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雷丙旺 | 北重造重器 精工铸民魂

2023-10-16 | 黄雪霜 | 来源 公号“科学中国人”2023-10-16 |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装备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雷丙旺查阅挤压类相关书籍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

2009713日,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简称“360工程)热试现场,伴随着一声号令,3.6万吨垂直挤压机稳稳地动了起来,随后挤压机顶端冒出一截火红的钢管。瞬时间,现场所有人都兴奋地鼓起掌来。

这一刻意义非凡,这一刻众望所归。它标志着我国重型挤压、材料成型技术从此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预示着我国高端材料成型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果不其然,十余年奋斗结硕果。伴随着“360工程炸响的那一声春雷,中国高端无缝钢管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还迫使全球相关产品价格体系做出了重大调整;伴随着“360工程炸响的那一声春雷“360工程挤压出的P91P92钢管如雨后春燕,飞入神州大地各大机组发电厂,在航空、海洋工程、军工和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屡有突破,它还冲出国门,掀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一个高端装备的成功研发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它的不断完善、发展、应用、推广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360工程领头人雷丙旺(清华大学机械系2012级博士校友)的一席话诠释了他们这么多年奋斗不辍的真实原因,这也是他们持续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在新的10年徐徐展开之际,让大家一起来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展未来宏图大志。

孕育:“大国重器”横空出世

忆往昔峥嵘岁月。

时光倒转至20世纪90年代末。那是一段耻辱伴随奋起的岁月。彼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一座座大型火力发电厂拔地而起,一艘艘大型轮船在船坞中诞生。国家对大型钢铁的需求,特别是对大型无缝钢管的需求与日俱增。

和与日俱增的需求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大型钢铁制造业的产能:因为重型挤压技术是高性能、难加工材料的核心加工技术,工艺复杂、设备建造难度巨大。当时大型挤压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相关行业所使用的产品几乎要全部依赖进口,而这些产品价格又极其昂贵。按照当时每吨2万多美元的价格计算,进口一根无缝钢管的价格甚至超过一辆顶级轿车!高昂的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火电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北重人永远都会记得那切肤之痛!2004年,公司为解决国家关键材料的供应问题,开始寻求与发达国家开展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工程技术合作。但世界独家技术垄断的美国威曼·高登公司很强硬,他们认为挤压技术是其生存的根本,转让技术不可能,且该技术的合资合作需美国政府批准,因此直接拒绝了北重人的商谈要求;自称拥有设计能力的德国SMS Meer公司态度傲慢,他们漫天要价,初步设计方案仅挤压机投资就约1亿欧元!高昂的价格让北重人深感受制于人的被动和无奈。

北重集团生产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沐东风而知春暖,观千剑而知器重。落后就要挨打!备受打击的北重人痛彻领悟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外国同行的封锁,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痛定思痛过后主动请缨,提出要自主研制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这一大国重器!想法一经提出就被各方给予了极高的厚望。而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雷丙旺扛下重任,站在了队伍的最前端。

2006年,“360项目正式启动。雷丙旺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正式开启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探索之旅。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垂直挤压机项目,国内可借鉴的经验极少,雷丙旺记得很清楚,当时可供研究借鉴的只有国外大型挤压机产品的图册、苏联的理论资料,国内相关理论资料只有一本《异型钢管生产》。哪怕只有这一本,对他和研发团队来说,也是如获至宝。一摞纸、一支笔、几本专业书,雷丙旺及其团队的专业知识积累就这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展开,书越翻越旧,知识越积累越深厚。为了验证书本上学到的挤压工艺,他费尽周折找到《异型钢管生产》作者方源栋教授,找到了当时全国最早可以挤压小型异型钢管的上海异型钢管厂,通过模拟优化和缩比实验验证,成功完成了挤压工艺设计开发,为设备研制奠定了工艺基础。

在同事们的眼中,那时雷丙旺的工作状态可以用“痴狂”来形容: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接听工作人员的电话汇报;连续3年没休过假,一门心思扑在技术攻关上;研究技术资料时经常是一坐一上午,直到同事提醒到了午餐时间才恍悟,走在路上还不停地念叨着功率、压力。

这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同时,这也是一部聚智凝力的协作曲。制造万吨级重型设备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诸多技术难题,属于“极端制造”领域。面对企业前所未有的科研攻关,雷丙旺深知单靠自己团队的力量过于弱小,只有集中产学研各方优势力量,采用集成创新的研发模式才能实现关键突破。

