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却心甘情愿得跑去库区做了“三峡仔”;他曾是位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公务员,却自个儿砸了“金饭碗”当了“泥腿子”;他脱身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却觅得了田园般的安静与诗意;为了事业,他有舍去京城两处房产换取创业公司现金流的勇气和胆识;为了梦想,他有耐住寂寞育品牌苦等N年见成效的坚持和执着……
他就是重庆坤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舟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兼董事长——朱琳。在他的身上,笔者探寻到了“老农人”与“新农人”所交融的另一种“农业情怀”,当然还有那份为了梦想与事业所交织的自信和热忱。
“北京牛人”是这样炼成的
生于1960年代的朱琳,199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一出校门便进入了林业部规划院,先期从事造林核查,此后不久转攻林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对于此次工作调整,朱琳解释称:“做IT的人不懂林业,这需要我们懂林业的人一边学习摸索,一边去自主开发。”
时间一晃就是4年,他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他所研发的3套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两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外一项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时,有中关村的公司前去挖角,开以高薪至少3000元,而他那时的工资每月仅有500元。
或许是因为这次小试牛刀,展露了“麒麟才子”之象。1994年,朱琳被推荐到林业部计划司当公务员,从事宏观管理。但四年后,中国再次推行精简机构,并由中央政府部门带头实行。此时的朱琳同样面临一大抉择:要么留下,要么去进修,待学成归来再谋求新的工作岗位?经过慎重考虑,他通过考试重回学校深造,攻读清华脱产MBA,学习企业经营管理。
再次回忆起这两年的“回炉”,朱琳至今依然感觉受益良多。不仅仅是因为彼时MBA的“含金量”较高,还在于“之前主要是局限在林业系统内部,而通过这两年的学习,知识面打开了,眼界也拓宽了”,做到了“跳出林业看林业。”同样是在这两年里,他利用上大课的时间,结识了当时各部委的青年才俊,建立了新的“朋友圈”,为今日创业储备了人脉。
清华毕业后,朱琳有两个选择:要么重回林业部(已经改为国家林业局),要么去部里下属的集团公司?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下海”,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当了合伙人和企业顾问,他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温元凯成为了同事。
“6年时间里,我为10几家上市公司或准备上市的公司提供战略规划和管理提升,并得到了那些牛老总们的认可。”朱琳认为,这段时间是他清华“镀金”后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时期之一。2006年,他受一公司老板所邀,赴河北廊坊“挑摊儿”,涉足房地产行业,从业三年。
“在毕业后的近20年里,各种时髦的职业,我基本上都做过了。”回首往事,朱琳和善朴实的面孔上显露出招牌式的微笑,而且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与豪气。这让笔者想起他所讲述的在大学时期的一段“轶事”:为了完成一篇论文,他竟怀揣20块钱,四处奔波搞调研。或许,这种牛人的“野性”与“不安分”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吧。
重回农林领域再显牛人本色
接受笔者采访当天,朱琳刚参加完纪念东直门中学80周年同学会,衣袖上关于此次聚会的贴纸还没来得及撕下。“参加聚会的五六十人中,只有我一个是搞农业的北京孩子。”
我们再将时针拨回到2008年,于外闯荡了近十年的朱琳,在这一年重新回到了北京。接下去的路怎么走,成为他当时所要思考的当务之急。但除了围绕国家提出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做项目投资,他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已经许久没跟农业打交道的他,选择再进农林领域,重操旧业。
“这一领域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片‘洼地’,机会蛮多,而且这也是我的专业,是我最熟悉的一个领域。”朱琳同时也强调说,前些年在外打拼所接触的其他领域的经验和模式,早已了然于胸,也可以拿来借鉴和创新。
2010年,他选择以“智力+资本”的模式,参股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灾后重建的项目,主要从事养殖并延伸到观光休闲农业;2011年,通过做管理顾问时得来的资源,参股了新疆天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从农林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这其实是一项生物技术”;2012年,朱琳的团队开始发力转型,通过自己组建公司,主动投资了重庆坤承和神舟绿谷两间公司,围绕特色农业大做文章。
“现在有很多人开始瞄准农业了,而我们却在6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深谙农林之道的朱琳对笔者说,农业是一个长线项目,这需要长年的精心培育,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事,“如果抱以玩的心态,最后只能是把自己玩死。”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朱琳介绍,截止目前,具有十足民族风情的大禹农庄,已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样板工程,并被农业部授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大禹文化旅游景区”,被四川农业厅授予“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四川旅游局授予“五星级乡村酒店”,实现了“吃住玩全部一体化”。
新疆天物的业务也走出了新疆,并且已于去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了。朱琳郑重地说:这标志着该公司“从一家区域性公司开始成长为全国性公司。”据了解,走出西域的新疆天物已在重庆上线了环保项目,进京项目建设也指日可待。至于他自己培育的公司,用他的话说就是“已经开始进入产果期。”
同样是在2014年,“闲不住又爱折腾”的朱琳还相约清华大学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校友,发起设立了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该联盟甫一成立,便吸引了众多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的关注和参与,大禹农庄、新疆天物、重庆坤承、神舟绿谷更是成为了先期会员。
