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30日,建筑学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清华大学庆贺建校112周年。各地校友重聚校园,共同庆祝母校112周年华诞。
1956级校友座谈会
4月29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56级校友座谈会在建筑馆南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建筑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1956级校友何玉如、唐海光、高洪洸、姜中光、徐锐、熊泉根,1959级校友吴亭莉,以及校友会秘书处成员李思祺共同参与交流。吴良镛先生由家人陪同专程来到建筑馆参与座谈会,大家十分激动,纷纷对吴先生进行问候并合影留念。
校友们与吴先生合影留念
在场校友们代表1956级建二班全体同学为学院赠送了梁思成先生画像(陈铭忠绘)与汪国瑜先生画像(胡理琛绘),何玉如向吴先生赠送了自己的两幅书法作品。
校友们赠送梁思成先生画像(陈铭忠绘)与汪国瑜先生画像(胡理琛绘)
张悦代表学院对校友们返校团聚表示热烈欢迎,并从校园建设与变化、院系设置与变革、学科发展与建设等方面对学校、学院、学科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做了进一步展望,希望校友们可以持续关注。张弘希望建筑学院校友会可以为校友们做好服务,并且邀请校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张悦发言
张弘发言
何玉如介绍了参加座谈交流的校友们,提及56级建二班同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但校庆逢年、逢十的时候都会回来,今天返校也弥补了去年毕业60周年时未能成行的线下聚会。他表示,自己在退休之后跟清华建筑设计院联系比较多,还配合吴先生做过一些工作,并通过回忆与吴先生合作中的一些细节,来表达对吴先生低调与谦和的景仰。
何玉如校友发言
高洪洸认为,在校6年的学习经历奠定了自己建筑从业生涯的坚实基础。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十分全面深入,既促进自己设计不同类型建筑的能力,也帮助自己为建筑施工提供全程的技术监督与服务。同时,班级同学秉持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号召,在退休之后仍继续工作奉献多年。他认为,现在的学科教育也应该以培养爱国精神为基础,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
姜中光表示,在清华的6年学习收获十分巨大,广泛的课程设置培养了同学们的基础和能力,为未来朝某一个方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好的身体是实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目标的基础,锻炼身体与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同学们毕业后都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来回馈学校的教育,所以十分感谢清华的培养。
校友们热烈交流
回忆起1956级的建二班,校友们不约而同地以“多才多艺”作为最贴切的特征。班级内各代表队和文工团的同学特别多,如校舞蹈队的唐海光、校举重队的高洪洸、校军乐队队长姜中光、跳高健将陈铭忠等。临近毕业时,建二班同学还自导自演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雕塑剧专场演出,吹拉弹唱等各式节目样样在行,甚至包括舞台设计与灯光布景等均由同学们自行组织,在清华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在此之后,同学们还去政协礼堂为周恩来总理进行表演,这深深铭刻在大家的记忆中。
此外,徐锐对施工课“带砖转向墙”的说法记忆深刻。吴亭莉非常认同立足于祖国实际需求进行建筑设计的提法,需要探索中国设计与国际技术结合的建筑行业发展路径。高洪洸拿出2012年毕业50周年时的聚会姓名签,时隔11年纸张已经泛黄,也见证了校友们对母校与同学的情谊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更加浓郁。
高洪洸展示2012年与2023年的聚会姓名签
与会校友合影
座谈会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持续了2个多小时,虽已至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的校友们在交流讨论、逗趣玩笑中仿佛回到了60多年前在清华园的本科时光。多年以来,校友们对清华建筑学院的培养心怀感恩,也一致认为通过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是对母校培养最好的回馈,这也是前辈校友们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嘱托与殷切期待。
供稿:殷小勇;供图:王芷涵
1957级校友毕业60周年座谈会
4月30日上午9: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57级校友毕业60周年座谈会在建筑馆北会议室举行。建筑学院教授林贤光、常友石、单德启,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以及11位1957级校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校友们精神矍铄、热情不减,自带丰富的果品、零食与师生及亲属分享,场面格外温馨。校友们分外珍视本次难得的相聚,感慨颇多。张孚珂代表校友们对学校和学院活动安排表达了感谢。
张孚珂校友发言
张悦代表学院对校友的支持与莅临表达感谢,并从院系结构、师生规模与组成以及学科评估排名等方面对学院的现状进行介绍,校友们纷纷表达自豪与欣慰之情。
张弘为校友们展示了1957级的课程作业图纸,包括住区规划、博物馆建筑设计、水彩渲染练习等,此外还有校友工作30周年之际回赠的手绘图纸。校友们跟随学生时代的图纸回忆往事并与之合影留念。图纸,是建院学生值得长久铭记的回忆。
学生时代图纸回顾
回忆学生时代,校友们不约而同地谈论起阴影透视与几何课程。这门在常友石口中戏称为“头疼几何”的课程是校友们开展建筑专业学习的基础。如老师所言,建筑教育不同于高考前的基础学科,一切都是全新的内容,需要从基本的画图工具使用做起。刘力仍记得常老师对“爱好(hǎo)”这一画图习惯的叮嘱,永远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来给老师和领导查看,即使是草图也要有内容和想法,保持一丝不苟的精神。
常友石与林贤光发言
