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殿常:坚守清华精神,活出精彩人生

2016-07-01 | 来源 校友总会 |

在水利系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2016年6月28日)

王殿常校友 (水利系提供照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师妹师弟们:

感谢院系领导的信任,非常荣幸有这个发言机会。说实话,接到丛振涛老师的邀请时,我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想尽点责任,分享自己的工作体会,以对大家有所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误导大家,毕竟我本科毕业已整整20年,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知道我讲的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情况。还好,组织方只给我15分钟时间,我相信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误导你们这些年轻的聪明人。

接到任务后,我在想,我的代表性在哪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不是我的行政级别,而是我一直坚持所学的专业,无非是想让我来证明,不仅学水利有前途,干水利同样有前途!(我很乐意被利用来作这个证人)第二个原因,我至今没换过工作,15年了,这本来是大家认为没有出息的表现,但主流观点是不能频繁换工作,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当今社会坚持一个单位到退休的恐怕不多了,目前我还算是一个坚定分子。当然以后可能会有机会,另当别论。

接下来,我结合个人经历和工作体会,给各位同学提3点建议。

第一、境界高一点

清华人的传统,历来都有家国情怀和胸怀天下的气度。这很重要,你的胸怀决定了你的格局,有多大格局才能干多大事业。如果一个人平时定位不高,没有格局意识和日常积累的话,不可能一夜之间就登上高峰。谈到胸怀,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多大成就,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境界与修为,这样做了,你的心胸就会宽广,你的人生价值就会无形之中增值。当你着眼大局,着眼大势,久而久之,你的眼界、视野、心胸就会与众不同。作为一个个体,终究离不开大环境的塑造。只有那些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的人,其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胸怀天下,思想层次和境界高一点,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结合,这不是说教,也不是炫耀,而是实实在在需要面对的问题,慢慢你会发现,当你坚持这么做的时候,你是高贵的。

全体合唱《水利建设者之歌》 (水利系提供照片)

那么,怎样培养和修炼个人胸怀呢?我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做个读书人,这是一条可实现的路径。现在的社会风气大多追求物质享受,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一个事实,有钱人只是凤毛麟角,即使你所从事的职业很赚钱,但也很难达到所谓富人的水平,何况,我们绝大多数的单位挣钱是很有限的,也就是居家过日子。承认这个基本现实,有智慧的人就应该把主要精力从物质层面转到精神层面。我想强调的是,一个人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通过不断的修为和心理调适,把自己打造成为精神贵族。我的体会和建议是,始终把自己定位为读书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发展到什么高度,把自己作为读书人是会受益终身的。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毕业生,是有这个条件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这么做,坚持一辈子。事实上,读书已成为我的习惯,成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再忙也要读书,哪怕只有15分钟,而且是非功利性的,除了工作所需,主要补知识结构的短板。近几年,我主要恶补经济类,我感到,治理国家和社会,不懂经济肯定不行,万一有一天国家需要我呢?我要事先做好准备。2014年,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我有幸被列为考察对象。在介绍个人兴趣爱好时,我把读书列在第一位,这不是吹牛,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我把近期的读书单子列举了一番,其中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考察的领导还与我讨论了对他的观点的看法,事后才知道,这位领导是一所著名大学经济系毕业的。

