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他为奥运筑“巢”织“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

2024-05-20 | 杨舒 | 来源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6日 |

说起双奥之城北京,有两座地标式建筑绕不过去。

沿着城市中轴线一路向北,国家体育场鸟巢巍然矗立,再向西北方向3.5公里,国家速滑馆恰如其别名冰丝带,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

正是这两座宏伟却别致的奥运场馆,在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见证了无数精彩瞬间,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两座建筑的总工程师是同一个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校友)

能够参与两个奥运会,见证奥运纪录在自己建造的场馆中诞生,是我们作为土木工程师最大的荣耀。李久林说。

筑“巢”

这个机遇,这份荣耀从何而起?

这要从一块乌黑的钢块说起,在李久林的办公室里,有一块珍藏多年的钢试件,重达四五十公斤,代表着在鸟巢建设过程中被首次研发并使用的国产Q460E高强度钢。

2001713日,北京申奥成功,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国家体育场提上日程。经过反复论证和比较,外形酷似鸟巢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它是中国第一座非线性建筑,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没有现成的标准,没有前人的经验,2003年,面对中国人建不出鸟巢’”的质疑,李久林走上了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岗位。他将这一切形容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上任,找不到合适的钢材就把人难住了。

鸟巢关键部位所用的钢材料须有超强的承压能力,还要满足多样的塑形要求。但当时,这种建筑钢材很难进口,国内更是无处可寻。我们决定背水一战,自己造!李久林说。

随后几个月,他带着团队一头扎进钢厂,针对国产Q460E高强度钢材特殊的焊接性能要求,进行反复摸索比较,经过几千次实验,取得了上万个数据,最终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国产Q460E高强度钢材的焊接技术参数。2023年我国建筑行业Q460E钢的使用量达120万吨,中国已成为这种高强度钢材的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

钢材有了,如何用其筑又是另一个难题。鸟巢的设计新颖复杂,想要将其变为现实,仅靠设计单位提供的150余张钢结构设计图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办?平面图不好画,那就做成三维图像试试。李久林团队找到清华大学,把钢结构图到了电脑里,三维设计一下子给工程师们打开了全新视角,复杂结构一目了然。现在看来,这一想法似乎很是平常,但在20多年前,它一举开创了我国建筑业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应用先河……

1800余个日日夜夜,2万多张深化设计图纸,一路遇到问题,一路解决问题,李久林带领团队成功筑,从钢材到施工技术均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鸟巢竣工后,国际同行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么复杂的工程,你们都能建成,再没有什么工程能难倒你们。

织“带”

2018年,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冰丝带开建。

对于我们工程师而言,如果说鸟巢面临的是能不能建成的问题,是背水一战,那到了冰丝带,我们要思考的则是怎样把它建得更好。时隔近15年,李久林再次挂帅,出任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

而这一次首先难住他的,从钢变成了索。

作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冰丝带顶部又大又扁的屋面编织是最难的一环,需要用到一种高强度的钢丝绳——高钒密闭索。当时,这种材料的生产集中在欧美,尚未实现国产化。

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买还是造?要说买,国外确实有现成的产品,但成本高,供货期也长。在摸清了国内索具厂家情况、了解到了一定技术储备后,与十多年前一样,李久林决定再次不怕麻烦,自己造

目标明确,他带着团队与国内索具厂家合作攻关。短短3个月时间,他们就突破了工艺瓶颈,制作出样品并送检测试。弹性模量试验、索夹滑移试验、静载破断试验……最终国产高钒密闭索的所有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一举研发成功,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供货期缩短二分之一。随后几年,这种质优价廉的国产高钒密闭索就在我国建筑领域迅速推广,并成功走向世界,织就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的天幕。

创新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最快的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实体建筑的同时,以数字模型和传感器同步建设一座数字建筑,实现运行智慧化……追求创新不停步,仅用36个月,冰丝带顺利建成,成为世界首个全智慧冬奥场馆。

