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沈来新
沈来新(清华大学1979级水利系)
核潜艇,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而为首都水务事业竭诚心智、拼搏进取的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可谓是一艘满载硕果、默然无声、快速推进的北京水务科技“核潜艇”。创建于1970年、集勘察、规划、设计、科研于一体的全国综合性勘察规划设计研究单位,虽然仅有350人,却先后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奥运水系工程、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工程等规划设计科研任务4000余项。在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成果跃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地下水资源安全及污染防控技术研究等1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上,取得大量创新性成果。特别是《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被水利部作为全国制定水资源规划的范本。
荣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优秀企业家(院长)”称号的院长沈来新,恰是助力这艘“核潜艇”快速推进的领军人物。浓眉下的一双深邃双眸,述说着这个山东汉子倾心管理团队的沉稳与深情;高高挺起的鼻梁,昭示着他向更新更高目标进取的豪情与壮志。
高站位:做好顶层设计,心中装着国家与首都
马年仲秋,唯一的儿子上大学了,一直为家务和孩子操心费力的老伴闲了下来。出于对她的关心与感激,星期天清晨,平素早出晚归、周末很少休息的沈来新要陪她去遛遛弯。没想到老伴十分惊诧:“咦,你怎么变‘颓废’了?”
遛弯都成了颓废、奢侈,对于53岁的沈来新名副其实。他的胸中溢满使命与责任,心中唯有与科研团队同心同德做好水务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为水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科技之梦。
沈来新院长(左二)深夜与技术人员研究设计方案
作为一院之长,他不仅要为本院的发展着想,更把着眼点放在国家与首都之上——南水北调福祉中华,中线北京段工程历时25年精心规划设计、11载艰苦施工,不仅给了来院31年的沈来新率领科研团队驰骋科技大舞台的机遇,更给予了他们报效伟大祖国和首都人民的机会。2014年岁末进京的滚滚南水,承载了他们诸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名闻遐迩的首都奥运公园水系,规划、设计和建设秉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循环水务的治水思路,形成了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雨洪利用、水循环净化、水生态环境5大水系统,师法自然,宛若天成,其中凝聚着他们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作为北京2010年的重要项目之一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项目,如今已成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游人如织的五湖美景,实现了沈来新团队由单纯治河向拉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治河梦。
在立足国内、为首都争光的同时,沈来新带领团队还走出国门,积极承担援外工程咨询、设计和施工监理,先后参加援建尼日尔津德尔市供水、贝宁马朗维尔防洪坝修复等40余项工程,派驻各类专业人员百余人,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不仅赢得商务部的首肯,并获得非洲国家的“总统勋章”。
创新多:时刻精于专业,向更高远的目标挺进
“您作为北京南水北调工程的总设计师,请问共有多少项规划设计创新?”面对众多媒体的轮番提问,自始至终参与规划设计的设计院副院长石维新从容对答。但石维新深知,他的身后有一支强大的南水北调科研团队在支撑。
闪光灯不断、采访记者争先恐后、询问此起彼伏:“奥运公园水系工程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都是在您的规划设计下成功的,身为总设计师是如何攻坚克难的?”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连连摆手:“这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我们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隐身幕后的沈来新为他们鼓掌喝彩。他与大家共同制定的院训“精于专业,诚于品德”8个大字愈加熠熠闪光。而精于专业、不断创新,则是沈来新工作多年的孜孜以求、潜心钻研、年年实践。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规划设计,乃世界输水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是沈来新带领团队主持攻克了大型输水工程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为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建设并发挥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创新提出了与首都城市规划和特点相适应、独具特色的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建成了世界上首个穿越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大型输水工程;创新和发展了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技术;研发了近距离穿越地铁站、河渠和桥桩等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隧洞建造技术;率先采用了压力输水隧洞复合式衬砌防水技术;运用超前探测及实时监测技术,解决了隧洞施工安全和西四环道路及地铁交通安全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套集总体布局、水力分析、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运输安装、安全监测、水压试验、渗漏检测等为一体的深槽、长距离、超大口径PCCP管道关键技术体系,并首次将直径4米的PCCP管道应用于国内输水工程。专家鉴定认为,总体成果在相关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研发的PCCP管道外防腐涂层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的防腐体系,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
特别是通过科学分析,带领团队实现了将南水北调中线终点延伸至密云水库的崭新设计,利用既有的京密引水渠通过反向输水,将进京南水引至密云水库,以对南水北调来水直接调蓄。该项目实施优化了南水北调总体布局,解决了南水调蓄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水资源的统筹兼顾,近远期结合,南北联调,丰枯相济,有利于提高首都的水资源战略储备。
