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林:不会举铁的科研员不是好劳模

2020-12-17 | 来源 公号“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2020年11月25日 |

202011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共有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中央研究院储能技术研究所杨林2000-2004机械;2004-2010博,核研院)在现场领奖。

杨林,39岁,中共党员,中央研究院储能技术研究所电池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技术试验验证,主持建设国内首个百kW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

“肌肉发达、身材健硕、眼神坚毅”,全年出差两百余天,飞行时长160小时——这既不是健美先生也不是飞行员,而是中央研究院储能所杨林。

2020年,杨林主持建设的国内首个百kW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张家口完成工程建设和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按每天一充一放来计算,可以循环使用足足27年以上!

时间回到2010年。有着“三清”光环的杨林博士毕业,首份工作就是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技术试验验证。这是核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重要技术之一,国内起步晚、积累少,难度可想而知 ,这“冷板凳”一坐就是七年。七年间,他和同事们一起建成了1个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综合试验验证台架和3个单项试验验证台架,有力支持了国和一号的研发,形成各类专利十余项,获得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个省部级、集团级、协会级奖项。

没有躺在功劳簿上,2017年杨林和他的团队顺应集团发展战略转战到储能领域。此时的他已褪去书生意气,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面对跨领域,跨专业的难题,杨林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一年多的时间,提出了十几种设计方案、经过了无数次反复实验,解决了密封问题这一液流电池领域的瓶颈技术,成功研发下线了“容和一号”这一世界最大的铁-铬液流电池电堆,并通过了检测试验。目前,250kW示范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杨林和他的团队又投入到铁-铬液流电池生产的产业化落地,以及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攻关中。建设国家电投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产品,打造技术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储能品牌,为国家绿色能源建设,碳中和战略实施做贡献,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业务成长的同时,杨林一直兼职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现担任第三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以党建指导科研工作,杨林带领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今年年初,因疫情原因,250kW-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停工导致项目延期近3个月。随着疫情形势的趋缓,为了抢回进度,保证示范项目的节点不变,支部先后成立了两支先锋队。在上海成套院电池组装车间以党员带团员,成立了“容和先锋突击队”,在张家口示范项目现场联合张家口分公司、上海成套院共同成立了“储能先锋联合党员先锋队”, 最终保住了集团重点项目节点。

“能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一种幸运,我愿以身许国”杨林用十年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得知杨林获奖的消息,同事们纷纷前来祝贺,杨林也说了说心里话:“从未想过能荣获这样的荣誉,真的受宠若惊。首先要感谢集团和研究院提供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其次是感谢一路走来我身边的每一位优秀榜样和领路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身在一个拼搏的团队不进则退。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陪伴。此后唯有鞠躬尽瘁,报答组织的栽培!”



相关新闻

  • 172019.12

    李景虹:当好科研“领路羊”

    他把自己和学生比作羊群,而他则是队伍中的“领路羊”,为学生指引方向,带领大家一起向着科学高地努力奔跑。他最熟悉的地方是位于何添楼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无论....

  • 132012.09

    我校增加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月10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2012年清华大学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政治学、教育学;学科调整后,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城...

  • 022024.01

    顾秉林:科研院成立历史回顾

    2003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为推动科研创新工作的需要,作出了成立科研院的决定。二十年来,科研院秉承清华大学“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坚守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初心,统筹规划学校科研工作,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弘扬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和环境,助力学校科研工作持续不断打开新局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清华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为科研院对学校老领导顾秉林的访谈。...

  • 242022.02

    翟荟:用“最笨”的方法做科研

    “我可能一辈子才带过十几个博士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翟荟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古香古色的科学馆,在美丽的清华园里更显庄严朴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的办公室就在科学馆的三层,杨振宁的办公室在二层,一层是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曾经工作的地方。在系列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中,由于翟荟的办公室更为“简朴”,便被“征”为...

  • 012008.10

    清华获批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8年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氯碱、煤化工行业技术减排潜力分析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财政部和环保部的批复,正式启动。

  • 112022.08

    厉侃:科研报国,矢志初心

    成熟期的蒲公英种子,会随风飘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落地生根。如果将这些种子换成微型传感器会有怎样的有趣应用呢?2021年9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厉侃(2010级航院)与美国西北大学约翰·A·罗杰斯(John A.Rogers)、黄永刚课题组等多所科研机构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仿风传种子三维微电子飞行器相关论文,在《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厉侃告诉记者,这一成果以风传种...

  • 072017.09

    清华大学成立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里程碑步伐

    9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成立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 012008.08

    清华发挥学科优势百余科研项目服务北京奥运

    自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的七年时间里,清华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承担百余项科研项目服务北京奥运,以实际行动阐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全校20多个院系,数百名师生倾情参与。

  • 232008.10
  • 062020.01

    黄昆:科研经费一分不落虚空地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黄昆,特别珍惜国家的科研经费。“基础研究,也应算一算投入产出,算一算为这篇研究论文所花的钱值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