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华,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热力发电厂专业。生前将全部财产共230万元捐赠云南贫困学子。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他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 年荣获“两弹一...
2021年4月22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作为“清华情·航天志”报告团的一员,回到了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给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清华读书期间,我经历了100周年校庆。那时,我见到的返校校友,几乎全部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因此,我一直把“优秀校友”这四个字当作是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把能够站到清华的演讲台上当作是无上的殊荣。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梦想竟然在110周年校庆前夕实现了。然而,我深知...
2009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李元景接到在锦屏交通隧道内盯工程进度的清华大学教师易难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挖到头了,实验室的雏形有了。这是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我们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暂时放下了。”李元景回忆,从无到有的那一刻,最是叫人激动。没有这个4000立方米的小小空间,就没有后面的一切。十年之前,锦屏地下实验室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今天这么完善。去盯工程、测岩石放射性本底的老师,就...
“每次任务的结束就是下次任务的起点,每一名航天员都是这样,从返回地面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就全部归零了。”
志在云天迎难上,脚踏实地砥砺行 宋柏,清华航院2003级校友,现就职北京大学工学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贺学弟学妹们圆满完成清华学业,也感谢学院给我宝贵的机会回家看看。我于03年到10年在清华念书,之后留学多年,19年1月回到北大任教。十一年后,作为校友代表重回母校,我万分荣幸,也诚惶诚恐。作为清华学子,我害怕在老师面前丢脸;作为北大教师,我也担心在清华出丑。玩笑,其实真...
杨铭谦,201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航天九院七七二所FPGA事业部副主任,致力于宇航用及军用FPGA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入轨运行,天舟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值守,一个又一个成就标志着中国正在加速迈向航天强国。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祝彤先生于2018年4月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先生一生为人光明磊落,为人师表,博学多才,谦虚谨慎善良热情。作为抗日老兵2015年荣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祝彤1921年5月出生于镇江一贫民之家,父母在逃亡中被日军飞机炸死在长江上。1928年至1934年就学于镇江第一小学,1936年镇江职业补习学校文书科毕业。1936年至1940年在电话局作话务员,跟随部队冒着日军枪林弹雨转战大江上下。1940年至1943年就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