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清华第二届医药健康管理论坛在清华大学医学楼举办。论坛主题为“医药生物科技的产业化之路”,来自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经管学院、医学院的优秀校友以自身的真实经历作为医药生物科技产业化的案例,分享了他们的切身体会与成败经验。副校长姜胜耀、经管学院副院长郦金梁、MBA校友会副理事长王济武等出席论坛。
姜胜耀致辞
姜胜耀对各位校友在校庆日返校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向校友们介绍了经管学院和生命科学院在学科评估中取得的骄人成绩。
医药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启迪总裁王济武从推动学科融合、院系与产业融合、鼓励创业这三点介绍了论坛的主要目的,他希望在学科融合的条件之下,在产业融合的支持之下,能够多一些创业者,推动生命医药领域的发展。
左起:赵春林、王济武、阎衡秋、但铭、梁丹
论坛的前半程讨论话题为“资本和管理在寻找怎样的生物医药项目,以及理想的合作模式”,由生物系85级校友、国科嘉和创业基金董事总经理、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协会执行理事赵春林主持。
王济武用北京大学梁子才教授做小核酸项目成功创业的事例来鼓励同学们创业时“在未来还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更加大胆,更加进取一些”。提到生命学院,他笑称自己是“怀着很大的敬意来的 ”,王济武因出身“医生世家”,对于医学抱有热爱,他希望清华科技园能够加大与生命学院的产业化对接。
北京普祥医疗投资集团总裁、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协会执行理事阎衡秋则从自身经验出发对产业化进行阐释。他认为“低投入、高回报”才能够称之为为“产业化”,而产业化的过程则需要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团队,还要有一笔足够的启动资金。他认为在科研中出现的好想法在投资、产业化的前期可以和医院这个“终端”沟通来判断前景,“把终端反过来看”,这样能使得创意在确保未来有价值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
北京华素制药总经理、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协会执行理事但铭认为研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后劲。他将研发分为两类,创业类与典型意义的投资项目。他认为创业类如果是基于一个好的技术,容易拥有上升空间。谈到投资,但铭认为“一个好的项目,怎样找到一个好的投资人,除了运气成分,也需要执着。”另外,他并不建议在制剂方面做深,认为把握住大众健康、老龄化趋势等方向会更好。
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协会执行理事梁丹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药品研发的“可及性原则”。他提出,卫生部门实质上是希望药品是可及的,即最大程度提供给患者,“这里会更多考虑经济学的评价,而不是临床学的评价”。因此他提出“不是好药就一定卖得出去。”
下半场论坛
后半程论坛讨论的主题为“科研人员对待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思考和经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创建人之一、多家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郑昌学教授主持讨论。讨论中,嘉宾们表达了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创业的艰辛,但也一致认为生医产业前景光明。
郑昌学首先介绍了自己当年的创业经历。他曾经研究口服胰岛素,而在当时这个项目却并不为人们所看好与理解。近二十年来他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失败,如今却依然坚持做着生物医药产业。他鼓励在医药产业创业的同学先从短期小项目开始,看准社会需要,“把自己先养起来,再看机会发展。从小开始,总会做大。”
生物系研86级校友、Genewiz共同创始人廖国娟介绍说,她的成功要素是创造共赢的机会。生物系87级校友,慧康利兹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爱标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本来只是为了为家庭挣钱而下海创业,之后却慢慢开始有更多“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成就感”想法的历程。他认为“首先要先把事情做成。开始少想钱的问题,多想想对社会、对自己的成就感有什么帮助。”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蛋白质分析及生物分析服务执行主任王少雄于200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读博士后,长期研究大分子药物。他表示,目前这种国际上常用的药品却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机会。
山东鲁抗集团董事长、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协会执行理事高祥友大胆预言,未来的世界首富将是做生物产业的人。他提出只要是好的项目,都将提供最大的支持。生物系85级校友李子意认为清华毕业生的条件优秀,人脉圈广阔,成功几率也往往比较大,最重要的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发挥热情。
清华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医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赵南明认为和经管学院的合作很有必要,他认为做生物医药产业“正是时候”。
会场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医学院、经管学院、清华MBA校友会主办,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管理协会、生命学院及医学院校友会承办。第一届医药健康管理论坛于2012年6月10日在清华经管学院召开,由清华MBA校友会联合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医学院校友会、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共同举办。2012年8月25日,清华MBA校友医药健康管理协会正式成立。(清华MBA校友会学生记者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