对于成立该联盟的初衷,朱琳是这样说的:“目前我国农业新品种不足、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也很薄弱,我们作为一介农人,就是想借助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以及新近出台的涉农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合力探索生态农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潜修桑文化锻造全桑产业链
2011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被提上重要日程。本着“为三峡库区做点事儿”的初衷,朱琳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之路——以桑闯天下。
事实上,为了选择种植桑树作为主攻项目,朱琳率领团队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调研。“四川具有种桑的基础,相比其他粮食作物,桑树为木本,无需每年栽种,但是年年产出,且生命力顽强,无需过多打药施肥,其根系发达,更易防止水土流失。”所列种种,无不有利于库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他坚信,“沧海桑田”在库区一定能成为现实。
“蚕桑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丝绸之路的发端地也在中国,但丝绸的定价权并不在中国。”虽然选择了种桑,但朱琳打算另辟蹊径,调整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改变过去种桑养蚕卖茧的传统习惯。首先从品种上,选择种植果桑;其次在种植技术上辅以矮化密植,探索出一套利于产业化的种植模式;在管护上,则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探究用水、施肥等精细化护理。
目前,在三峡水库海拔800—1200米北岸神秘的北纬30°线附近,坤承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农民协议种植,已建成了5000多亩的果桑种植基地,集中采取“专一化、规模化、科学化”的运作方式,被授予三峡库区的国家生态建设与产业化示范项目。
“明年开始,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再扩4000亩,至2017年底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果桑种植基地。”据朱琳初步估算,届时整合桑产业的产值将达6亿元。
望梅或不止渴,但当地农民增收的效果确已显现。“以前,农民种老玉米、种榨菜等传统作物,一年的收益也就1000多块钱,但现在能达到2000元-3000元。”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当地政府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当初的强力抵触变成了大力支持。”
桑树浑身都是宝,一棵桑树足以串起一条产业链。今年9月底,坤承农业酿制的一款名为“三峡紫”的桑果酒正式问世,并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市场,现已成为长江三峡旅游品鉴专供产品。朱琳还介绍说,果干、果汁、酵素等多元化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开发中,“桑叶茶项目即将在明年启动。”此外,在漫山绿色桑林间还发展了跑山鸡养殖,桑叶鸡蛋销售紧俏。而这在朱琳看来,都是水到渠成,而且相辅相成的。
“明年开春,在紧邻三峡水库的桑基地一处地壳运动的断裂带旁,就着漂亮的山势和山泉水景,我们还将着手筹建占地约100亩的桑文化体验园。”朱琳向笔者透露了他的大致规划,通过设置采摘区、展示区、接待中心、加工中心、住宿中心等,可让游客亲自到种植基地感受三峡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桑树的品种、种植生产深加工等全桑文化,还可让游客足不出园就能品尝到名副其实的“全桑宴”。
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坤承农业以桑葚果为核心的全桑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形,而且是一条融入了一产、二产、三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牵手学校助力科普航天育种
相比不知微信为何物的同龄人,朱琳围绕桑果酒等系列产品已经在“朋友圈”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营销攻势。其实,除了地里的桑树,他还特别关心那些借航天搭载而上天的种子。
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生命个体或微生物等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共同诱变作用下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化,再返回地面选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自1987年开始,我国进行航天搭载育种,已经有28年了。”朱琳向记者介绍,随着俄罗斯在此项技术上的淡出,目前世界上做航天育种的国家只剩下中国和美国了。但美国研究的是如何解决空间站宇航员如何种和养,以解决最终独立吃饭的问题,而中国所研究的更多是如何服务于地面。
据悉,航天育种的蔬菜具有高产、高营养、高抗病性的优良性状;花卉则具有色彩艳丽、花朵多、花期长等特点。航天育种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于为什么要搞航天育种,朱琳的解释是,因为普通育种的周期比较长。“培育一个好的品种,没有四年到八年是培育不出来的,但对于一个科学家或者是一家企业来说,又会有几个四年到八年呢?”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80%的种业却要依赖进口,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为了体现一位“老农人”的社会责任,朱琳于2012年成立了北京神舟绿谷,立足于现有航天育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航天育种科技成果的价值。此外,加强自主研发,并融合引进国外先进分子育种技术,提升产出效率,“预计将来每年可出5-15个新品种。”
以北京作为制高点,神舟绿谷又在广西设立了子公司,希冀发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作用,做好引进与输出的无缝对接。但与传统育种公司所不同的是,结合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在全国推广“航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同时,神舟绿谷还在探索和创新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科普,从而让更多青少年熟悉和了解航天育种知识。
“关于航天育种的科普教育,我们做了许多的工作,比如科普读物、教材、课件的研发等等。”朱琳告诉笔者,神舟绿谷已成为了北京市教委的特许服务机构。“种子的太空遨游”业已列入北京市中学生的选修课,目前已涵盖10几所学校,惠及3000余名学生。
做事先要谋局。在朱琳的规划中,神舟绿谷也会像他之前所经手运营的几家公司一样,在不久的将来择机进入资本市场。因为,投身创客的“老农人”始终坚信:“只有成为公众公司,她的生命力才会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