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77级

博闻育人利天下 从我做起三十年 ——清华大学[1977级] 祝京旭 访谈纪实

2016-03-21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17天复习高考考上清华化工系,三年半戴上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帽,39岁成为西安大略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48岁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爱旅游、爱摄影,写一手好文、烧一手好菜,为人低调而谦和……祝京旭学长带给我们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


博闻育人利天下 从我做起三十年

——清华大学[1977级] 祝京旭 访谈纪实

化学工程系  张乐



【祝京旭简介】

  祝京旭,男,1977-198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88年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颗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固体流态化及颗粒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为国际著名流态化和颗粒学专家,在流化床反应器及颗粒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起任加拿大国家级讲座教授,2008年当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祝京旭学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谦和,他满面微笑地走进来,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并说跟年轻人在一起他感到很开心。于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祝京旭学长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非常”人生。


博闻,从各种经历中锻炼自己


   祝学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起他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小学的时候,祝学长曾经学农、学毛著、行军“拉练”,学会打架、学会打乒乓球,组织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初中时学工学农,还曾当过北京市的抗震救灾积极分子。这些事看似琐碎,但是正是从这些小事中祝学长锻炼了自己,并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初中时,祝学长在油漆车间实习;他发现用来做钢琴板的很好的木材,并不是直接用来加工成钢琴板,而是要把它们放在露天,饱受风吹日晒之后再将其切片,再粘拼起来形成钢琴板——这样做出来的钢琴板才不容易弯翘。祝学长从中增长了见识,也认识到好东西都是要经过磨炼的。做人也当经历各种事情,锻炼自己。

   祝学长在上中学和小学的时候,除了高考复习,从来不在课外看课本。到复习时,作为班长的他就坐在讲台上等着别的同学来向自己提问题,这样他在帮别人答疑解惑的同时,自己也将知识梳理了一遍,并且也锻炼出了自己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解答问题的能力。也是在这个时候,祝学长有了当老师的强烈愿望,为他今后走上教育事业埋下了伏笔。

   虽然平时不看课本,可是祝学长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1977年高考恢复时,祝学长还在上高一,年级主任及班主任鼓励他参加高考。老师们对他说:“你应该试试去考大学。”那时祝学长内心开始对此没有丝毫思想准备,可在老师的鼓励下,决心一拼。报名之后,他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认真准备起来,似乎把多年攒下的能量就用上了。“一共只有17天的时间准备。当时全北京市只招300名在校生,包括高一、高二两届。最后北京市高一级的一共考上三名。”而就是这次尝试,让祝京旭成了大学所在班里最年轻的学生,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因此,当他48岁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后,祝京旭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当年鼓励过自己的两位中学老师。

   来到清华,祝学长深感清华学习气氛之浓厚,“那时候大家都很刻苦,没有偷懒的。晚上不到自习室关灯,大家都不回去,直到熄灯了,才被赶走。”像现在这样学习不努力的问题,那个时候是不存在的。相反,那时文革刚过去,大家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很多同学是太过努力了,晚上回去还会打着手电筒看书。可以说,在清华的积累让祝学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科研事业做好了良好的铺垫。结合后来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大学是一个积累的阶段,应该更多的积累,而不是每天担心我以后有没有工作,我有没有机会。因为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我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每次都被我抓住,而所以能够抓住机会就是因为你有足够的积累。”

   提到科研,祝学长至今仍对当年他们做工程的实验室记忆犹新。当年他们研究的是流态化工程,就是把颗粒悬浮在气体里流动,需要很大的设备。当时实验正是攻关阶段,晚上经常加班。有时候反应器一喷,大家就都跟洗了个澡似的,全身都是沙子。但顾不得身上,大家还要赶紧把反应器堵起来,接着干。就在这样辛苦的实验中,祝学长说他们学到了很多实际的东西,而且这种坚韧的精神对以后的科研攻关都是很有好处的。

   1984年祝学长赴加拿大留学,而且只花了3年半就直接拿到了博士学位。祝学长的科研项目是流化床中的传热管磨损现象。那个项目里的每一次实验都必须至少等72小时后才能够测量到一些可观测的变化。照这个速度,项目完成遥遥无期。“正如中国人所说的物极必反,置于死地而后生。为了完成目标,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境。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最终我做了很多小金属套管并把它们排列成一个完整的管子。这样我就能够一次同时做12种材料的磨损测试,因而大大加快了测试速度。这个阶段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谋定而后动、骤然临之而不惊,保持乐观、坚持不懈。”

   可以说,祝学长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有意识地让自己学到更多,不论是从书本上还是从实践中。博闻,获得方方面面的能力和知识,扩大视野,增长阅历,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所以我的大儿子取名博闻”,祝学长半开玩笑地说,“大概就是心里总在跳跃着这个思路吧”。


育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祝学长是一个好父亲,一位好导师,也是一名对于青年人循循善诱的长者。

   他的教育理念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清华传统中的传赠猎物还是猎枪的命题。一个人在大学校园里四年或者五年学到的东西很可能还不到一辈子的5%。所以在大学里实际上学的就是一种本事,暨通过学习课程来掌握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本领。这个理念,他用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也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并在各种讲座和报告中讲给年轻人听。

   在访谈的过程中,祝学长充满自豪地提起他的小儿子,并给我们看他的各种照片。小孩子非常调皮可爱。祝学长说,他总是鼓励儿子自己尝试一些事情,“给他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摔跤”。从照片中,我们看到,两岁的小娃娃拿着小铲子在铲雪;三岁时一个人从一米跳台跳水;也是四五岁时就能毫不胆怯地攀岩。看来这个可爱的孩子已经深深地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勇于尝试、敢于经历。

