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轻客 汽车设计师改行做自行车

2015-10-26 | 李媛 王嘉宁 | 来源 《新京报》2015年9月17日 |

它能感应到你在骑行过程中的费力程度,不断调整输出助力,更省力,踩一下相当于普通自行车踩三下。

——轻客智能CEO陈腾蛟

去年10月份,四个清华大学“未来汽车兴趣团队”的成员聚在一起,鼓捣出了一辆“全新概念”的自行车,对,不是汽车。

轻客智能CEO陈腾蛟说,他们并非因喜欢自行车而做自行车,纯粹是从“需求”出发,想解决城市出行的难题。

目前,轻客智能第一款酷炫产品已经面世,一台重量为13公斤的自行车,能够通过一块1公斤的锂电电池提供助力。在骑行过程中用同样的力气,能达到普通自行车2-3倍的速度。

汽车男改行做自行车

轻客智能CEO陈腾蛟去年从清华毕业,就加盟了英菲尼迪,做汽车工业设计师。用他的话讲,他对汽车“有情怀”,爱它的酷炫,爱它的造型,“是男人的一种物欲”。

但工作仅三个多月,他就从做汽车转向做自行车。“自行车这事儿更刺激,更有用”。

陈腾蛟上班的那100多天,多数时候骑自行车出行,在燕莎住,去798上班,每天要骑6到8公里。“又累又热,到公司后,半小时才能平复气喘。”这个有点“懒”的大男孩当时迫切想要一个省力又能灵活穿行城市的工具。

他去网上、实体店里,调研过各种车型,但都失望而归。“电动车不安全,难看;电摩很重,倒了扶不起来……”陈腾蛟说,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运动自行车上有助力系统,骑起来轻松又省力,眼前一亮。

“但那个助力系统相当贵,仅一个传感器就要几千块钱。”陈腾蛟随后找来清华“未来汽车兴趣团队”做研发的小伙伴。“他一看就能搞,我又有设计能力,于是我们拍板决定自己做”。

已经面世的轻客电单车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电动助力系统。

“它能感应到你在骑行过程中的费力程度,不断调整输出助力,更省力,踩一下相当于普通自行车踩三下。在起步、上坡、逆风、长途骑行中,感受会更明显。”陈腾蛟兴奋地描述道。

消费者不为“智能”买单

7月底开始,“轻客”自行车接受了内测用户预订。

一些用户陆续给出反馈,比如助力时有时无,有时轻轻一踩,车子嗖一下就出去了;再比如,车子能不能折叠,成本能不能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轻客团队进行了调试,在助力方面,加入大中小三挡,可用APP调节,动力感会更平顺。至于折叠,下一代产品应该会实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内测用户的反馈,全是关于功能性的问题,没人关心附带的智能系统。

陈腾蛟说,轻客之所以不叫智能自行车而叫智慧电单车,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智慧体现在动力系统,而不是联网。

GPS、实时里程和卡路里消耗、社交分享,这些功能轻客电单车也都具备。“这只是车应该有的功能,不是卖点。消费者不会因为能够知道骑了多远,有一些分享社交属性,就选择这辆自行车”。陈腾蛟说,他想从体验的根本上,创造一些新东西。

曾在供应链上栽跟头

接下来,轻客要面临的是量产销售,这是硬件创业者共同的挑战,不久前,小牛电动车因为供应链问题,宣布延迟发货。

轻客决定不用互联网预售模式,“等完全量产后,再销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曾在供应链上栽过跟头。

今年三四月,轻客的7人一同飞往深圳郊区,他们与那儿的一家代工厂签订了“全包”合同。几个人充满期待地南下去看成品样车。但大队人马到了才知道,现场连零部件都没有,工期进度为零。原本打算五六月上市的计划被迫拖到七月。

“荒郊野岭”、“下着雨”、“打不到车”、“团队内部冲突”、“很崩溃”,陈腾蛟用这些词汇描述当天的窘迫。

自此以后,轻客团队开始花大力气推行制度管理,明白“靠野路子办不成事”。目前,轻客每个部件的供应商都有两到三家,产品组装也有两家同时在做,以确保万无一失。

■ 创客项目ABC

A. 他们是谁?

创始人陈腾蛟创业之前是日产英菲尼迪的汽车设计师,邀请了他在清华大学“未来汽车兴趣团队”的三个朋友组成初创团队。

B. 在做什么?

轻客智能希望设计研发满足城市出行需求的智慧电单车,电单车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它的电动助力系统。

C.投资人怎么说?