林贤光对建筑学院特殊的师生关系感触颇深,幽默地讲建院老师在设计课上和学生“打成一堆”的情景。当年在清华学堂的小教室里看到关先生给学生改图,几十个学生围观,坐着、站着、甚至爬到后排桌子上,层层叠叠形成一“堆”。黄星元等校友感同身受,追忆老师课上亲切的讲话声,回想当年使用丁字尺绘图时老师耐心的指导。图纸,是建院师生情谊的纽带。
黄星元发言
单德启和林贤光感慨同学们毕业60年相聚的不易,真诚地祝愿大家“保持健康,保持友谊”,希望5年、10年后所有在座的校友能重聚。校友们纷纷谈起个人经历,不仅有求学时老师和同学的真心相助,也有步入职场后学校的鼎力支持,这份真挚的情谊一直伴随各位清华建院学子的一生。
单德启发言
林贤光发言
会议最后,校友们再一次对学院和老师表示了感谢,并表达了对彼此的挂念。
与会校友合影留念
校友们与亲属合影留念
供稿:邓林娜;供图:安珺、叶晶、张海亮
1961级校友座谈会
4月30日上午9:3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1级校友返校座谈会在建筑馆南会议室举行。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以及1961级6位校友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伊始,各位校友先后来到南会议室,在空白的胸牌上写下各自的姓名。张弘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校友佩戴了胸牌。校友们入座翻阅学院精心准备的册子,谈笑间回忆起近60年前在学校的往事。他们在母校度过了青春年华,亲身经历了祖国的发展和变化,如今返校,他们依然热爱生活,热爱清华。
交谈许久后,各位校友来到北会议室1957级校友毕业60周年座谈会现场,与各位同窗老友畅聊叙旧。多年未见的校友们握手、拥抱、合影,仿佛回到了青年学生时代的课前课后欢快的场景,现场氛围热烈,笑语不断。
校友们畅聊叙旧
部分与会校友合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贤光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校友座谈会现场,各位1957级和1961级的校友们和林先生握手、交谈、合影,并为林教授赠送了一幅字画,寓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体现了校友们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和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林贤光与校友们交谈
座谈会后,校友们参观了关肇邺先生纪念展,在展厅和展台间回忆关先生生平的点点滴滴,重温校园经典建筑的规划与建设,回味在校园学习生活的过往,并在主展板前合影留念。
校友们参观关肇邺先生纪念展
供稿:武双对;供图:洪咏琪、张海亮
1988级校友毕业30周年座谈会
4月30日下午15:3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8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座谈会在建筑馆二层多功能厅会议室举行。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副院长刘健,学院教师刘念雄、邓雪娴、周燕珉、周宏智以及37位1988级校友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1988级校友奚亦农主持。
奚亦农主持会议
会议开始前,学院领导与线下参会的校友对无法返校的校友们表达了慰问。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线上校友仍热情万分,表达了对母校和师友们的思念。
座谈会现场
1988级校友依次通过自我介绍和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将时光回转至30年前,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毕业30年来的经历感悟。校友们回忆起邓雪娴所带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周燕珉用苏州话描述的民谣、周宏智在素描课上教同学们感知色彩等等校园片段。30年时光荏苒,校友们在各行各业高歌猛进,其中包括设计工程与开发、服装设计、高校讲师、设计院、房地产、金融、酒店管理与建造、康复医疗、计算机互联网、战略咨询、金融科技、土木工程等等。
秩年校友依次发言
在谈及清华给各位校友的终身受益之处,校友们提到母校的平台与关怀、动力和压力,让校友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对自己提高了要求,在清华学习期间结识的同学也成为了携手奋斗一生的伙伴。奚亦农表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能力、视野、逻辑、心胸、同理心等等都是清华建筑系学习所给予的。“我们这个行业在技术、社会需求等各个方面放生了巨变,作为校友,我们愿意把这种变化传递给师弟师妹,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大实践”,线上校友分享了自己对在行业中的磨练与思考。
三位老师结合校友们的经历,为他们给予勉励与鼓舞。周宏智回忆起自己当班主任的点点滴滴,感叹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他希望大家珍惜在行业上的工作时间,工作之余可以重新拿起画笔,修身养性锻炼身体。
周宏智发言
周燕珉说起自己当年对同学们的高要求,感慨校友们在职业生涯上的突出成就,勉励大家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也希望能和同学常聚交流。
周燕珉发言
邓雪娴则从三个方面勉励同学们。首先,清华给予的自信会成为大家很宝贵的人生动力。在清华学习的这些年,国内外名家讲座和专家指导增长了同学们的视野,支撑同学们踏实有底气地走上实践平台。其次,转场、跨界转型。面对这几年房地产下行,邓先生鼓励大家将目光转向国家战略地带例如长三角、京津冀、大粤湾等地区,追随国家战略导向才能够在行业下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后,保护身体,注意健康。她对于现在建筑行业内不合理的作息感到痛心,督促同学们保护好自己,不能以透支生命的代价去工作。
邓雪娴发言
刘健回顾了学生时代带着1988级师弟师妹们前往张家港、温哥华等地实践调研的美好经历。她对校友们毕业30周年表示祝贺,同时欢迎大家常回来相聚。
刘健发言
最后,张悦向校友们汇报了建筑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近况,并对校友们对清华建筑学院做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也勉励新时代的同学们接过前辈大旗。最后,张悦对与各位校友未来岁月中40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相聚表示祝福与期待。
