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得主谷林:科学家最大成就是思想的延续

2021-01-06 | 刘大炜 |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1-01-05 |

谷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金属所、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从事研究。2010年底起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先进材料和结构分析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功能氧化物材料、储能材料、纳米催化剂的原子尺度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发表论文 6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正刊13篇,子刊 67篇,他引 37000余次,H因子>100。入选科睿唯安材料科学领域(2018-2019)和化学领域(2019)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视频:“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得主谷林:科学家最大的成就是思想的延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见谷林,风趣、健谈、充满活力的他着实颠覆了记者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日前举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41岁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林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图为202011月,谷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评价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奋发有为、砥砺建功,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科学普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20余年,谷林的钻研方向是用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研究物质的显微组织、成分和晶体结构,是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基本技术。生活中,电镜在半导体、航空、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首次接触电子显微镜,谷林刚读大三。第一眼他便被这台仪器所呈现的微观世界吸引,遂跟随中国电子显微学权威专家朱静院士深入钻研。那时候,中国电镜硬件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不少,甚至存在“代差”。朱静建议谷林先到国外看一看、学一学。

负笈海外八年,谷林接触、了解到数十种先进的电镜。留学期间,他发展了价电子能量过滤扫描透射显微技术,实现对半导体能带及金属表面等离子的亚纳米尺度直接测量;此外还克服轻元素原子散射截面低和观测难的问题,发展了球差校正环形明场成像方法,直接观测到充放电过程下单原子分辨的锂离子。

“只有先观测到物质的结构,才能了解它们的行为,进而在其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谷林举例,现在很多新能源产业,如锂电池,就需要观察锂离子的运动情况。

选择回国,既是机缘,也是本心。2010年,海外留学的谷林得知导师朱静正在构建中国大陆第一台球差校正电镜,急需这方面人才,毅然回到国内。

回国后,谷林参与构建中国大陆第一台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透射电镜。这台占地面积约100㎡的仪器,可以观测到皮米(pm,10-12m)单位的微小粒子,即头发直径缩小一亿倍的长度。通过这台电镜,谷林的团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对外场调控下原子尺度锂离子迁移的观测。

图为202011月,谷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谷林观察到,近年来中国电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相关人才仍然十分紧缺。

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人文日新”的精神。“这四个词都与我母校清华大学有关,母校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深的。”谷林对记者说。

何为“自强不息”?在他眼中,可用“随机行走”解释:理论上现实社会中平均每个人获得成功的几率为50%,但事实上个人最终成功的概率终有偏差。“所以我们更需要通过个人的奋斗去实现成功。这就是从数学角度看待‘自强不息’。”谷林说。

有追求、要奋斗、有能力,这就是谷林眼中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特质。

谈及科研给自己带来的收获,谷林说:“科学家最大的成就是思想的延续。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承认、运用到生产中,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


相关新闻

  • 212020.10

    清华7位教师9位校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举行,共有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包括10名特别奖。清华大学有7位教师9位校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1位教师...

  • 252015.12

    吴蓓丽校友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12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获此殊荣。清华校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

  • 152022.11

    清华5位教师8位校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12日,在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在百位入选的青年科学家中有5位清华大学教师和8位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方璐、水利系副教授龙笛(2001级水利)、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1999级本、2003级博,计算机)、能动系教授胥蕊娜(1998级本、2002级博,热能)、自动化系教授耿华(2003级博,自动化),清华校友、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万蕊雪(2013级博,...

  • 292024.04

    两位清华人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名女科学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其中包括两位清华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玉丽(2003级博,航院)。陈婷陈婷,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

  • 152018.01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陶晓明:跟随研究乐趣开启“无线”新可能

    “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往往像在无人区中行走,前路不清晰,也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倍感压力的日子里,陶晓明仍然初心不渝,“在通信领域里,坚持做理论基础研究的意....

  • 252019.10

    校友雷震、刘一锋分别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中国青年创业奖•脱贫攻坚特别奖”

    10月23日,第三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成长组一等奖——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雷震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清华校友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

  • 242023.04

    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三位清华人榜上有名

    4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其中,两位清华校友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一位清华教师入选2021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凡(1994级环境)、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范淑琴(2004—2006博士后,数学)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高群(2014级博,环境)入选2021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 302024.05

    2024“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举办,颜宁教授成为中国第八位获奖人

    28日晚,第26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等五位从亚太地区、非洲与阿拉伯国家、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五大地区、35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科学家获颁2024年度的这一奖项,以表彰她们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时,她...

  • 012007.11
  • 092017.10

    清华校友张良方荣获卡比勒青年科学家奖

    9月27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纳米工程系教授、清华化工系校友张良方荣获美国西北大学所颁发的卡比勒(Kabiller)青年科学家奖。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