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盲人教授富明慧失明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心中有灯塔 人生有希望

2022-06-14 | 邱清萌 李建平 刘盾 |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4日 |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富明慧(1995.05-1997.04,清华大学博士后)

因病失明,上课时要用磁铁辅助定位板书……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盲人教授富明慧,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与教学一线,用知识照亮他人。

前不久,富明慧与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拉胀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和增强机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何醉心科研?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两颗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

拉胀材料是一种力学超材料,性能比较反常。常规材料经过拉伸会变细,但这种材料会变宽,横向膨胀,因此它被称为拉胀材料。8年前,胡玲玲偶然与富明慧谈起拉胀材料,新奇的特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富明慧。二人一拍即合,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拉胀材料的形变特点使其能够提升防护结构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另一方面,拉胀材料普遍强度低、刚度小,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拉胀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取决于其特殊的细观结构。胡玲玲与富明慧针对拉胀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形变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轴力主导与弯曲主导组合的增强机制,有效解决了拉胀材料面临的难题。

富明慧表示,自己因为失明,主要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建模、公式推导上发力,更多是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从研究拉胀材料到负热膨胀材料等新型材料,他不断涉足新的科研领域,“失明肯定是一个巨大障碍,但只要有兴趣、有自信,盲人完全可以开展科研工作”。

不断寻找希望

读小学、初中时,富明慧的视力就明显不如同龄人。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失去视力。等到去莫斯科读博士时,富明慧几近失明。

“那时压力很大,主要是怕找不到工作。”富明慧坦言,自己担心不被社会接纳。“欧拉、庞特里亚金是我的精神支柱,他们都是盲人科学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是欧拉,他也是后天失明,但成为知名数学家。”

在先哲的激励下,富明慧在焦虑中慢慢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常人能轻松做到的事,富明慧往往需要付出数倍努力。别人可以通过多次研读一篇文献来获取知识,富明慧却难以这样做。“受视力的影响,我就尽可能看一遍,不断停下回想刚才看到的内容。”“脑内建模”的本领给了富明慧继续科研和教学的自信,他用更加开朗的心态直面挫折。

由于视力问题,富明慧主要从事偏理论研究。他常常坐在椅子上思考,脑中进行复杂运算。通过读屏软件等工具,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输出在电脑上。

“我很幸运,每次想要放弃时,总能找到希望。”1995年,富明慧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时,因为看不清,常常打错字。沮丧之时,同事给他介绍了五笔输入法,我用了一周背字根,然后就可以实现盲打了。后来读屏软件的出现,让他能更方便地使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

用心克服重重困难

1997年,富明慧结束了在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工作,来到中山大学。那时,他的视力非常微弱,只剩小孔大小的可视范围。这给他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重重阻碍。

“我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课本上的一两个字,一个下午,有时连半页纸都翻不过去。”往往一堂课的内容,他需要一两天才能看完。

2001年,富明慧35岁,完全失去视力,却以更大的毅力坚守在课堂。

——准备一堂课,他首先要用电脑听、家人或者学生读的方式,了解和熟悉讲义,把授课内容熟记于心。

——有效解决了板书时可能出现的书写串行、重叠问题,富明慧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三把尺子”辅助书写,后来逐渐演变为“两块磁铁”教具。他只需将第一块磁铁放在黑板的左侧,写完一行就把磁铁下移一行。如果中途停下来做讲解,富明慧就把第二块磁铁放在停下的位置,讲解完毕,摸到第二块磁铁就可以继续板书。

——在家人和学生们的帮助下,富明慧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将课件同步制作成“摸得见”的盲文教案。在课堂上,他根据盲文教案的提示,条理清晰地讲述课件内容,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听课体验。

富明慧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也很独特。学生将文献读给他听,同时他会将其中的关键点、精华解释给学生听,师生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这种互动方式很特别。富老师会把我没留意到的细节点出来,加深了我的理解。”学生黄靖翔说,“他清楚地记得我们每名学生课题的进展,经常督促学习,并随时解答疑问。”



相关新闻

  • 122018.06

    张帆:本地力量起来了,乡村教育才有希望

    “好的教育一定是本地化的”。弘慧正在湖南各地的乡村中学探索一套体系:依靠本校师生的力量及他们连接的资源,实现乡村教育自我造血。

  • 192014.02
  • 052008.12
  • 272009.05
  • 012021.02

    这块草坪,在无数人心中燃烧着希望

    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龙美光的家中,收藏着他10余年来淘来的西南联大文献,其中有鲜见的只有64开薄薄64页、1945年由昆明市中等以上学校反内战罢课联合会编印的《“一二·一”惨案实录》;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的、西南联大教授对“一二·一”惨案的记述《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1946年6月北门出版社出版的、李公朴先生任发行人的《社会大学》。“此书从重庆运到昆明时,李公朴先生已遭歹徒杀害。”龙美光说,这本李公朴先生的最后一本书,是作为“一二·一”运动延续的“李闻惨案”的文物见证。

  • 042021.06

    李元景:希望给国家、 给人类留下一份资产

    2009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李元景接到在锦屏交通隧道内盯工程进度的清华大学教师易难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挖到头了,实验室的雏形有了。这是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我们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暂时放下了。”李元景回忆,从无到有的那一刻,最是叫人激动。没有这个4000立方米的小小空间,就没有后面的一切。十年之前,锦屏地下实验室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今天这么完善。去盯工程、测岩石放射性本底的老师,就...

  • 232008.05

    清华学子:坚守希望 明天会更好

    研通社记者 刘国铮 李世超  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结束,奥运圣火传递也将继续接力。

  • 172024.01

    社会学者李强的“流动”与“希望”

    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郝景芳选修了社会学系主任李强的“城市社会学”,听他讲城市分层理论。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李强提到,劳工群体是这些年经常受到忽视的一个群体。或许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日后让她在《北京折叠》中创造出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李强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持工作十多年,后又主导了清华社会学系复建,担任该系系主任多年。他还先后担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科学...

  • 072021.04

    王长荣 希望做自己的百年老店

    她曾荣获“2018SS上海时装周最具商业潜质奖”,2018春夏系列,是王长荣作为独立设计师所主理的第三季。不得不佩服上海时装周精准的眼光,3年多过去,她的设计愈发驾轻就熟,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好成绩。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 092017.05

    颜宁:换一种环境,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突破

    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学习,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的颜宁,为何在任教清华后又受聘普林斯顿?对于“双一流”建设中的清华大学,这又意味着什么?记者....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