   对于自己的学生,祝学长也是关爱有加。他有这么一句话:“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从我这儿过的学生需要长进,不管什么方面的长进都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祝学长采取的因材施教的引导方式。他有一个学生,研究工作开展得并不是很好。可是后来祝学长把他安排做科研管理及项目开拓方面的工作中,他在那个岗位上做得特别好。他所毕业的博士生当中,现在已经有四人在加拿大做教授,其中一人今年得了加拿大化工学会的大奖、一人做了科研中心的主任、一人做了讲座教授。他们都常常回忆起在祝学长处所受的教益,觉得很多东西可以终身受用。

   祝学长还很乐意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他常常将人生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串一个的连环,并强调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往往不取决最强的那个环的强度,而在于最弱的那个环的强度;只有努力加强自己的弱环,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生命之环变得更加牢固,从而获得成功。

   同时他也对我们清华同学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小智慧、大道理”,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二是希望同学们能经常自我反省,总结过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利天下,将学术研究应用到工业中


   在当选工程院院士之前,祝学长已经获得奖项无数,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其一为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该奖全加拿大每年只有一人获得,受奖人被誉为当年40岁以下化学工程界最有成就者,祝学长为华人当中第一个获此奖者;其二为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颁发的杰出工业发明应用奖,该奖也是每年只颁给一个人,祝学长同样为华人中第一个获此奖者。能够同时获得这两项奖的全加拿大目前也只有包括祝学长在内的三个人,祝学长是第二位。对于能够入选院士并屡获杰出奖项,祝学长说,除了有足够的文章、学生、科研经费等这些可量化的指标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很注重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实践,已经申请了很多专利。

   祝学长1982年起开始从事流态化及颗粒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应用重点是流态床反应器和流体颗粒系统,及其在多个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在Shell(荷兰壳牌公司)工作的时候祝学长发现,学术上对循环流化床的一些研究在工业应用中并不实用,主要是实验室中能获得的颗粒密度太低。这让他开始寻找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办法。最终他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有效地达到高密度,并把高密度操作命名为“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继“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之后,祝学长进行了下行床反应器和液固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在他们对大型流化床的研究已见成效,并研制出一种新的循环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同时,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也促使一种新废水处理系统的成型,该系统比北美传统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高效10倍,目前加拿大伦敦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有此成果的演示,并将很快在国内外应用。

   在颗粒技术应用方面目前比较成功的是超细颗粒静电表面喷涂技术。相比液体喷涂技术,颗粒表面喷涂技术在两方面较其先进:首先,它不需要有机溶剂,从而减少花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剩余的粉末很容易回收和再利用,避免浪费。但是因为超细颗粒流动性差,工业上只能用大于30微米的粗颗粒。但粗颗粒喷涂的缺点在于不能形成很均匀的膜,固化之后涂层表面不够平整。因此,该项有利于环保的颗粒表面喷涂技术在很多要求高质量喷涂表层的工业中无法使用,例如汽车外部表层的喷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祝学长带领团队研究出全新的技术可以成功地克服超细漆粉颗粒(25微米以下)间的作用力从而加强其流动性,在表面喷涂中达到了理想中的高质量涂层效果。相对较粗颗粒喷涂,这项技术还有效地减少了喷漆层的厚度。从2002年起一个伦敦的颗粒喷涂公司使用了这项技术,不仅成品的质量极高,还节约了40%的漆粉。最近此项技术已在国内转让利用。可以预见该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涂料化工业的一场革命。

   此外,祝学长还将细颗粒喷涂技术应用在药片的喷涂上,可为制片过程节省80%以上的能源。现在,祝学长还在进行肺部给药的研究。


从我做起三十年


   1979-1980年期间,清华的化72班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这个口号当时响彻全国,激励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迷茫走向实干,现在还在继续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1979-1980年正是文革刚过之时,人心不稳、百废待兴。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希望、看不到前途。特别是年轻人认为社会问题较多,自己一已之力也做不成事,于是有些人选择消沉、终日无所事事,或只顾自己、不关心周围的人与事。

   化72班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消沉下去是不行的,就发起了一场大讨论,讨论今后该怎么做。于是有人提出大家都从自己做起吧,先把周边的事情做。如果全国都这样做,中国就有希望了。于是就产生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

   这个口号,与之后不久北大新闻系同学提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并称为80年代的“最强音”;为当时在全国流行的两大口号,对全国的影响非常之大。有人将此联起来,“从我做起、振兴中华”,可以说人人知晓,影响了一代人。

   祝学长当时是化72班的副团支书,组织并积极参与了化72班这场大讨论。他说,这场讨论、这个口号对他有着很深的影响。每每在困难的时候,想到这个口号,就不会灰心、不会放弃。可以说这些年来,这个口号一直伴随着祝学长,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他的成就与这个口号是分不开的。

   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了他的成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祝学长精神上的灯塔,给他力量和方向。而如今的青年人,是否也应该在脚踏实地之外,仰望星空,寻找一盏自己灵魂的明灯?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否则活着会觉得没有意思,或者很累。”这是祝学长的原话。30年来,祝学长从曾经的化72班的年纪最小的学生,成长为如今科研功绩卓越的院士。他说,心胸越大,想得越远,就越能做成功。这种修养是要慢慢培养的,要多看书,多接触事,多思考,要有这样的意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道理”,祝学长说


【同学感悟】

   祝学长的睿智和谦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面带微笑向我们讲述他的经历,并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建议,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德艺双馨的含义。

——高晗

   学长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很懂得生活的艺术。他所讲的人应当有各种体验对我触动很深。现在正是我们的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应当勇于尝试,积极探索未知的事物。

——张乐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