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先后联合清华大学、太重集团、中冶京唐等20余家国家重点院校与企业组成产学研联盟,聚集了我国著名金属材料学专家——两院院士师昌绪,清华大学知名学者颜永年、林锋、吴任东,锻压设备专家张一弓,金属挤压专家魏军,异型管专家蒙日昌,润滑工艺专家段素洁,设备安装专家刘瑄等一大批金属加工行业资深科研人才。按照科学规划、自主研发、企校联合、技术领先的原则,协调各参战兄弟单位协同配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赢得柳暗花明。他们将先进基础理论和实际技术经验相结合,经过系统论证,集智攻坚,将清华大学研究了40余年的钢丝缠绕技术应用于大型热挤压机,打破锻压设备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成功攻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工艺和重型挤压装备的设计、制造两大技术难题,并在提高压机主要承载部件的疲劳寿命,控制零件单重,降低制造、运输难度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设备进入安装期,能否把钢丝预应力缠绕机架这个“大家伙”精确安装到位,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雷丙旺组织团队成员与安装实施单位技术人员通过反复论证,重近3000吨的3.6万吨挤压机架成功耸立在基础之上,实现了大型压机制造安装技术的重大创新,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还保证了项目的快速建成。事实上,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攻关克难不在少数。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群策群力,雷丙旺带领的这支攻坚团队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类设备7年的工作量。在这3年时间里,他们突破了压机设计、大型铸锻件制造、大尺度超重机架钢丝预应力原位缠绕、主油缸制造、超重机架整体安装、超大液压系统安装调试、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关键,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剖分组合、钢丝预应力缠绕技术在大型设备上实现了工程化,为解决我国万吨级重型装备极端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多少个日夜兼程终换来了火红钢管挤压而出那鼓舞人心的一刻。当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众人以为雷丙旺及其团队可以停下脚步歇一歇的时候,令人意外,他们转身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之中——

嬗变:一花引得百花开

看今朝百舸争流。

世纪之光,划破天穹,穿越时空的隧道,唤醒历史的回音,也开启了崭新的征程。如果说“360工程研发留给雷丙旺及其团队更多的是自强不屈的警醒和勇气,研发过后他们所走过的路,更多展现的是开放、自信的胸怀和底气。

虽然“360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但雷丙旺及其团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致力于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应用、推广展开了新一轮的征程。

“谋长远,才能干大事、成大事,激烈的国际竞争永远没有尽头,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深挖挤压工艺,不断拓展挤压的材料品种,才能让大压机在高端难变形合金材料领域‘大显神通’。”抱定依靠科技创新拓宽新天地的想法,雷丙旺及其团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围绕“360工程走上了一条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之路。

北重集团自主研发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正在挤管

挤压生产线、热处理生产线、精整加工生产线、模修生产线及配套公辅设施竣工投产……伴随着一条条设备生产线的完善与投产,一种又一种新工艺、新产品得以孕育孵化。

2014年,北重集团圆满完成华能南通电厂百万千瓦机组四大管道P92国产化示范工程,标志着国产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高端耐热钢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技术全面突破,北重集团成为P92无缝钢管国产化示范项目首家提供单位。

据雷丙旺介绍,北重集团生产的P92钢管在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无损检测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基本相同,国产钢管的工艺质量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已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不同标准体系的技术指标要求,完全可以替代进口P92钢管使用。

2015年,北重集团与工信部签订国家强基工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工程项目,并获得国家支持资金4980万元。此后,北重集团顺利完成华电句容电厂百万千瓦机组四大管道P92国产化示范工程,实现了国家超()临界火电站四大管道所需管材全部国产化的目标。

这一系列技术和应用的突破意味着北重人掌握了电站用关键材料重型挤压技术,在新一代电站用大口径管材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电力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这一系列技术和应用突破标志着我国彻底扭转了国家超()临界火电站建设所需P92管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提升了企业高端管道的市场业绩,而且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不仅要‘顶天’,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研发高精尖技术,还要‘立地’,让更多‘接地气’的科技成果服务大众,惠及民生。”雷丙旺及其团队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着这一目标。经历发展壮大,“360工程成为超(超)临界火电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生产基地和电站四大管道P92钢管国内唯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P91P92钢管主要供应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锅炉厂、武汉锅炉厂、华能国际电力、哈尔滨汽轮机厂等国内用户,受到用户一致好评。高端P91P92材料钢管的国产化覆盖,摆脱了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把市场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在完成国家示范工程华能南通电厂和华电句容电厂1000MW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市场化中标华能宁夏大坝、烟台八角电厂、神华五彩湾电厂、华能北方胜利电厂和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总包的巴基斯坦吉航燃机电站等P92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2019年上半年,北重集团相关产品在手民品订单金额4亿多元,超出2018年全年订单总量5000多万元,经营业绩持续大幅攀升。北重集团的特钢产品正在逐步扩展朋友圈,走向神州大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普通老百姓。