跨界的团队,跨界的产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90后的天马行空,也看到了他们对梦想的坚持。正因为如此,他们少了很多束缚,做出了如此“不一样”的产品。

  ——启迪之星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博

■ 对话

“看好高端自行车市场”

新京报:自行车的市场大吗?

陈腾蛟:自行车是有市场的,一年多光产销就上亿。尤其高端车(3000元以上),卖得越来越好,每年销量都有20%—25%的增速,而低端自行车急速萎缩。

新京报:你们目前客户定位是?

陈腾蛟:一线城市,1985年—1993年生的人。对于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对出行品质也有要求。主要功能是城市代步。

新京报:为什么是1985—1993年?

陈腾蛟:1985年以前,大都生了孩子,更多的重心不会放在自我生活品质的要求上,会放在孩子身上,就算需要我们的产品,也不会花那么大时间关注。1993年后的,大部分是学生,他对交通拥堵的体验不是很透彻,买来更多是为了玩,我是希望产品更能解决问题。

新京报:为什么把客户群定位得这么精确?

陈腾蛟:现在是个大数据时代,你的推广和营销,都要有严格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传播到你要传播的人群。

新京报:智能自行车的同质化问题你怎么看?

陈腾蛟:确实很严重,但是自行车发展这么多年,形成了这个形态有它的道理。

内测用户的反馈,全是关于功能性的问题,没人关心附带的智能系统。轻客之所以不叫智能自行车而叫智慧电单车,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智慧体现在动力系统,而不是联网。


相关新闻

  • 112016.03

    那时候的自行车驾驶证

    那时候的自行车驾驶证

  • 292016.03

    清华、自行车和我

    上课后很快发现,在清华园里没有自行车是寸步难行的。入学的时候,有些同学有先见之明,在入学的行李里就托运了自行车,其他有准备的同学也在开学一二周内相继购...

  • 292007.11
  • 112019.04

    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不可轻”,是最好的诠释季羡林一生光阴的诗句。这位国宝级的大师,一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是....

  • 292010.06
  • 052008.06
  • 232022.02

    冬奥火炬“飞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宏大落笔于精微

    在冬奥火炬“飞扬”正式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剑叶的时间安排被划分得尤其精确,接受采访前,他刚刚结束上一个会议,访谈也恰好卡着饭点。李剑叶喜欢电影也喜欢阅读,他随身会携带电子书,下载列表里最厚的一本是《全唐诗》,不过工作日程紧凑繁忙,有时只能在出差路途的间隙看上一看。在交流中,他会时常提醒你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要多琢磨为什么,并表示这应成为设计师后的一种思维惯性。在突如其来...

  • 012021.02

    “飞豹”横空叩天阙——记“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

    2020年11月18日,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1952届清华航空系),荣获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在这样一个高光时刻,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位航空总师,再次翻开“飞豹”尘封的记忆。1988年12月,“飞豹”一飞冲天、首飞成功。自此,我国有了国产歼击轰炸机,也是拥有完全自主研制、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十年制成,十年试飞,陈一坚将自己的人生与“飞豹”融为一体。“飞豹”研制历...

  • 132020.08
  • 102022.06

    孙广宇:筑梦计算机新黄金时代的“设计师”

    计算机体系结构,处于软硬这一“接口”位置,对计算机指令、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确定等,承担着基本的“规划”功能。随着摩尔定律放缓和新兴应用不断涌现,如何改进计算机体系结构来满足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和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指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未来发展趋势——“领域定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并称“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将迎来下...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