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2级

大商若儒 ——清华大学[1982级] 徐长军 访谈纪实

2016-03-18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临走之际,他向我们赠书三本,涵盖中西古今经典,人文哲学商业。即使已经投身商界多年,他身上仍有抹不去的清华特有的书卷气。


大商若儒

——清华大学[1982] 徐长军 访谈纪实

数学科学系 薛纪晔 章文


【徐长军简介】

徐长军,男,1982年至198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于原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1992年-1995年担任原电子工业部太极亚太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初调入原电子工业部信息化总体中心从事国家信息化总体研究工作。1996年创办北京朗新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长。


朗新公司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徐总基本不接受外界访谈,但在得知我们是为了做和清华百年校庆相关的活动时,学长欣然答应了。

这时主角徐长军学长出现了,如想象中般,学长穿着平整光洁的白衬衫,西服袖口一排金属扣在细节处耀眼,没有一般中年男人的发福身材,精神焕发富有亲和力的表情,脸上分明透出了儒雅的书生气。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学长向我们畅谈了清华给他留下的印记,以及他对人生、事业的感悟。


  • 数学情怀


“进入清华数学系纯属误打误撞。”说起进数学系学习的原因,徐学长给了我们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原来起初他报考的是清华建筑系。1982年徐长军学长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了两个多月后,他觉得建筑系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浪漫”。于是他提出了转系申请,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去了自己并不太了解的“应用数学系”。

转系之初,徐学长并不喜欢这些很“数学的数学”,而清华数学为本科生又都开设一些比较“数学”的数学,为此一开始学长还有些不适应。“那段时间过得不是很顺,由于对专业的一些不了解,心里总觉得有些迷茫和失落。”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些数学来。具体说为什么会突然有这样的转变,学长表示“这很难解释,就是突然间对眼前的东西有了一丝感悟,心态调整好了而已。”在后来的大学学习中,学长不仅喜欢上了数学,而且在数学系一呆就是七年半。在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学长都读的是系统辨识方面的内容。

虽然已经从商多年,但他当初的选择,学长依然认为选择数学是正确的。他一直对自己在数学系学习的经历感到自豪,从不后悔。他强调说:“学数学让我养成了缜密思维的良好习惯,即使以后不再做数学方面的研究,甚至以后忘了微积分怎么去算,这些都没关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和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数学对于人生的帮助是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衡量的。”

但徐学长也同时指出,学习不能太狭隘了。“在大学要多多涉猎各方面的书,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逻辑的、美学的,都要读一读。”徐学长说当时他选了好些经管、历史、自动化方面的课程,甚至还跑到北大去听几门社会学等人文类课程。


  • 清华印记


七年半的清华生活,学长他印象最深的是清华所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在中学的时候,都只是好好学习,不怎么重视身体的锻炼。来了清华后,‘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句口号,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每天下午四点半,广播里都会响起‘同学们,运动的时间到了......’的口令。这时大家就纷纷走出教室进行各式各样的身体锻炼。”慢慢地,徐长军学长就喜欢上了长跑,在校期间每天都跑一个多小时,经常跑到圆明园。“每到周末,我就会冲动一下跑上两小时到清河。”

直到现在,徐学长都保持着很好的锻炼习惯。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至少要掌握三项不同类型的运动。一是集体运动,如篮球、足球,它可以培养我们集体合作的能力;二是对抗性的运动,如羽毛球、跆拳道,它可以使我们学会勇敢,不害怕对手;三是耐力型的运动,如长跑、游泳,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学会坚持。

除了体育锻炼外,学长还提到清华给他的谦逊、低调、刻苦的品质。在清华的七年半里,他有三年的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长回忆到,年三十的晚上,他还去阶梯教室自习,本以为人会很少。谁知他发现教室里面还满满地坐着人,可想当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学长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他之所以能那么长时间坚持脚踏实地,不畏辛苦,在清华里养成的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关键。

