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现场
11月18日下午,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名单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揭晓,共56人获奖。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姜培学教授,清华校友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增光、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和清华校友、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贺克斌
贺克斌,1985年、1987年和1990年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区域复合大气污染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
承担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以及省部级奖11项,获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姜培学
姜培学,1986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2月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热能动力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主要围绕航天航空、能源动力、CO2地质封存与CO2驱油、驱页岩油 /气、采热及跨临界CO2热泵与制冷系统等领域相关热质传递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多孔介质与微/纳结构中热传递机理;阐明了超临界压力流体流动与换热规律、发展了跨临界循环理论;揭示了高热流密度表面热防护机理、发明了先进热防护技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管晓宏
管晓宏院士在颁奖大会现场
管晓宏,1982年、198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组成员、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讲席教授组成员、双聘教授、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多年来在电力等生产制造系统优化调度、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和多篇国际最佳论文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王浩
王浩,1982年、1985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提出了“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系统建立了水循环及伴生水生态、水化学和水沙过程综合模拟与多维调控技术体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十余项。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雷增光
雷增光,1983年、1986年和2006年1月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任中核四○五厂总工程师、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我国铀浓缩离心机研制和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主持和参与了我国首座离心法浓缩铀工厂的建设和运行、国产离心机研制、首座离心机制造厂建设、离心机工业化生产制造各环节的科研和工程技术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刘仲华
刘仲华教授(左1)在颁奖大会现场
刘仲华,1985年、198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14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饮茶与健康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王书肖
王书肖,1995年和1998年在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9月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与控制教研所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区域多尺度嵌套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多污染物多源分类减排-环境影响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模拟、基于环境效应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决策技术、大气汞排放与污染控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曾获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先进个人、第十三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孙宝国
孙宝国,1984年和1989年在北京轻工业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3年1月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在食品香料香精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5年来,共遴选奖励136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