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2级

没有束缚 才能成功——同班同学眼中的陈晓东

2016-03-17 | 来源 清华新闻网 |

最近, 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清华的招生网上看到了我们班陈晓东同学在2000年当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恰逢今年是我们82级毕业20周年,正在筹备出专刊,于是久未与他联系的我向他索取了简历。  

  晓东1995年获得工程院教学优秀奖(前五名),1999年获得了澳洲化工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到2000年当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2001年入选英国化学工程师学院Fellow,2002年又获得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工程与物理最佳研究奖Fellow Cooper 奖章(当年唯一获奖者)。晓东从1995年到现在虽然不能说是获奖无数但绝对是备受同行的肯定,成为一位在业界知名的华人科学家,我们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也为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位杰出同学感到自豪。

  从晓东的履历中,我们见证了他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和辉煌。在这些成绩和光环背后,沉静下来,细细想想,他说是清华的求学经历练就了扎实的功底,助他成就事业。

  说实话, 知道晓东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我并不感到十分意外,一来是每次同学聚会都会听到其他同学提及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二来在上本科的时候,晓东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我与晓东均是北京生源,所以在本科时交谈比较多,聊天得知晓东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可能和老人一起长大的孩子都比较和善,他待人随和,善于和别人沟通,好脾气更是众人皆知。因此,不仅在班里人缘好,还有很多外系外班的朋友,令我们都羡慕不已。晓东在学习上很刻苦,记得他曾经说过,“刻苦是一种修行,是对人身心的一种磨炼,更是一种钻研的态度”,当他对一个课题产生兴趣以后,他就会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直到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为止。但从事科研的人都知道,要得出自己想要求证的结果又谈何容易呢?实验是枯燥的,每天和仪器作伴对于风华正茂的我们来说吸引力尤其显得不足,许多同学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但是晓东却乐此不疲,他不断反复、细致、耐心地进行各种实验以求得他想要得到的实验数据。就算到今天有了这样的成绩他也从未有懈怠,凭着这份坚持和执著,我们就能知道他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了。

  但晓东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当时单从考试成绩看,他并非名列前茅,但我觉得他是班上能把书读懂,而且善于把理论用于实践的人,当其他同学还在死记硬背各种公式应付考试时,他已经在实验中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了。当时,学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政策,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有科研兴趣的本科生同学,参加系里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现在看来,这项政策的推出是非常英明而又富有远见的。晓东非常积极地要求并成功地参与其中,成为了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在这一过程中,晓东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思维和善于融会贯通的优点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印象中,晓东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发表论文了,当时是和他的父亲联合署名发表的,而我们那时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懵懵懂懂按部就班地按着老师的指示和安排做着“份内事”,所以我记得他当时把打印好的论文拿来给我看时,我是基本看不懂的,晓东这种超前的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的不断渴求真的令我十分佩服。

  “该干什么干什么”是晓东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说“需要学习的时候专心学习,需要刻苦的时候要能刻苦, 需要生活的时候,要活得丰富多彩”。晓东有一个突出的特长不能不提,可能2字班的很多同学都还记得,他是当时校园里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园歌手,经常出现在校内的文艺活动中,但参与这些活动从来都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他的歌声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美好回忆,有时,晚上熄灯前,同学们会到他的宿舍,要求他唱一首,他一向来者不拒,抱起吉他就唱,直到同学们满意才停下来。

  有时, 我也想, 为什么晓东会如此成功?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身上的创造力从来没有被束缚,使他得以在科学领域不断地探索和开拓。我们衷心地祝愿晓东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新闻

  • 032007.08
  • 132020.08
  • 302004.09

    科学事业没有坦途

    科学事业没有坦途 科学事业没有坦途作 者:陈一坚(1952航空) 发布日期:2004-09-30 本文节选自陈一坚院士2003年7月16日在我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陈一坚学长1952年毕业于清华航空系,毕生从事航空事业,主持设计了我国新一代歼击轰炸机“飞豹”,被誉为“飞豹之父”。回忆起五十一年前,我也从水木清华毕业,从这里走向工作岗位。那个时候没有这么漂亮的体育馆...

  • 122021.01

    丘成桐: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

    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时,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和先辈,努力带领着全国人民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七十余年来,几经风雨,筚路蓝缕,以长以成。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火箭冲天,卫星导航。航母四通,高铁八达。大兴水利,精准扶贫。环保有成,青山绿水。社会繁荣,百姓安乐。今日中国的寥廓大地,已开始呈现小康社会欣欣向荣的...

  • 232018.05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没有创新的研究是瞎搞 没有市场的研究是白搞

    “没有创新的研究是瞎搞,没有市场的研究是白搞。这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个通病,是我国经济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近日召开的医疗创业加速器峰会上,中国工....

  • 072008.01
  • 292007.04

    插曲--1982级校友陈晓东 简短采访

    毕业20年了,回母校机会不多,非常怀旧。

  • 112022.11

    没有他,中国化学差点丢“番号”

    11月8日13时34分,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唐有祺开创了我国晶体化学领域,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多个重要体系的结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与合作者一起开展长期系统研究,揭示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高效催化剂、吸附剂等功能体系的研制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创建了分子工程学学科,推动了我...

  • 012021.03

    数学从来没有令我失望——访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

    近日,“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先生的中文版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与读者见面了。丘成桐曾说:“数学赋予我的,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几何人生,人生几何。他如何不停地挑战人类智慧之巅,如何畅游于文理世界,又如何倾注心力培养后学……带着疑问和崇敬,光明日报记者于2月20日在清华大学静斋专访了被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先生。

  • 142004.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