一”,水立方灯光项目是这位45岁的照明设计师最骄傲的项目之一。在郑见伟看来,科技、文化、艺术三方面的元素在此得以充分表达,“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共鸣”。

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共鸣

如何搜集公众情绪?郑见伟介绍说,技术人员每天搜集微博上过去24小时内出现的表情符号。现有的75个符号被归纳为八大类:“爱、喜、扬、欲、惊、怒、悲、抑”,统计数字最后会变成灯光操纵信号,发送给水立方的灯光控制系统。

“我们通过微博、微信去采集社会的情绪信息。这个数据量非常大,少则有几千万多则上亿。如果今天这个社会的活动比较多,社会情绪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能够采集到以亿为单位的一个数据量”。

精巧的设计远不只是这些,郑见伟说,水立方的灯光设计还吸收了很多古人智慧,并结合现代技术工具,将数字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巧妙地达到了“天人合一”,“中国很多古老的传统智慧只有跟现代思想、现代技术产生共鸣,产生新的创造之后,才具有更真实的意义。”郑见伟说。

文化、艺术、科技之影相结合

关于照明设计的理念,郑见伟向记者澄清了一个普通人存在的认识误区,“我们的工作其实不是创造光明本身,我们需要去创造更多的影子,实际上要想形成一个光明的效果,需要更多层次、更多角度的影子。”

这位获得世界级建筑照明设计奖最高奖(IALD杰出奖)的中国设计师,一直坚信“用影子来创造光明”的设计理念。

“比如水立方项目所投射出来的有我们传统哲学和智慧,这是文化的影子。其次是科技的影子,我们运用最前沿的技术去采集社会情绪信息。再次,水立方与我们心灵上情感呼应,可以把它理解为艺术的影子。”在他看来,文化之影、科技之影和艺术之影三者互相结合,是创造一个好项目的基础。

谈及照明设计的未来,郑见伟充满信心:“如果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形成一个共同的认知——尊重影子,这样就能为设计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激发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未来灯光设计将会在城市建筑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平沙 吴劲珉)

转自《光明日报》20141023

相关新闻

  • 012008.06
  • 152010.04
  • 212022.01

    7座奥运场馆设计师郑方:二十年时间服务两届奥运会 筑梦“双奥之城”

    流光溢彩,星月交辉,3360块曲面玻璃环绕着国家速滑馆,幻化成一条冰晶剔透的丝带,舞动在神州大地上。十几天后,这里将举办一场盛会,来自全世界的奥运健儿将汇集于此,挥洒他们的汗水,书写他们的传奇。“冰丝带”夜景(图片来源CFP)而为他们搭建这“璀璨舞台”的场馆设计师就是郑方,作为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的总设计师,郑方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为奥运会服务。近二十年间,无论...

  • 142016.03

    郝琳:让设计推动文明

    儒雅,温和,文质彬彬,初见郝琳,很难让我们联想到他建筑师的职业。 而深入了解后,便不难发现,郝琳身上文人雅士的气质蕴含着他对于建筑的自我理解。 “....

  • 232022.02

    冬奥火炬“飞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宏大落笔于精微

    在冬奥火炬“飞扬”正式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剑叶的时间安排被划分得尤其精确,接受采访前,他刚刚结束上一个会议,访谈也恰好卡着饭点。李剑叶喜欢电影也喜欢阅读,他随身会携带电子书,下载列表里最厚的一本是《全唐诗》,不过工作日程紧凑繁忙,有时只能在出差路途的间隙看上一看。在交流中,他会时常提醒你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要多琢磨为什么,并表示这应成为设计师后的一种思维惯性。在突如其来...

  • 302024.08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 012021.02

    “飞豹”横空叩天阙——记“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

    2020年11月18日,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1952届清华航空系),荣获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在这样一个高光时刻,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位航空总师,再次翻开“飞豹”尘封的记忆。1988年12月,“飞豹”一飞冲天、首飞成功。自此,我国有了国产歼击轰炸机,也是拥有完全自主研制、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十年制成,十年试飞,陈一坚将自己的人生与“飞豹”融为一体。“飞豹”研制历...

  • 102022.06

    孙广宇:筑梦计算机新黄金时代的“设计师”

    计算机体系结构,处于软硬这一“接口”位置,对计算机指令、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确定等,承担着基本的“规划”功能。随着摩尔定律放缓和新兴应用不断涌现,如何改进计算机体系结构来满足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和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指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未来发展趋势——“领域定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并称“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将迎来下...

  • 212016.10

    时晓曦:一年包揽4项国际大奖的设计师

    时晓曦,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LA设计事务所创始人。2016年,时晓曦获得了4项国际设计大奖:Reddot,IF desig....

  • 172008.07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