第二、付出多一点

我用3个关键词来解读。

一是奉献。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甘于奉献,这是所有单位都提倡的。这些年,我观察过刚进入单位的年轻人,刚开始大家都差不多,时间长了,差别就越来越明显了,那些注重学习,工作态度好,愿意多承担一点的年轻人,成长就快一些。一定要坚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机会总是会来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刚参加工作时,在德国完成博士后回国,经老师推荐,到了现在这个单位。公务员“逢进必考”,单位觉得我这样的条件再去参加考试确实太亏,但又不愿意直接给我一个副处级,于是就把我的人事关系放在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有一段时间以专家身份,发点补贴,有点像“黑户”。虽然当时自己认为经受了不公正待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工作业绩和大家的认可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干了两年,提拔副处长,又过了一年,正式调入机关。后来听说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对此有一段很长的批示,总的意思是,像这样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好同志,早就应该提拔了!其实就是瓜熟蒂落了。当我们在底层工作时,我们自己可能不知道,中高层对我们的工作状态和成绩是看得非常清楚,了如指掌的。这一点,是等我到了中层以后才发现的,真的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偷懒。到了工作单位,我的体会是,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向张光斗奖学金获奖者颁奖(水利系提供照片)

二是用心。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作中的大事少,特别是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前几年,要甘于做小事,用心地把小事做实,做精,注重细节,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善于把握机会,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我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用于指导工作,经常作些思考,写写理论方面的文章,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比如,有一年,我们领导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出了“四个三峡”的理念,很长时间有关部门没有任何反应,我抓住政治学习大会交流的机会,针对生态三峡,系统阐述了其内涵、哲学基础、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实现途径等,取得了震撼性的效果,令人刮目相看。2007年,十七大前夕,三峡工程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舆论危机,我作为骨干技术人员被推到前台,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顺利平息了危机,在陪同三峡办主任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接受专访的第二天,也许是时间巧合,我被提拔当了处长。这件事情说明,平时你要注意积累,做好准备,机会来了就抓住。你若没有准备,机会也会白费。

三是卓越。古人讲:“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由此可见,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凡事都要追求卓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至少自己要满意。举个小的例子,今年国家保密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人员进行保密考试,我现在主管保密工作,想着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当然是满分了)。因为清华人不一样,定位要高,要有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备考时我在想,若定位在及格,其结果可能不及格;若定位优秀,可能是良好;只有全部掌握并深入理解,才可能得满分。经过努力,结果当然是如愿以偿。再次证明,清华人历来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骨子里是高傲的!

第三、为人好一点

有人说,再硬的关系,硬不过好的人品;所有的成功,都是人品的成功。是的,人品,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深度,也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我认为,有好的人品,你走的不一定快,但一定会走的远。人品是支撑,坚守正直的品格,与人为善有时候能够化干戈为玉帛。2009年,我们单位接受审计,审计人员带着线索到重庆延伸调查,形势比较紧张,当时我正在重庆挂职锻炼,负责接待审计人员。我想,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他们也是人,也讲感情,经过真诚沟通,我取得了审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后来还成为很好的朋友。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单位的老同志,有一次陪他出差,他跟我开玩笑说,你小子现在对我不错,等我退休后恐怕就不行了!我只是低调回应说等着看吧。事实上,退休后我更加尊重他,经常去看望他。人们常说,人走茶凉,我想,做人不能这样。我给各位的忠告是,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走向什么岗位,都要始终记住:坚守良知。岳麓书院有一幅对联写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做人要尽量抱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我上面讲的三点:境界、付出、为人,其实是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具体化。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不大,就是那么一点;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就在重要的几步,就是那么一点。我相信,只要你以境界格局作引领,自强不息作动力,厚德载物作根基,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你的人生——即使不辉煌,一定会精彩!

从这里出发,你们每个人都将踏上新的征程,愿清华精神永远照亮你前行的路。

毕业典礼全体参会人员合影(水利系提供照片)

王殿常简历

1973年2月生,山东省梁山县人。现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司副司长。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2000年水利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毕业。在校期间,曾任党支部书记、班长等,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三峡办工作期间,作为主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织协调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国家20多个部委和长江流域沿江省市,围绕三峡工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协同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植树造林、消落区管理、水库库容监管等政策性文件,组织编写了数百份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报告,联合环保部每年向国内外发布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上述成果为国务院三峡建委决策部署,为工程建设、蓄水运行及巨大综合效益发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确保了三峡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顺利通过了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大型水电开发和工程建设树立了典范。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