会议最后,校友们再一次对学院表示感谢。全体与会者在学院门厅与门口合影留念。
集体合影留念
供稿:邓一秀;供图:张弘、李耀武、王芷涵
1999级校友毕业20周年座谈会
4月30日下午14: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级校友座谈会在建筑馆115资料室举行。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学院教师陈瑾羲、陈宇琳,以及1999级26位校友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各位校友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分享了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经历。有人毕业之后进入设计院,一直从事一线建筑设计;有人进入地产行业做建设管理工作;有人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而努力;有人从事金融投资领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还有的人进入了高校、银行等处。大家都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并获得了斐然的成绩。
秩年校友依次发言
张悦表达了对9字班同学回校的热烈欢迎。他表示,大家的经历勾起了以前美好的校园生活回忆,自己曾经很有幸做过部分同学的班主任,如今再见到大家感到熟悉又亲切。张悦还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一些建设和发展状况,他认为,现在是清华最好的时代,未来的建筑馆还会继续在空间上进行扩张,学院教学的发展将不断调整,以适应未来学术交叉和教育转型趋势。
张弘表示,这是近年来第一次聚齐这么多1999级的校友,非常难得,希望大家经常回来看看。同时,他还表达了对各位校友的感谢,自2017年学院成立校友会以来,得到校友们的广泛支持,一些同学如今还是学院的校友导师。近些年来,行业环境变化剧烈,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学院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各位校友的帮助。校友们对行业现今状况的介绍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一些经验指导,让他们对建筑学和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引导他们做好自己的学术和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他还表示,建筑学教育本身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审美认知到视野扩张,从表达能力到综合协调能力,都会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针对建筑学境况,张悦表示学院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进行的本科生教学计划修改,可以为他们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思考空间,更清晰地明确自己地研究方向。在座谈的最后,张悦向各位校友介绍了学院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未来学院将继续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不负所望。
校友们合影留念
供稿:李安琪、高欣婷;供图:师劭航、王芷涵
2003级校友捐赠仪式
4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3级校友入学20周年返校捐赠仪式在建筑馆南101会议室举行。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副院长程晓喜、院长助理朱宁参与了仪式。
颁发捐赠证书
校友们向学院捐赠的款项将用于建馆南101会议室的装修改造,工程暂计划于学期结束的暑假后开始。张悦向校友们对学院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提议校友们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到会议室的设计与工程监理工作当中。在热烈的气氛中,学院向2003级校友颁发了捐赠证书,充分表达学院对于校友们热忱关心的感谢。
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黄竞雄;供图:王芷涵
2009级校友毕业10周年座谈会
4月29日下午14:3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9级校友毕业10周年座谈会在建筑馆115资料室举行。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党委副书记张弘,以及十余位2009级校友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张悦和校友们追忆了在清华建院的欢乐时光,一起畅谈师生和同学情谊。各位返校校友简要介绍了当前的工作状况,分享了毕业后的生活体验。有校友出国留学深造并有多国多年的工作经验;有校友在地产行业进行建筑管理工作;有校友在规划单位从事城乡治理;有校友在咨询行业开拓新的天地……校友们都在不同的领域挥洒着汗水,也在为新时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的清华力量。校友们还闲聊了家庭状况,笑称有的同学已经是响应国家“三胎”号召的“英雄”母亲。
张悦和同学们介绍了清华大学近年的建设历程,他以学生活动中心改造、第三教学楼改造、北体育馆地下空间建设为例引出,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前北京等城市的主要发展模式,勉励各位校友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张弘询问了当前从事建筑行业校友的比例,详细关心了在海外的校友工作生活状况。他表示,希望各位校友在行业内发挥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清华学子的精神面貌,并祝愿大家工作生活顺利。
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校友们再一次对学院老师的关心表达了感谢,期待今后常在清华相聚。全体与会人员在建筑馆西门合影留念。
供稿:李岚清;供图:安珺、康鸿安、王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