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金矿 晚上会睡不着觉
2014年年初的时候,黄鼎隆晚上经常会睡不着觉,那是一种情绪激荡下的难以入眠。过去几年,他觉得一直有个还没被人挖出来的大金矿埋在那里,可他也找不到挖出金子的工具,不得不把这个想法埋在脑海中。而现在,他好像已经把散布在各处的点连接了起来,依稀看到了一幅关于智慧未来的蓝图。
尽管黄鼎隆当时已是一家跨国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但与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机遇相比,眼前的职场升迁和日常性产品工作已无法抚平他悸动的心。于是,和自己在微软的黄金搭档码特(Matt Scott)一拍即合,激荡想法,并马上动手验证。很快,他们发现这个工具从技术层面是可行的,2014年下半年,两人各自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一起创办了“码隆科技”。
在官方的宣传简介中,码隆科技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前沿计算机视觉技术服务的人工智能公司”。这让我们明白,他发现的那个“金矿”就是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商业机会。时至今日,“计算机视觉”早已成了科技创新的一个热门领域,诞生的独角兽企业甚至超过了两位数,但能如黄鼎隆般在十年前就发觉到其中巨大机遇的人并不会很多。
“我觉得读博和创业有一个共同点,两者都是要去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黄鼎隆说。从“学霸”到科技创业者,黄鼎隆愈发体会到不设限的态度与突破自我的重要性。“就是在一片不明确的环境中,你依然可以找到那个可能的、一丝的光明,然后朝那个方向坚定地走,这一点是相通的。”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看,能发现这样的机遇,既要有个人的天赋与不妥协的精神,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还在清华读书的时候,黄鼎隆做的就是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因为成绩出色,他后来直接被保送读博士,在国际人机交互泰斗Gavriel Salvendy教授指导下学习。
因为对能产生商业价值的事情感兴趣,黄鼎隆在博士毕业后加入了微软公司。“那是2008年,整个互联网最赚钱的商业模式就是搜索引擎,所以我当时也很明确,我就想做搜索引擎的产品经理。”而正是在微软做搜索引擎的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了日后改变与突破的种子。
那时微软的搜索产品刚刚从“Live Search”改名为“必应搜索”,但黄鼎隆面临的却是一个艰难的竞争局面。彼时,谷歌已经占据了国际搜索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百度也已成长为中文搜索的巨头,黄鼎隆整日里想的都是怎么去打败这两家企业。可现实经常是残酷的,黄鼎隆发现,在搜索领域,谷歌把英文、百度把中文整个文本内容已经挖掘得非常充分了,作为一个搜索引擎的后来者,其实再怎么做都很难有机会。
困境之中,黄鼎隆决定在新的方向上做出改变,而他当时也没想到,这次尝试会给他日后带来完全崭新的职业生涯。
2009年左右,黄鼎隆希望能够在必应搜索发布新品牌的同时有一些特色的功能,正好当时微软的同事码特正在开发一些很具创新性的机器学习技术,二人一拍即合,就用当时的机器学习技术做了一款英语学习产品。这款产品有别于当时其他的网上英语词典,不仅可以从互联网上抓取最新的词汇,还加入了例句朗读的视频,学英语的人可以模仿朗读者的嘴型学习发音。后来这个产品由于市场反响很好,被融入必应搜索成为必应词典。
因为这种创新性,这款产品一推出就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当年亚洲十大创新技术,在微软内部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本土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合作,黄鼎隆不仅和好友码特结下了战斗友谊,两人同时也隐隐约约发现,如果要创造一个可以打败谷歌的新的搜索引擎,那应该是以视觉为主要内容和交互方式的。而图像、视频这些信息在当时还无法被搜索引擎所挖掘,两人断定,视觉信息和视觉数据将会是一个“大金矿”。
但当时的技术还无法承载他们的想法。随后几年,黄鼎隆先后去了腾讯和TripAdvisor任职,直到2013、14年左右,深度学习技术在研究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黄鼎隆第一时间抓起了这把工具,朝当年他发现的那片“金矿”铲了下去。
风口过了 才是真正的挑战
创业5年后,“ROI”成了黄鼎隆采访中最常说出的一个词,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三个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投资回报率”,从他过去的履历来看,这位正值壮年的创业者因为长期从事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似乎应该更擅长就技术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这很显然是一种偏见。“我们公司目前还是在商品识别这个领域深耕,在零售这个行业中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核心还是要给客户带来一个正向的投资回报率”,黄鼎隆说。
现在,他已经能十分自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商业和公司发展的思考,而ROI正是他与他的公司眼下最重视的衡量因素。5年来,他们一直专注于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零售行业进行改造,迎来过资本吹起的风口,也经历过市场挫折的洗礼,这也让黄鼎隆逐渐意识到,只有把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到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上,技术才能有真正落地的可能性,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黄鼎隆获得这种体会的来源既有其自身的经验,也来自外界。2015年的时候,他们面向普通用户推出了一款APP,这款APP的功能是帮普通人识别一些服饰方面的东西,类似于现在淘宝上“拍立淘”这样的功能。但当他们想要提升这款APP下载量的时候,发现其实已经过了APP推广最好的时期。于是他们决定将服务模式改为面向企业客户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当客户有需求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调用码隆科技商品识别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然而他们这时又发现,很多传统行业的客户并不擅长进行IT的技术开发,他们需要的是那种直接拿来就能用的完整解决方案,为此,他们不得不继续转变自己的业务模式。