对于清华,徐学长除了怀念、感激、钦佩,更多的则是对清华和清华精神的思考。学长说他刚刚进入清华时,半期考经常比期末考难,很多人不及格,很多同学饱受打击。大家在中学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一到清华就不及格,很多人接受不了。学长开玩笑地说,清华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打压新同学的气焰”,使他们学会了低调和谦虚,学会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肯定这种精神的同时,徐学长也对新世纪的清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学长提到,有时如果过于埋头,就容易被别人忽略;再者从目前来看,清华的学生太过于保守,凡事都要“稳”字当头,对一些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愿去做。可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局面,很多时候是要求我们要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在新形势下崭露头角。学长建议我们不要“刻意低调”,在保持清华“行胜于言”的风格基础上,适当地张扬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对于以后的事业是很重要的。

徐学长一直不赞同清华的身份是个光环的说法,他认为清华虽然给了我们环境和资源,个人修养还靠自己修炼。要维护好清华的百年声誉,要让清华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要靠每一代的清华人不懈努力去换来的。我们应该争取让清华为拥有我们而自豪,而不要一直把清华挂在嘴边,幻想着一直坐拥清华的光坏。如果这样,这将违背清华的校训和原则。


  • 人生体会


在商界打拼了十来年,徐学长对于人生的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如何把握好做人的原则方面,徐学长说:“人的学习成长过程都是分为三个层次的。先是方法论、知识论,然后是目标,最上面的一层则是价值观。方法论和目标没有对错,但价值观有高低之分。”他说,我们掌握方法论,学习制定目标,这些固然重要,但关键的是要如何找到正确的价值观。“走出象牙塔后会发现这个社会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社会过于复杂,有时甚至是卑鄙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读书人的风骨。坚持原则是说大原则要坚持,小处则不必太在意,应当灵活处理。要做到既不要因为坚持原则不注意方法导致使自己看起来很清高,不和群,更不能同流合污,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是徐学长的金玉良言。

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学长向我们阐述了他眼中的成功。并送我们八个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对于内在的修养,学长则要求精益求精,对朋友、对家人尽到自己的责任。“工作需要计划,人生不需要计划,只需要明确的信仰和追求,机会来了不要犹豫,不要害怕风险。这样的人生对于个人而言,是会比较成功的。”

学长特别提到要保持终生读书的习惯。他说“我最钦佩的,就是会读书的人。”他说,他进一个人的房间总爱看他的书架,书籍的构成、摆放、新旧,这些无不给出关于主人的大量信息,可见文字是表达效率多么高的东西。我们临走之际,他还赠书三本,涵盖中西古今经典,人文哲学商业。

更令人感动的是,徐学长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学里同学间的友谊。他说,学生时代的友谊是最真诚,最纯洁的友谊,这样的友谊很多时候能够陪伴我们走过一生。学长告诉我们他们以前大学班的同学至今还经常联系。虽然大家现在分布在各行各业,平时鲜有机会碰头,但大家只要有机会在一起,都会非常开心。昔日的同窗相互怀念大学生活,畅谈走过的人生,分享彼此间的快乐。用学长的话来说,这些就属于“真正的友谊,拥有这样的友谊将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最后,徐学长提醒我们,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很重要。对于个人来说,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认清自我,把握原则,调整心态,幸福安详地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一桩美事。即使每天很忙碌,拥有一个平常心,快快乐乐地过上每一天,将是最大的幸福。他修改了陈寅恪的话,认为“独立之思考,自由之思想,健康之人格”乃人生最大财富。


【同学感悟】

“徐学长说清华影响他最大的话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同感,锻炼身体是清华教会我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宅”文化盛行,不少人主动或被动地重复单调枯燥的生活,健康和毅力都大打折扣。社会分工日趋精细、生活条件愈发优越,反倒扼杀了人作为一种动物的本能和野性。我理解的人格健全可以表达为——穿上长袍像个书生,缚只鸡也麻利得很。

——赵优乐

   “学长对于读书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学长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课本,要广泛地阅读,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现在学长工作这么忙,还是坚持读书,而且鼓励我们要多读好书,还为我们推荐了书籍。学长对知识的热情让我们很受鼓舞,学长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王旭霏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