奥林匹克公园水系设计,颇受中外人士青睐。其源于近年来,沈来新率领设计院同仁不断开拓创新,使设计院在城市河湖整治的规划设计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自然、亲水、文化”理念的指导下,研发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生态修复和先进的雨洪利用技术,以及自然水质净化、高效过滤、强化除磷、新型人工湿地、生物膜等技术,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结合自动化、现代声控及光电技术应用,已使京师数百公里城市河道恢复健康、秀美如画。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来新带领设计院本着“节约办奥运”的精神,研发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了全面节水、高效用水、循环流动,保护了河流的健康生命。在奥林匹克水系设计中,他主持实施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人工生态水景系统》,使已再生水为水源的龙形水系的水质标准达到III-IV类,每年高达100万方的污水处理全部循环利用,全年总用水量的50%是再生水,超过80%的雨洪被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赞誉。
沈来新院长(右二)在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2009年,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规划设计启动。无论风沙蔽日还是寒风袭人,沈来新率领团队多次沿河踏勘、比选方案,攻坚克难,连续奋战,以“安全是主线、节水是理念、生态是效果”的新思路,出色完成了《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使170公里的永定河北京段自上而下形成了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他主持的“永定河生态构建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依据生态水文学及河流动力学原理,创新提出河岸生态防护技术模式;开展河槽、河滨带生态修复及水体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综合技术集成,形成了永定河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了一套适宜缺水型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的技术系统,极大提升了水生态的社会经济价值,构筑了京西的一道靓丽风景。
然而,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的这位优秀学子,永远追寻前方的高远目标。沈来新团队每年要承接400多个新项目,便是有力佐证。
善管理:牢记诚于品德,智者知人——助胜人者力
“沈院长,您跑现场也累了一天了,不如让车送您……”沈来新坚决摆摆手,笑着对两位设计人员说:“先送你们吧!我愿意走回去,还锻炼身体哪。你们是设计院的财富,是我的金宝贝儿!”他眼中,坚强团结进取的科研团队,是不断取得规划设计新成果的有力保证。
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2012年“7·21”之际,沈来新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拒马河暗涵施工现场。他昼夜挂念着北京南水北调的这段工程。洪水滔滔,一片狼藉,甚至大水将一辆轿车冲到了大树上……危险哪!足足一天,他坚持现场调研处理,最终化险为夷。他心中,科研领导应当身先士卒战斗在工程一线,方能带领大家到科研领域去“攻城掠地”。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的沈来新,深深知晓人才的可贵。他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建立以科技创新激励、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制度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引领企业全面发展,逐步达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的境界。
他和班子成员在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制定了本院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及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设立了设计院的“最具影响力人物奖”“规划设计创新奖”,建立健全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激励机制,重奖科研人才与科技项目。同时,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人力保障,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作为职工培训费。岁岁年年,他积极组织申请市科技立项和国家科技专项,开展前瞻性和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
近年来,设计院申请并获得批准的科研项目经费近1亿元。在他的统领下,该院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文化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类省部级以上技术奖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出版专著10余部,编制行业规范17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勘测设计行业先进集体”“北京市奥运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等20余项省、部(市)级集体荣誉,连续多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13年,成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优秀企业”。
沈来新也先后荣膺“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优秀建设者金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家”“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等众多称号。
展望2015,沈来新和他的团队激情澎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适应新常态,继续发扬敢拼搏、勇创新的光荣传统,以昂扬斗志、不懈登攀,为首都水务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悄然推进的北京水务科技“核潜艇”,你将更有力地游弋在浩渺无垠的深水中。
(王满仓 谭天实 高鑫磊)
转自《科技日报》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