除了P91P92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获得突破之外,“360工程研制成功后,雷丙旺带领团队不断对工艺研究开发,突破了航空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技术等重型挤压工艺技术,北重集团与美国Wyman-Gordon和法国阿布杜瓦,在世界上航空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技术上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勇者之勇,既是一种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敢于颠覆传统”“创新思维的勇气和魄力。11年的科研试制、11年的成败淬炼,“360工程已成为国家高端难变形合金材料自主创新的孵化器、北重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金名片。如今,围绕装备的技术体系正在不断延伸,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开枝散叶”。

冲破国际垄断,自主创造模式,国人欣喜地看到,随着“360工程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竞争的天平开始向我国倾斜。

过去,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360工程建成后,当年国内用户仅因外企降价就能节省近百亿元资金。“360工程投产前,美国企业生产的大型火电厂用P91P92型材质无缝钢管,每吨售价最高分别达12万元人民币和16万元人民币。现在,P91钢管每吨售价不足3万元人民币,P92钢管每吨售价不足5万元人民币。“360工程自投产以来,生产高端大口径厚壁管材20万吨左右,并实现在航空、海洋工程的应用突破。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40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原来进口一根无缝钢管的价格甚至超过一辆顶级轿车,到每吨不足3万人民币,从忍辱负重到自力更生,以雷丙旺及其团队为代表的北重人在一步一步完成着惊人的蜕变。值得一提的是,当羽翼逐渐丰满,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曾经受到屈辱而选择闭门造车,而是以海乃百川的胸怀勇敢走出去,一方面迎接国际市场的锤炼和考验,另一方面希望技术可以造福全人类。

进入新时代,雷丙旺所在的北重团队乘势而上,坚持走“高、精、特、优”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成为行业竞争能力强、市场口碑好、可持续发展能力优的排头兵,而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耕海外市场,自信飞扬走出国门,并赢得口碑。2019年,北重成功中标伊拉克鲁迈拉电站高温管道项目、印度Godda、巴基斯坦Lucky超超临界火电项目,标志着北重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更加稳健,全面开辟了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在3.6万吨垂直挤压机研制基础上,雷丙旺又着力开发军民领域核心构件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成果的落地转化,支撑军民融合发展。在低碳电力高端特种大口径无缝管道方面,他带领团队成功打破了P92等耐热高端高合金无缝钢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超超临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成为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重点产品;在核电用大口径无缝管道方面,他们突破了国际上望而却步的TP316H等第四代核电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制造技术,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方面,成功突破了从九五以来我国梦寐以求的航空发动机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棒材制备技术瓶颈,支撑起CJ1000等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为中国飞机中国心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首往昔奋斗岁月,雷丙旺感慨万千。3.6万吨垂直挤压机组从2009713日热调试一次成功,至今已历经14年的生产实践,实现了重型挤压技术的从跟跑并跑,部分技术实现领跑,为我国大尺度难变形金属构件极端成形技术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雷丙旺的科研脚步并没有停下,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国家重大装备关键部件成形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和创新发展需求,发挥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展极端挤压成形及其配套的冶炼、凝固、热处理等应用基础研究;突破新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新一代能源化工高端耐热耐蚀承压无缝钢管(件)和超远程长寿命武器身管等大尺度难变形金属构件的极端成形制造技术,支撑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武器装备等国家战略性领域的自主发展;等等。

翻开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现今的北重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现着中国自信,呈现了中国智慧。雷丙旺及其团队不仅用他们的顽强和不屈证明了自己,同时也为中国奏响了一曲来自重型挤压制造的强音。

一花引得百花开,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涅槃:重新出发共迎未来

展未来宏图大志。

回望过去、体会现在都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对雷丙旺和他所在团队的所有成员来说,不断拼搏的十多年,有着太多难忘的瞬间、太多难忘的事件值得回味。

难忘2009823日,在“360工程建成通线一个月零10天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来到北重集团视察工程。北重集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提升民族装备水平,巩固壮大国防力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谆谆教诲犹在耳旁,殷切希望记在心间。

难忘201459日,北重集团反倾销诉讼取得胜利,这次胜诉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军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先河,这是企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市场健康秩序的一个壮举,打造了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一个成功样本。

难忘2012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难忘2014年,“3.6万吨垂直挤压工艺及装备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难忘2015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难忘2018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美誉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当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在岁月的长河中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一份又一份荣誉纷至沓来振奋人心,雷丙旺及其团队成员也在一步步成长和蜕变中完成了涅槃重生。

