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忆清华
我于1967年出生在北京。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身处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对未来有了一个期许: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与领导者!于是,在高考的志愿书上,我填下了这个改变我一生的名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清华大学给予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亭台楼榭,芳草萋萋。这里的每一幢楼、每一处景、甚至每一棵树都蕴含着一段历史;每一块碑刻、每一座亭榭、每一尊石像背后都暗藏着一段往事。
学校环境固然优雅,身边的同学更使我惊羡。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操着南腔北调,却大多怀揣着与自己相同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管理者。全班的32人中,有20余人都在高中时担任班长等学生干部职务,可谓人才济济。这些优秀的同学在学业与生活中给彼此带来的触动也非同一般。
我在学生会工作过,也做过班长,承担了很多为同学服务的班级事务。许多年后,依旧与同班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家一起笑谈懵懂青春,回忆甘苦人生。多少踌躇满志、书生意气,多少青春风华、憧憬幻想,都永远地留在了青春的岁月里,留在了清华园的春夏秋冬。
良师益友话恩师
在清华经管学院学习过的每一位同学都不会忘记老院长朱镕基。在我求学清华的几年中,每逢开学,朱院长都会给全体经管师生做一次报告。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坚持与清华师生的约定。朱院长的报告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演讲从来不带稿件,言谈之间,举重若轻,针砭时弊,常常深刻剖析经济领域的问题,给予我们很多收获与启示。到了上海之后,他还常常与我们分享在新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朱院长的人格魅力、工作能力都令师生们高山仰止,而他大气磅礴、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演讲,多年以后依旧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他“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铿锵宣言,至今一直回响在我的心中。
时任经管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的赵家和老师则为我们的成长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在新生入学时,赵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报告,强调经管学院的学生应该有“三根柱子”,即数学、计算机以及经济(当然,当时的“经济”还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金融、投资、会计、市场等多个分支),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修习这三个领域的课程作为基础技能。另外,赵老师还谆谆告诫我们:埋头于书本之间,并不能直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把 “知识”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程佳惠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程老师负责教授《运筹学》课程,她授课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板有眼。然而这门课的内容毕竟很有难度,有一次考试,全班成绩都不理想。但程老师并没有放松对我们的要求,而是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攻克难关。程老师一直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虽然我这门课分数不佳,在课堂上还总是挨训,但是却与程老师相处甚好,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情谊。
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清华期间的知识学习、技能把握、认识提高对于我们今后的成功都大有裨益。而一位位恩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令我受益终生。
实践考察收获多
清华校园虽大,也只是社会小小的一隅。要想乘风破浪,无疑要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并且,经管学院也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大一那年的暑假,我做了一件多年以后依然引以为豪的事情——单车独游,勇闯四方。
80年代中期中国国企,已经经历了1978年以来的“放权让利”阶段、1983年以来的“利改税”阶段,政府将改革推进到第三阶段,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然而,当时中央、省属企业尚可,地市兴办的国有企业却多数走上了一条很艰辛的道路。无论从正规媒体,还是街头巷议,我都对这些改革举措有所耳闻。但我不想只了解一个粗略的轮廓,而是希望掌握通过亲身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于是,在那个暑假,我到系里开了一封介绍信,骑着一辆自行车,带上70余元钱,踏上了漫漫征程。
我从北京市出发,穿过延庆居庸关,八达岭长城,途径宣化,中途抵达张家口,最终到达山西大同。我白天骑车赶路,夜里找招待所投宿。有时路经乡村,淳朴的乡亲们还会让我睡在一个炕上。就这样,我骑着车走访了河北、山西的数十家国有企业。其中部分经由亲友联系,另外的则完全是自己“摸”上门。所到企业对我都非常热情,常常是厂长、经理级的干部亲自接待,并且带领我参观厂房、设备等。我们促膝而谈,经济大势、企业改革无所不及。在当时的工业价格体系下,利改税难以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也难以有效激励企业,调整价格受到财政盘子和群众对涨价承受能力的双重制约。企业期待国家能够拿出更好的改革方案,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那时,我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然而,通过走访这些企业,我对于时事、国情已有了深入了解。在之后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常常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地思索着,探求着……
社会工作展头角
大二时,我加入了校学生会。因为能力突出,再加上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升入大三以后,我开始担任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一职。
我所从事的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更多处于幕后,比如协助其他部门策划和举办大型活动等。我在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记得那年校庆前后,学生会由文艺部牵头,举办了一次文艺汇演,办公室负责发放演出门票,这就需要协调各系所的数量。当时一位在团委工作的前辈就告诫我:无论任何活动,开了场以后,负责人手中必须留有10张票,以应对突发情况。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完美地完成这些琐碎的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在学生会工作期间,我与先后三届学生会主席郭谦、潘福祥、方方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方方更是为我的职业规划出谋划策,对我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担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之后,我又出任了学生社团——清华经管协会的会长,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从中受益匪浅,既拓宽了人际交往面,又锻炼了组织和协调能力,还提高了表达水平。
回首大学的生活,除了上课、读书、作业、论文之外,记忆中保留的还有一次次会议、活动,一次次奔走、斡旋……正是这些点滴记忆,使得我的大学生活变得生动和充实。
出国留学酬壮志
1990年,我从清华毕业。此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中,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也和同班的大部分同学一样,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
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硕士毕业以后,我加盟了全球最大的商业智能软件和服务提供商SAS公司的多伦多分公司,职位是商业智能分析师,主要从事硕士课题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领域的工作,即运用商业智能的方法帮助客户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比如帮助银行分析信用卡客户消费行为,为优质客户主动增加额度,鼓励消费;也预测潜在的信用不佳客户并减少其信用额度,甚至停掉信用卡。
初入职场,我不免兴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作也逐渐显出了单调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在外企打拼,由于文化的隔膜,常常难以对公司的商业运营模式有着深层次的把握,“天花板效应”阻挡了职位的升迁。那么,出路到底在何方?
