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聪:一份简历,开启他的11年航天路

2024-04-25 | 朱江 周晶 | 来源 人民网2024年04月24日 |

“有技术突破时的喜悦,也有试验不理想时的苦恼;有迎接新挑战时的兴奋,也有任务到了最紧张时候的压力。”张聪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工作已11年,回顾往事,很多细节历历在目。

张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04级本科校友,20141月博士毕业)

毕业前夕,张聪把简历只投给了502所。这与学校当时号召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并组织的宣讲有关。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再加上当年适逢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主交会对接,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落月,让我深感中国航天是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航天创新先锋”是第三十五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对张聪的评价。他在502所,从一名航天新人成长为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

“当时型号的副总师和领导找我谈心谈话,帮我消解焦虑,多位资深设计师手把手教我编写设计报告、调试测试设备。”张聪大学期间学的不是航天专业,相比同期入职的同事在航天控制相关的理论和实操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这让他很着急,但让他感到温暖的是来自团队的关心和帮助。

有了前辈们的帮助,张聪仅用一年,就从一个之前没怎么接触过航天的新员工成长为能够在航天型号任务中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中国航天‘传帮带’的文化,帮我度过了刚开始的困境。”张聪说。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502所提出的超精超稳超敏捷控制平台(简称三超平台)首次在轨试验任务交到了张聪手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多次试验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现状,张聪带领团队,与专家一起分析试验结果,共同研讨改进方法,在通过多次试验-设计迭代的过程后,最终攻克了技术难题,确保了三超平台新技术的精度和稳定度。

“一个技术从提出到最后能够在天上实现,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唯有把技术吃透,才有可能确保整个任务的成功。”第一次担任型号主任设计师的张聪在收获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对航天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理解。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502所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成立了系统创新中心,聚焦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张聪带领的青年团队主要致力于空间控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创新工作。

“别人用8小时,我们就拿出12小时、14小时,甚至更多。那段时间,每个人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早晨830分又来到单位,继续优化方案、攻关技术难点。为了让研究成果能够在空间轨道上进行验证,张聪带领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交出了让专家评审组和用户都满意的项目书,最终获得了立项批复。

“我的成长得益于中国航天这个优秀平台的培养,献身航天事业是我一生的理想信念。”张聪说。


相关新闻

  • 212017.11

    周光华:一份嘱托跨越13年情系千里

    周光华,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热力发电厂专业。生前将全部财产共230万元捐赠云南贫困学子。

  • 032023.04

    王希季:中国航天事业的“ 铺路石 ”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他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 年荣获“两弹一...

  • 112021.05

    靳舒馨:一名“北斗青年”的幸福观——清华情 航天志

    2021年4月22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作为“清华情·航天志”报告团的一员,回到了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给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清华读书期间,我经历了100周年校庆。那时,我见到的返校校友,几乎全部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因此,我一直把“优秀校友”这四个字当作是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把能够站到清华的演讲台上当作是无上的殊荣。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梦想竟然在110周年校庆前夕实现了。然而,我深知...

  • 042021.06

    李元景:希望给国家、 给人类留下一份资产

    2009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李元景接到在锦屏交通隧道内盯工程进度的清华大学教师易难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挖到头了,实验室的雏形有了。这是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我们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暂时放下了。”李元景回忆,从无到有的那一刻,最是叫人激动。没有这个4000立方米的小小空间,就没有后面的一切。十年之前,锦屏地下实验室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今天这么完善。去盯工程、测岩石放射性本底的老师,就...

  • 282024.03

    刘洋的航天梦,在那一刻扎根发芽

    “每次任务的结束就是下次任务的起点,每一名航天员都是这样,从返回地面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就全部归零了。”

  • 282021.06

    校友代表宋柏、张馨元航天航空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志在云天迎难上,脚踏实地砥砺行 宋柏,清华航院2003级校友,现就职北京大学工学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贺学弟学妹们圆满完成清华学业,也感谢学院给我宝贵的机会回家看看。我于03年到10年在清华念书,之后留学多年,19年1月回到北大任教。十一年后,作为校友代表重回母校,我万分荣幸,也诚惶诚恐。作为清华学子,我害怕在老师面前丢脸;作为北大教师,我也担心在清华出丑。玩笑,其实真...

  • 082008.12
  • 082021.11

    杨铭谦:悠悠航天梦,冉冉报国“芯”

    杨铭谦,201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航天九院七七二所FPGA事业部副主任,致力于宇航用及军用FPGA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 142021.10

    中国航天中的清华力量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入轨运行,天舟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值守,一个又一个成就标志着中国正在加速迈向航天强国。

  • 212022.02

    祝彤先生简历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祝彤先生于2018年4月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先生一生为人光明磊落,为人师表,博学多才,谦虚谨慎善良热情。作为抗日老兵2015年荣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祝彤1921年5月出生于镇江一贫民之家,父母在逃亡中被日军飞机炸死在长江上。1928年至1934年就学于镇江第一小学,1936年镇江职业补习学校文书科毕业。1936年至1940年在电话局作话务员,跟随部队冒着日军枪林弹雨转战大江上下。1940年至1943年就读于...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