雷丙旺

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一路向北,牧歌悠扬。雷丙旺与这片充满神奇故事的土地、与北重的缘分开启在20世纪80年代,他于1983年进入内蒙古工业大学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这一待就是30余年。期间他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冶金技术处室主任、技术部部长、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等职,曾任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同舟共度,雷丙旺血液里流淌的基因早已与北重集团多年沉淀的厚重底蕴和精神文化水乳交融。

作为共和国最大的火炮研制和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多年来,北重集团一直在很好地践行着国家赋予的保军强军的使命。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军工人,雷丙旺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用科研保军强军的初心。

3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炮钢的研制工作,其中某型号使我国高强度炮钢的生产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主持开展采用直接还原铁冶炼、高强度炮钢试制工作中,他不仅首创了采用海绵铁冶炼高强韧炮钢的工艺方法,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军品冶炼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问题;在主持开展的“WHF法倍尺锻造炮尾毛坯项目过程中,他首创了WHF(宽平砧、强压法)直接拔长倍尺锻造工艺法,突破几十年沿用的传统工艺方法,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该项目200511月通过部级鉴定,被认为其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多年从事军工科研的过程中,雷丙旺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军工人特有的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北重集团根据国家“保军转民”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在确保军品任务研发和生产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单位骨干,雷丙旺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场“寓军于民”的浪潮中,勇敢地承担起了重任。“360项目就是他付诸实践的一项军民融合的重大创新性工程。

30多年致力创新,换来的是与时俱进的淡定和从容;30多年奋勇拼搏,换来的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30多年辛勤耕耘,换来的是丰收满园的硕果和喜悦。30多年来,雷丙旺作为课题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2015年,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011月,雷丙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493名先进人物一起出席表彰盛会,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铸造保家卫国的国防利器到将技术搬下高阁惠及普通老百姓,雷丙旺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但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这么多年栉风沐雨过后,一支年富力强、生机勃勃的年轻队伍也跟着成长了起来。

雷丙旺记得很清楚,“360工程起步初期,虽然条件很艰苦,事情千头万绪,但依然有一群年轻人愿意以苦为乐,义无反顾地踏上打造大国重器的新征程。为尽快研制出设备,一大批技术人员、工人,还有领导直接把家安在了现场,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人,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地奉献着青春。是他们,在一起协作共进、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逐步摸索建成这个庞大工程。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雷丙旺在发挥自己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为年轻人打造可以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得到快速成长的机会。包括鼓励他们勇敢尝试突破和创新,在反复地推敲中总结经验;经常给年轻人指点工作思路,启发他们如何更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要求年轻人必须翔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储备知识,把基础打扎实等。

在雷丙旺眼中,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性格迥异,但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他们摒弃浮华,甘于奉献;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追求在这里,每一位年轻人都将自己最大的努力聚合为团队力量,这正是人民兵工精神落地基层的生动体现。而他们,恰恰代表着北重集团,代表着国家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希望。

“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遵循着北重人共同的价值观,在用钢铁横流筑起的强国世界里,雷丙旺和他的团队成员正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用责任、智慧和心血向世人诉说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内核。未来已来,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新的10年、20年,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相关新闻

  • 142020.12

    全国劳动模范雷丙旺:“大国重器”的守望者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雷丙旺(2012级博,机械)获得2020全国劳动模范荣誉。雷丙旺经常说,“选择这份事业,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边疆,潜心武器装备关键材料科研生产核心领域,带领团队完成我国极端制造的“大国重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生...

  • 292021.09

    余剑锋:以毕生所爱 铸国之重器

    余剑锋,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清华人、也是核工业人一刻不曾忘记的初心和刻在基因里的使命。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毕业30多年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为祖国...

  • 282022.02

    余剑锋:以毕生所爱 铸国之重器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16.09

    “天眼之父”南仁东:大国重器 深探苍穹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8年毕业。

  • 17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熊四皓:担当重任 再铸国之重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清华大学1988级物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182017.09

    听陈丙森老师讲65年前的小故事

    陈丙森教授今年已84岁,江苏扬州人,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他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参与建立了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培养了大批焊接领域科研和工程技....

  • 112018.07

    徐军:航空赤子为国之重器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一个航空人的角度来说,徐军告诉记者,当初决定回到祖国,借助国际一流企业的经验为中国航空业护航,是他心仪已久的事。C919不仅为他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平台....

  • 172021.06

    清华工物系在新型加速器光源“稳态微聚束”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2月25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唐传祥研究组与来自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ZB)以及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合作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稳态微聚束原理的实验演示》的研究论文,报告了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光源“稳态微聚束”(Steady-state microbunching,SSMB)的首个原理验证实验。

  • 272008.04
  • 112013.12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