此时的我,把眼光重新转移向了祖国。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一时间,“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奠定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我也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契机的到来。
报效祖国创业艰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一件彪炳史册的盛事。回归后,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将在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新的经济共同体,中国经济区必将逐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亚太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我正是看到了这一经济大势,于是毅然做出了回国发展的决定。
我1990年毕业,1997年回到祖国。自从回来以后,周围的人都说我的“洋”味儿渐渐没了,“土”味儿越来越重了。如果说“土”味儿指的是传统意识、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熔冶的话,那么我回国以后的这12年,的确是一个寻找传统、回归自我的过程。
我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一家名为CNT的加拿大营养保健品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此时,无论是我的工作还是生活,都与在多伦多坐在电脑前写程序的人生有了很大不同。以前更多的是做IT技术性的工作,从来没有做过营销,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当年在清华课内外学到的知识技能派上了用场。在清华经管学院所学的市场经济知识以及担任学生干部时练就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使得我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这些工作。
2000年互联网热潮高涨时,周围很多同学都陆续创业,我也开始考虑是否要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心自主创业。2000年4月,一个垂直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医药通诞生了。与众多电子商务站点不同,我通过各种努力使医药通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四大股东包括哈尔滨制药集团、山东鲁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和西安利君制药集团,在医药原材料采购市场上具有极大影响力。
医药通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层次:一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二是企业网上招标采购解决方案;三是帮助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内部ERP与GTW实现全面无缝连接。2001年2、3月间,石药集团将6大品种原料药采购移植到医药通网上进行竞价,打响了国内医药企业主动上网采购的第一枪。据石药集团方面计算,整个网上招标的数据、材料整理统计时间,与传统招标方式相比,从一个月降为一天,招标价格则降低了近7%,节约了1400万元采购成本,也就是说,医药通通过这一天的盈利就收回了网站的全部成本。
虽然初战告捷,然而随着业务的开展,新的模式冲击了原来的利益链条,医药通在传统医药管理体制中遇梗受阻。另一方面,此刻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资本市场从对互联网狂热追捧,陡然转为避之不及。于是2001年9月,我向董事会提出了辞职。
咨询行业施拳脚
面临创业的挫折,我也曾经一度失落迷茫。就在这时,我找到了昔日的同窗好友清华经管1984级校友方方,他建议我尝试一下咨询行业。我仔细掂量这个行业:一方面,这个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新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不枯燥;另一方面,咨询比个人创业的风险性小,而帮助企业成长同样能够带来成就感。并且,这一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之前在几个不同领域中获得的阅历都会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就这样,我投身于咨询行业,至今不悔。
咨询行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行业,做咨询需要很宽的知识面,能够从多个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无论任何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对企业内部运转了解的基础上。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半路出家的我,可谓是从零开始学习,在入行的前三年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加班到两三点是常事。另外,做咨询需要跟着客户的时间表行动、加班、出差等,个人的时间常常难以保证。
在我的不断学习和努力下,从科尔尼公司高级经理、摩立特集团大中华区董事经理,到现在的罗兰·贝格公司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在过去8年中我为几十家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私企及政府机构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在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策略、集团管控模式、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2008年加盟罗兰·贝格之后,我帮助国产手机步步高确立品牌定位的过程可谓一个经典案例。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做DVD播放器起家的公司。以前,产品主要销往农村,目标定位在低收入人群。当时,步步高公司想要提升其手机产品的品牌形象,请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进行品牌定位咨询。我带领团队根据手机市场的特点、步步高产品的特色,以及竞争性品牌的定位特征,确定了“自由自在”以及“活力”两大品牌要素。步步高公司据此对产品宣传进行了调整,将目标客户群锁定在了城市中有活力的学生以及年轻白领,并且请韩国知名女星宋慧乔作代言人。通过这一清晰定位,步步高手机的销量在很短的时间就跃居国产手机的首位。
现在,我在罗兰·贝格大中华区重点负责消费品、零售、电信、房地产及政府等行业,主要关注企业成长战略、国际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转型战略及区域发展等方向。作为合伙人,我虽然不再做具体的数据分析,但依然坚持深入项目的第一线,对宏观方向的把握、项目的框架指导乃至结论的验证判断等过程都会参与。
咨询工作的一个很大的难点是项目方案的落地。其实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落地的问题,设计中应包括对执行力的判断、风险的考量以及战略实施的把握等,这样才能成熟而理性地做出判断:是否应该采取激进方式一步到位,或者有所变通。方案实施的成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埋下了伏笔。在清华经管学院五年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广阔的视野和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更好地开展项目落地有着独到的优势。
很多清华的学生毕业以后都想投身咨询行业。我认为,清华学生大多具有理工科严谨的思维,很适合做咨询行业,然而他们应该补充的是对于商业运营模式的理解。可以多读财经杂志,多收看专栏节目,多读书,多实践,多积累。
回顾毕业20年来的人生发展路程,我十分感谢清华对我们的教育培养。我们从清华园走出时,不仅带着诸多学科的知识,也带着对社会环境的初步体验;不仅带着对未来的强烈憧憬,也带着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