对此,李久林说:我们就是要通过由内而外的创新,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建筑

从业30年,主持重大工程数十项,李久林带领团队首创的诸多工程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新首钢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百余项国内重点工程,很多技术还走出国门,在巴西、俄罗斯、科威特等国家的一大批海外工程中大放异彩。

今年1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李久林走上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的领奖台,获得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

在他看来,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是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基础,既然是卓越,就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合格的标准,而要坚持追求极致,并拥有解决重大复杂科技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虽已成为建筑界熟知的双奥总工,李久林仍奋斗不止:技术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期待将来有更好的项目交给我们去完成。如今,他把更多的寄望给予了青年工程师们——“一个冰丝带就造就了近10位教授级高工。要相信年轻人,给他们机会在干中学,在重大工程中锻炼、成长,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 282024.02

    用创新突破书写“双奥”传奇——记“国家卓越工程师”李久林

    “很多人都被‘鸟巢’的外围钢结构所吸引。其实,它内部的混凝土柱子长短不一、倾斜各异,而且与钢结构穿插在一起。如果一眼就将尺寸、颜色相同的柱子和钢结构分辨出来,那么你对‘鸟巢’工程的了解就很深入了……”1月30日,在北京城建大厦的办公室里,刚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李久林(清华大学2018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校友)热情地为记者推介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两座北京奥运的地标性建筑是...

  • 202024.02

    国家卓越工程师王仁坤:与时代同行,勇攀水电“珠峰”

    1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此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闪耀的奖章,见证大国重器创新争先的时代篇章。在首次表彰中,中国电建所属成都院王仁坤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回忆起进京领奖的情景,王仁坤无比激动和振奋,“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工程师的肯定和礼赞。”“荣誉不只属于个人,归根于成都院和无数水电建设者,更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王仁坤一...

  • 202024.03

    追逐更高“中国速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王军

    1985年,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级硕士校友)刚刚22岁,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去报到时,他从老家湖南衡阳乘坐时速40—50公里的火车,16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此后近40年,中国铁路速度不断跃升——时速从几十公里“巨变”到350公里,王军一直亲历并参与其中。不久前,王军荣...

  • 312024.01

    国家工程师薛峰与他建的“好房子”

    1月,中建集团中国建筑大师薛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校友)每周都要来到门头沟沿河口村,检查洪水灾后异地安置房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细致的设计意见,这里离北京城区大概有2个小时的车程。7月底,门头沟区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沿河口村的96户村民的房子被冲毁,将近200位村民都等待着入住新家。从11月底开始,在被冲毁的村子旁,围绕近30棵天然的核桃树,一片诗画乡村开始建造。这将是一个新的建筑奇迹——从启动到完工...

  • 312024.01

    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来...

  • 072023.05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清华大学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后厅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并致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袁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出席并作为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代表发言。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并致辞。校长王希勤致欢迎辞。副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过...

  • 242020.02

    张超然的“超燃”人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集团原总工程师张超然

    这位技术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人品优良的老人,一生痴情水电开发事业,工作50年来,足迹踏遍西南大地,青春陪伴大江大河,将一座座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定位成....

  • 202024.03

    点亮温度计量的“灯塔”——记“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金涛

    凭着对基础研究的热爱和对原始创新的坚守,张金涛将继续带领这支挑战人类精密测量极限的科研团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将精密测量的极限一步步向前推进。

  • 202024.01

    祝贺,致敬!清华大学1个团队、11位校友被授予“国家工程师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领导的智能微系统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王军、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仁坤、中建科技集团...

  • 032020.12

    热烈祝贺亚洲硅业(青海)总工程师宗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宗冰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与许多怀揣或远大或天真梦想的80后一样,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为世界提供清洁能源。2005年宗冰加入当时全球光伏行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次年筹建无锡尚德硅材料实验室。2007年25岁的他为建设中国首批现代化高纯多晶硅工厂初次来到祖国的大西北,从此扎根青海高原艰苦创业,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