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思泓校友上榜《麻省理工技术评论》2020年世界杰出青年创新家

2020-06-19 | 来源 校友总会 |

6月1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0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即35名35岁以下“世界杰出青年创新家”名单。清华大学2005级材料系校友、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泓榜上有名。

王思泓

王思泓2009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加入芝加哥大学普利茨克分子工程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王思泓在榜单的发明家(Inventors)类别,上榜理由为“他开发的可拉缩微芯片使各种新设备成为可能。”


微芯片通常是在脆性的硅晶体上经过刻蚀等加工而成,意味着如果拉伸或者弯曲它们,分子结构就会被破坏,导致性能大幅下降。在此之前,也有人造出不那么脆弱的电路,但代价通常是牺牲芯片的性能,而王思泓则开发出了新的制造技术,造出可拉伸、可弯曲的电路,同时在性能表现上与普通的半导体电路同样出色。

王思泓在斯坦福大学期间曾师从鲍哲南教授,后者被视作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之一。在鲍哲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思泓开发了一套新的工艺,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他利用一种被称为纳米约束的物理效应,以尽可能小的规模构建出分层聚合物电路。如今他可以构建出可靠的高性能电路,将电路拉伸到原来的两倍长度时,可以做到不损失任何性能。

他表示,这些香蕉状的聚合物,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设备类型:可塑性很强,甚至可以根据人的体型定制,用作皮肤贴片甚至植入体内,同时这些新型的柔性设备也具备与传统设备相当的功能。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如何为电路提供电力?对此他已经开发了一种名为 “纳米发电机” 的设备,利用人体的能量为设备供能,从而摆脱了外部的电池。那么,如何能在不引起免疫反应的情况下,将设备植入人体内呢?这就是下一个问题了。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创刊于1899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技术类杂志,在世界学术界和科技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威地位。自1999年开始,该杂志每年从全球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科技创新精英,共分为发明家、创业家、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类。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极可能改变世界的未来。

此前,我校校友刘湘军(1985级生物)、吴旻(1991级自动化)、杨荣贵(1996级热能,硕)、宋晓东(1992级物理)、夏丰年(1993级电子)、李笑(1997级电子)、陈启鑫(2001级电机)、鲁南姝(2001级力学)、张柏乐(1999级电机)、张良方(1996级化工)、郑晓琳(1995级热能)、伍晖(2000级化工)、戈钧(2000级化工)、刁莹(2002级化工)、张一慧(2006级航院,硕)、高伟(2007级精仪,硕)、顾嘉唯(2008级美院,硕)、刘自鸿(2000级电子)、印奇(2006级自动化)、徐亮(2006级生医)、韩松(2008级电子)等曾先后入榜。

田阳根据“DeepTech深科技”公号内容编辑整理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