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追逐更高“中国速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王军

2024-03-20 | 矫阳 | 来源 《科技日报》2024年03月18日 |

1985年,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级硕士校友)刚刚22岁,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去报到时,他从老家湖南衡阳乘坐时速40—50公里的火车,16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

此后近40年,中国铁路速度不断跃升——时速从几十公里巨变350公里,王军一直亲历并参与其中。

不久前,王军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他所在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王军正向着时速400公里的更高速度不断追逐。

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迎难而上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总体要求,拟在时速160公里既有铁路线开行时速250公里高速列车,并要求与新建高铁专线互联互通。

高速动车组集成了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多种技术门类。从事铁路机车车辆设计的王军深知,引进技术和产品只是第一步,掌握核心技术继而实现国产化才是关键,这个过程需要跨越万水千山。

彼时,一个难关横亘在王军团队眼前。

按引进原型车设计,高速动车需采用大断面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而当时国内根本没有符合这种标准的铝材。“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王军说,他与团队遍寻国内厂家,派驻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通过多次试错和实验,硬是用3年时间制造出符合标准的铝材。

2006年,他主持研制的国产化CRH2和谐号动车组,在既有铁路和客运专线同时实现商业化运营,成为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军,支撑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不仅要掌握高速技术,更要造高品质动车

2008年,继完成CRH2型动车组任务后,王军又带领团队投入新一代CRH380A动车组自主研制中。历经28个月的大规模科学试验,于2010123日创造出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时速486.1公里。

喜悦之余,时任中车四方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王军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铁线路环境复杂,高速列车要长时间、长距离、跨工况运行,安全可靠是首位。“不仅要掌握高速列车核心技术,更要制造高品质产品。采用技术+产业双元驱动,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王军说,在他的带领下,中车四方创建出一整套高质量管理规范,并培育锻造出一批大国工匠。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高铁能否跑得又快又稳,而定位臂则是转向架的核心部位。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定位臂的接触面要承受重达30吨的冲击力。因为精度要求极高,定位臂经机器粗加工后,需在0.05毫米空间用手工研磨。

中车四方技术工人发明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完成了这一精雕细琢。

一列动车组有4万多个零部件,涉及钢铁、铝材、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精密仪器等10多个行业。这样的高质量追求及大国工匠精神,令国产动车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王军说。

凭借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创新经验,在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谱系特征及适应性技术后,王军提出了“按需定制、高效设计、柔性制造”的高速列车谱系化制造方法。

依托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王军团队以高效、低成本研发谱系高速列车为目标,建立起以高速列车快速设计、虚拟可视化、快速工艺文件生成及试验验证等八大子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追逐更高速度的步伐仍在持续。王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时速400公里的复兴号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在时速350公里设计标准既有铁路线上,奔跑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动车,同时保持能耗、噪声、制动距离等参数不变,这将是一项更伟大的创新。王军说。


相关新闻

  • 212024.06

    大地奔雷 铁“军”向前——记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王军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有一个人,参与、见证了这个奇迹诞生的全部历程——从落后西方40年,到引领世界踏上新高地,一路闯关,一路超越,复兴路上,饱含求索的艰辛与执着;这个名字,是中国高铁!这个人,是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EMBA)。闲暇时,王军爱喝茶。在他眼中,茶有自然之美、劳动之美、...

  • 202024.02

    国家卓越工程师王仁坤:与时代同行,勇攀水电“珠峰”

    1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此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闪耀的奖章,见证大国重器创新争先的时代篇章。在首次表彰中,中国电建所属成都院王仁坤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回忆起进京领奖的情景,王仁坤无比激动和振奋,“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工程师的肯定和礼赞。”“荣誉不只属于个人,归根于成都院和无数水电建设者,更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王仁坤一...

  • 282024.02

    用创新突破书写“双奥”传奇——记“国家卓越工程师”李久林

    “很多人都被‘鸟巢’的外围钢结构所吸引。其实,它内部的混凝土柱子长短不一、倾斜各异,而且与钢结构穿插在一起。如果一眼就将尺寸、颜色相同的柱子和钢结构分辨出来,那么你对‘鸟巢’工程的了解就很深入了……”1月30日,在北京城建大厦的办公室里,刚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校友)热情地为记者推介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两座北京奥运的地标性建筑是...

  • 092023.11

    王军:与中国速度同行

    他是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建设者与领军人之一,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列国产化CRH2型“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助力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主持研制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组织“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项目实施和产业化;带领团队攻克高速列车系列关键技术,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他主持或以骨干身份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获何梁何利基...

  • 072023.05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清华大学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后厅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并致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袁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出席并作为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代表发言。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并致辞。校长王希勤致欢迎辞。副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过...

  • 202024.05

    他为奥运筑“巢”织“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

    说起“双奥”之城北京,有两座地标式建筑绕不过去。沿着城市中轴线一路向北,国家体育场“鸟巢”巍然矗立,再向西北方向3.5公里,国家速滑馆恰如其别名“冰丝带”,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正是这两座宏伟却别致的奥运场馆,在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见证了无数精彩瞬间,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两座建筑的总工程师是同一个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

  • 202024.03

    点亮温度计量的“灯塔”——记“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金涛

    凭着对基础研究的热爱和对原始创新的坚守,张金涛将继续带领这支挑战人类精密测量极限的科研团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将精密测量的极限一步步向前推进。

  • 312024.01

    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来...

  • 202024.01

    祝贺,致敬!清华大学1个团队、11位校友被授予“国家工程师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领导的智能微系统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王军、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仁坤、中建科技集团...

  • 202024.02

    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叶浩文:敢为人先,勇攀“中国建造”科技高峰

    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深耕建筑行业四十年,从事建筑工业化和超高层施工技术研究,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一路走来,叶浩文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工程建造领域的世界级技术难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