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

2024-01-31 | 来源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2日/29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

1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来红——接力守护重大水利工程

本报记者 喻思南

景来红(中)与团队成员在南水北调西线查勘

30多年从事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景来红只围绕一件事: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景来红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990年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那年夏天,景来红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直奔热火朝天的工程现场。

扎进小浪底工程建设一线,景来红一步一个脚印,参与了从初步设计、技术施工设计到建设、运行再到管理的全过程。

黄河水沙条件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工程建设挑战性极大。景来红和团队攻克了“多沙河流水利枢纽泄洪排沙建筑物总布置”“多级孔板洞内消能”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景来红勇挑重担,担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2008年,他又挑起另一个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的重任,这是黄河干流上的重要控制性枢纽,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的牛鼻子

兴利除害,景来红深知:重大水利工程与国计民生关系甚大,勘察设计容不得丝毫马虎。

“一种验收是技术上的,另一种验收需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后者更为重要。”景来红谨记水利工程泰斗潘家铮先生的教诲。

为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状况、供需形势、长江可调水量及调水影响等关键问题,景来红带着团队30多次奔赴青藏高原调水区、黄河上中游受水区,进行实地查勘调研,常年在野外奔波。

如何能让古贤水库与小浪底水库更科学地联合调控黄河水沙?如何处理好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景来红和团队不断思索、精益求精。

令他欣慰的是,小浪底工程开启了治黄新篇章,南水北调西线和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取得重大进展,新一代年轻工程师队伍正快速成长……

“从设想到现实,大型水利工程往往需要几代人接力。”景来红说,“有幸参与,我非常自豪”。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创新托起奥运地标建筑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李久林在查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曲面玻璃幕墙样板

到目前为止,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因为同时担任两届奥运会主要场馆的总工程师,被誉为“双奥总工”。

2003年,35岁的李久林走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岗位。鸟巢不规则的异型建筑,颠覆了传统设计理念,没有现成的标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李久林说。

长轴330米、42000吨的钢结构,给鸟巢的柱脚和柱子造成巨大应力,只有采用某种高强度钢才能解决结构的承重问题。但是,当时符合建筑要求的钢材国内没有生产过,依靠国际市场供货也难以实现。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李久林带领团队持续攻坚,自主开发出成套焊接技术和工艺参数,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从钢材到施工技术,形成了完整闭环,完全自主可控。”李久林介绍,从“鸟巢”开始,中国一系列地标性建筑都使用了相应的国产钢材,至今已累计生产数百万吨,我国成为这种高强度钢材的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

2018年,李久林就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时,似曾相识的难题再次摆在了他的面前:建造场馆的关键材料高钒密闭索,国内没有研发先例。李久林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再次突破技术瓶颈,解决了建筑用高钒密闭索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密闭索价格降低2/3、供货期缩短1/2

之后,他和团队又攻克超大平面多功能速滑冰场建造技术,以“中国方案”打造了低海拔平原地区“最快的冰”。

谈及“双奥总工”这一殊荣,李久林说:“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为我们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为护卫美丽蓝天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诗瑶

李俊华(坐者)和团队研讨减污降碳科学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美丽蓝天离不开工程科技支撑。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多年来,团队致力于工业炉窑烟气深度治理、有机废气净化与资源化、燃煤锅炉烟气减污降碳研究,在多污染物深度治理协同碳减排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技术创新链。

钢铁、建材、水泥、玻璃等非电力行业的工业炉窑种类多,工艺、燃料也不同,导致烟气排放温度波动大,烟气成分极其复杂,既有主要污染物硫、硝、尘等,也有非常规污染物汞等,给综合治理带来很大挑战。

团队负责人李俊华提出了一种新理念——在一个材料和一个装备上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这就需要研发新的催化剂材料。团队历经上千次实验,终于自主研发出成本可控的催化剂材料。

想要做好污染控制,还需综合考虑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可行性。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向应用,团队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研发初期,团队采用集装箱布置小试实验平台,在集装箱里每隔4个小时进行活性炭的卸料和装填。夏季集装箱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人一进去就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成员因此中断实验。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攻关,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技术方案。

