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静窗文存》出版,与熊十力结成忘年交的他如何培养出“一门四教授”

2018-04-19 | 施晨露 | 来源 上观新闻2018-04-18 |

孟府流苏树花开

4月,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千年孟府中,两棵明朝种植的流苏树如雪盛开,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学者会聚一堂,以“孟子学的当代意义”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这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刘静窗文存》的首发座谈会。

3年前,旅居海外、出生于上海的音乐家刘念劬携一部沉甸甸的书稿来到上海古籍出版社,这部由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刘述先,协同两位胞弟刘任先、刘震先编纂,由刘念劬主编的书稿,乃是他们的父亲刘静窗的遗稿。

刘静窗何许人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坦陈,不惟普通读者不知道,即便是研究近现代哲学史、思想史的专家也不甚了解,唯一的信息来源可能就是上世纪80年代其长子刘述先辑编并在台北出版的《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简》。

刘静窗(1913—1962)出生于江西文化重镇庐陵,生长于上海,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博览中西学问,中年精研佛儒,师从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绍华严宗法脉,并从蒋维乔、丁福保、范古农诸居士学习,晚年与独居上海的现代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往来论学,结下了深挚友谊。他中学时期即关心国事,“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担当北大游行队伍旗手,1949年应粟裕将军邀请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秘书处总文书主任、联合部委办总召集人等职,后因病去职,在上海家中静养。刘静窗学贯中西,沟通科哲,其学深入儒佛二家堂奥,又极具时代意识,其与熊十力和长子刘述先的论学书简,对于中西学问的短长、时代的困境和思考,表现出的修养和识见,读来令人惊叹。其随笔感悟极富时代的敏感和预见,其诗文和书法蕴藉深厚、气韵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

这部书稿交到曾编辑熊十力文稿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主任刘海滨手上,经由编辑和刘静窗后人将近3年的反复编校往来,终告出版。文存基本囊括了刘静窗存世文稿,以及与熊十力、张遵骝、应慈法师、蒋维乔、长子刘述先等人的通信,不仅保存了一位文化大家的哲思文稿,亦可考见相关史实及追踪许多学者、文化名人的思想轨迹。作为文存别册,其子女撰写的《怀念父亲刘静窗》读来真切感人。

山东邹城是孟子故乡,孟府始建于北宋时期,刘静窗虽归宗佛教华严宗,其学问和修养与儒家密不可分,其学问的根基包括“进退出处”之道皆来自儒家,其子刘述先日后能走上现代新儒学之路也是由于他的启发和推荐熊十力的著作。刘静窗曾与熊十力就孟子的“先立乎其大者”的大体、小体之辨专门展开讨论。作为研讨会一部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邓秉元教授在孟府为当地爱好者作了题为“从孟子大体思想谈生命真义”的讲座,引发热烈互动。

研讨会上,学者们从刘静窗的学问和经历出发,谈到当时一代学人身上生动体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实是孟子学在现代环境下实践的典型范例,孟子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修身之道从未过时,且当为今人重新认识和切实学习。出席座谈会的刘念劬、刘震先回忆了父亲从小对他们的言传身教。“父亲只活了50岁,其后的50年,是我们兄弟几人对他生命历程的百年历史追踪。”作为文存主编,刘念劬说,还原历史真实,尽可能展现那个年代的学人如何思索国家命运、社会现实,是《刘静窗文存》的编纂主旨。

刘家四子,除了被视作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代表人物的长子刘述先,次子刘任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三次刘震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高级工程师,幼子刘念劬为知名音乐家,“一门四教授”,各有所长,均有建树,写下佳话。“父亲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学业和志向,绝不勉强。”回忆自己的治学之路,刘述先曾说,“日后我会走上新儒家的道路,无疑是父亲播下的种子。”在与会学者看来,刘静窗身上不仅体现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学人风范,更重要的是,不仅坐而论道,而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化为生活实践的准则,成为影响后代的家风传承。


相关新闻

  • 232009.04
  • 102024.0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首席教授朱邦芬:创造一个小环境,让学生可以“胡思乱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的办公室本就不大,四处堆满的书籍更是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办公室时,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正在“书堆”中伏案工作的朱邦芬。“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做学问。”他说。清华大学给了朱邦芬一个适于做学问的“小环境”。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这些年主持清华物理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同样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来物理学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小环境”。2023年4月,...

  • 022013.12
  • 282024.05

    尤山度: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匈牙利汉学家

    尤山度(Józsa Sándor),匈牙利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匈牙利罗兰大学中国系名誉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历史的研究和传播,代表著作有《汉语课本》《毛泽东诗词二十一首》《中国与奥匈帝国》等,2023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尤山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匈牙利汉学家,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匈文化交流、增进中匈两国民众相互了解作出了贡献。

  • 032018.07

    他的人格精神将超越时空而流传

    刘静窗(1913—1962)出生于江西文化重镇庐陵,生长于上海,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博览中西学问,中年精研佛儒。其随笔感悟极富时代的敏感和预见,其诗....

  • 072014.03

    “一门九清华”的传奇世家

    大埔县三河镇自古学风鼎盛,人杰地灵,其中尤以陈明绍家族“一门九清华”而名声远扬,被当地的村民啧啧称道,传为佳话。近日,笔者专程驱车百公里前往大埔三河镇,参观位于汇城凤翔山麓的陈氏宗祠。这是一座两进四横一围的典型客家围龙屋,四周明山丽水挹注天然灵气,幽静的院落和葱茏的树木让其呈现出浓郁的书香氛围。著名能源环境专家、教授陈明绍就出生在这座宗祠的右横屋内。他和夫人及子孙三代共10人,除一个孙媳就读北京...

  • 282024.06

    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贯通式培养的前提是个性化培养”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心中,这届学生有点特殊,他们是清华大学第一届“强基计划”学生。四年前的2020年1月,教育部宣布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时,李俊峰正担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此后,他深度参与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整体设计。与多数试点高校不同,清华在一开始就没有限于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而是设计了理工衔接类专业,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五大书院,将强基生的培养统一纳入...

  • 222013.04
  • 282024.02

    一门六院士——走进江苏无锡钱穆钱伟长故居

    恰逢冬暖,天朗气清,我驱车来到钱穆钱伟长故居。故居位于无锡鸿山街道七房桥村,是在钱家旧址上重建而成。只见眼前是一座江南院落,白墙黛瓦,门悬红底金匾“七叶衍祥”。门右有一大石,石上刻有“钱穆钱伟长故居”这几个字。故居格致典雅,有四进,第四进被辟为钱穆纪念馆,二楼为钱伟长纪念馆,静静讲述着钱穆、钱伟长心系故土、治学兴国的爱国故事和钱氏“一门六院士”的家风佳话。永怀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钱穆(189...

  • 282024.03

    丘成桐捐赠支持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3月26日,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向清华大学捐赠,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丘镇英基金”和“梁若琳基金”,用于支持数学学科发展、新一代数学领军人才培养与求真书院建设。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勇,丘成桐,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出席仪式。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主持仪式。丘成桐致辞丘成桐...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