这算是挫折吗?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但黄鼎隆觉得,这也是他们在看到了原有模式的局限后及时做出的调整。
不过零售市场想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可没那么简单。作为二者结合的完整解决方案代表,“无人智能货柜”两三年前曾经在资本市场吹起过一阵热风,尤其是当亚马逊公司在2016年推出Amazon Go的演示视频后,很多创业公司都涌入了这个市场。在Amazon Go的案例中,用户只需打开Amazon Go的APP进店、选货、离店,即可完成购买。
确实,这种场景极具科幻感。但残酷的现实却是,由于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配套条件,直到2018年1月,第一家Amazon Go才正式对外营业,目前一共也只开了十几家而已。
这让黄鼎隆意识到,技术想要落地成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绝不是之前做科研时的那一套打法。“比如零售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成本,但过去很少考虑。那时做一个产品,硬件上各种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和摄像头都用的是最好的”,黄鼎隆如今回想起来仍然有些唏嘘,“软件上的算法复杂度和数据采集的成本在那时候仿佛都不是成本似的,仿佛就是拿出一个机器就可以去做这么简单,但其实是落不了地的。”
于是,2017年至少有16家无人货架公司获得投资的盛况已一去不复返,其中大部分停止了相关业务,而同样涉足这块业务的码隆科技却相继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8月获得了软银和埃森哲的战略投资。
对ROI的重视或许就是他们脱颖而出的法宝。黄鼎隆发现,不仅他们在考虑ROI,他们的客户也开始重视ROI,而ROI是正还是负经常就是天壤之别。“这时候比拼的就是全面能力,你的算法不能只是单纯追求一个极致的准确率,你必须要用很低的成本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准确率”,黄鼎隆说,“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不是足够强,你切入的场景是不是比较容易能带来好的ROI,这些问题都是你要全面去考虑的。虽然短期来讲会带来很严峻的挑战,可这些挑战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仰望星空 也脚踏实地
他们现在将公司的目标专注在“商品识别解决方案的原创研发和应用”上。越来越务实,越来越重视商业逻辑,公司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码隆科技也成了唯一入选世界经济论坛“2018科技先锋”的中国企业。
但黄鼎隆却说他的疑问和彷徨并未减少,反而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和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恐惧黑暗一样,黄鼎隆的彷徨也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原来你刚离开熟悉的地方,你目光所及还有一些你自己熟悉的场景”,黄鼎隆解释说,“现在你就越来越深入到一个未知的地方,你目光所及,不仅看不清前方,可能环顾四周都没了可参照的。”
可现在同样也是他信心最足的时候,“每一个时刻都是最困难也是最有信心的时刻”,他对我说。二者在黄鼎隆看来并不矛盾,他用自己喜欢的小说《三体》来举例子。在《三体》中,地球上的人类很早就知道三体人要来,但时间还有很久,三体人还没能对这个现实世界产生什么实质影响。可有趣的地方是,只是人类知道三体人要来,这个时候大家的选择和想法就会不一样了。“所以我会想说,假设我们现在知道外星人一百年后要来,我觉得以我现在的情况,我还是要做我现在做的事情,做AI,因为AI可以拓展人类能力的边界。”
或许只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最合适形容此时的黄鼎隆和他对未来的态度。他很坦诚地对我说,在创业前,他对于“塑造未来”、“拓宽人类边界”这样宏大的使命感更强一些。但最近几年他也越来越现实了,“其实你没有必要想那么远,做好眼前的事最重要”,“而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产品落地,就是给客户带来价值,要么可以帮客户省钱,要么可以给客户赚钱,总之要给他带来一个正向的投资回报率,这个是最重要的。”
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让黄鼎隆得以在不确定中走出坚实的步伐。有时晚上一个人想不通一些事,他就会把好友兼合伙人码特找出来,两个人大晚上在深圳的海边散步聊天,聊不透就不睡觉。
大方向当然是确定的。“AI赋能所带来的变化核心只有一点,就是效率的提升,各行各业的效率都会变得越来越高”,黄鼎隆对我们说。在他看来,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始阶段,前面的三次工业革命最终都是使人的效率变得更高,这一次也是这样。
但已经变得务实的黄鼎隆不会冒然对未来做出什么科幻式的设想,那种“布道者式”的煽动性发言不是他的风格。“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是会发生的,就是人和机器的分工会有一次重新的定义,就是大量的工作以后都会变成人和机器结合来完成。”
这个设想看上去有些“平平无奇”,但却是黄鼎隆真实认为会发生的场景,也是他为之奋斗的方向。这也反应了黄鼎隆对科技探索与创新的态度:宇宙当然有边界,科技的发展或许终有尽头,但我们探索未来与自我突破的勇气与决心是无界的。
————————————————————
黄鼎隆,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1999级本科生、2003级博士生,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深圳市政协委员。人机交互博士,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Gavriel Salvendy教授和饶培伦教授,发表人机交互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论文 7 篇,国家级发明专利4项。曾就职于谷歌、微软、腾讯和TripAdvisor。2016年当选深圳“十大创客”之首;2017年获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并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首届 “青竹奖”;2018年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深商风云人物•明日之星” ;2019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并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