如今,团队已在陶瓷、耐火材料、焦炭、碳素、有色、石化等行业建成多个深度治理示范工程,成果在宝钢、安钢、中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1600多条工业炉窑推广应用,每年减排大气污染物约300万吨,直接支撑了25项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出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在治理污染方面仍需要不断降低成本,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将坚持协同创新,推动跨学科合作,继续为护卫美丽蓝天贡献力量。”李俊华说。


相关新闻

  • 202024.02

    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叶浩文:敢为人先,勇攀“中国建造”科技高峰

    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深耕建筑行业四十年,从事建筑工业化和超高层施工技术研究,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一路走来,叶浩文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工程建造领域的世界级技术难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

  • 202024.02

    国家卓越工程师王仁坤:与时代同行,勇攀水电“珠峰”

    1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此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闪耀的奖章,见证大国重器创新争先的时代篇章。在首次表彰中,中国电建所属成都院王仁坤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回忆起进京领奖的情景,王仁坤无比激动和振奋,“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工程师的肯定和礼赞。”“荣誉不只属于个人,归根于成都院和无数水电建设者,更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王仁坤一...

  • 282024.02

    用创新突破书写“双奥”传奇——记“国家卓越工程师”李久林

    “很多人都被‘鸟巢’的外围钢结构所吸引。其实,它内部的混凝土柱子长短不一、倾斜各异,而且与钢结构穿插在一起。如果一眼就将尺寸、颜色相同的柱子和钢结构分辨出来,那么你对‘鸟巢’工程的了解就很深入了……”1月30日,在北京城建大厦的办公室里,刚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校友)热情地为记者推介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两座北京奥运的地标性建筑是...

  • 312024.01

    国家工程师薛峰与他建的“好房子”

    1月,中建集团中国建筑大师薛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校友)每周都要来到门头沟沿河口村,检查洪水灾后异地安置房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细致的设计意见,这里离北京城区大概有2个小时的车程。7月底,门头沟区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沿河口村的96户村民的房子被冲毁,将近200位村民都等待着入住新家。从11月底开始,在被冲毁的村子旁,围绕近30棵天然的核桃树,一片诗画乡村开始建造。这将是一个新的建筑奇迹——从启动到完工...

  • 202024.03

    追逐更高“中国速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王军

    1985年,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级硕士校友)刚刚22岁,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去报到时,他从老家湖南衡阳乘坐时速40—50公里的火车,16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此后近40年,中国铁路速度不断跃升——时速从几十公里“巨变”到350公里,王军一直亲历并参与其中。不久前,王军荣...

  • 202024.01

    祝贺,致敬!清华大学1个团队、11位校友被授予“国家工程师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领导的智能微系统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王军、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仁坤、中建科技集团...

  • 032011.11
  • 292021.11

    二十载追梦不止 展未来静心致远——记“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得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席北斗

    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近日在京召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总工程师席北斗研究员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二十多载投身于环境科研领域,席北斗践行着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他以做好环境科研工作、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己任,埋头苦干、敢为人先,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席北斗,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级博士校友,2002年毕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

  • 202024.05

    他为奥运筑“巢”织“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

    说起“双奥”之城北京,有两座地标式建筑绕不过去。沿着城市中轴线一路向北,国家体育场“鸟巢”巍然矗立,再向西北方向3.5公里,国家速滑馆恰如其别名“冰丝带”,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正是这两座宏伟却别致的奥运场馆,在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见证了无数精彩瞬间,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两座建筑的总工程师是同一个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

  • 212024.06

    大地奔雷 铁“军”向前——记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王军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有一个人,参与、见证了这个奇迹诞生的全部历程——从落后西方40年,到引领世界踏上新高地,一路闯关,一路超越,复兴路上,饱含求索的艰辛与执着;这个名字,是中国高铁!这个人,是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EMBA)。闲暇时,王军爱喝茶。在他眼中,茶有自然之美、劳动之美、...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