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6级

用青春划过最美的人生轨迹

2016-03-14 | 来源 摘自《清华人》1986级1991届毕业20周年纪念专刊 |

20年,承载了一辈人的成长;清华百年,正需要校友间的传承和分享。

但正如86级汽61班的同学们所说:“除了赞扬那些仍在辛勤劳动、报效国家的优秀毕业生,有一件事情也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缅怀逝去的为救人而献身的英烈。”来自汽61班的游卫东,因抢救中毒工人以身殉职,让他们始终难以忘怀。

青春激扬“存鸿鹄之志”选择环保

游卫东出生在福建省龙岩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8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汽车系。大学时期的游卫东勤奋好学,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校运动会上也总是出现他矫健的身影。班主任李一兵评价他“热情,腼腆,既学业优良,又擅长体育,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大学毕业时,游卫东被免试推荐为保留资格研究生。而在他看来,继续深造固然重要,但家乡和特区建设更需人才,于是他选择了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年踏实努力的工作,游卫东得到了单位器重,同时也又一次站在了人生前进的十字路口。摆在他面前的是多样的选择,每一个都足以让同龄人羡慕:回到清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留学美国,他已通过托福考试,并有经济担保;留大城市,不少企业看中他的才华,愿意高薪聘用。

而一直渴望做实业、推动国家发展的游卫东,认为污染日益严重的家乡环境更需要保护。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都意外的决定——回乡创业,从事环保科研工作。

青春无悔“甘为孺子牛”投身环保

1995年3月,游卫东回到龙岩,创办大洋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投身环保科研事业的艰辛历程。

创业之初,条件很艰苦。经费不足,他便租用破旧的校舍作实验室。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技术资料,他就凭着电学方面的扎实功底自行摸索。他既当所长,又当技术员、操作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中。

有人对他回乡创业不理解,他却泰然处之。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就是在创造生活,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中得到实现的。他中学时代的日记中写到“不怕学习上的困难,要克服它,用勤奋的思考征服它”。此时此刻,这个信念依然激励着他。

三年间,游卫东大小试验做了几千次,留下的废铜烂铁就有四五吨。为了试验,他忍受着电磁辐射引起的口腔溃疡,高浓度臭氧引起的头晕,高压脉冲电流电击的疼痛。有一次,滚烫的煤灰烫伤了他的双手,母亲和姥姥为此很心疼,他却安慰说:“年轻人多吃苦没什么,轻轻松松是干不成事业的。”

1997年,游卫东与同事们终于实现了“恒功率高压脉冲电源”的技术突破。经工业试运行,产品除尘效率达99.6%以上,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属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成为卫东集团旗下企业的支柱产品,企业也由此获得快速发展。

青春伟大“如凤凰涅槃”献身环保

游卫东很有责任感,平日技术攻坚总是冲在前面。而当危险来临之时,深深的责任感更让他舍己忘我,将他人安危放在第一位。

1999年4月7日,游卫东带领邓程宁、钟钧述、邱启成三位工人到龙岩红坊水泥一厂2号窑进行设备调试。中午12时许,当游卫东走下窑顶前往控制室时,突然听到窑顶呼喊:“快来救人!”游卫东立即转身沿着19级阶梯,冲上窑顶平台,只见两名工人已经昏迷。游卫东当即跳下1米多深的机坑,和钟均述一起奋力把邓程宁拉到平台通风处。紧接着两人又转身去拉昏倒在机坑中的邱启成。就在此时,又一股浓烟从相邻的1号窑朝他们袭来,两人一阵头晕。

“快到窑下呼救。”游卫东一边吃力地叫钟均述离开,一边又跳下机坑救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0多分钟后,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游卫东已倒在机坑里,身体依然保持着救人的姿势:一只手伸向邱启成,一只手扶着尚未安装好的变压器。

三名工人经抢救平安脱险,而热爱体育、身强力壮的游卫东却因抢救时耗力太大,吸入一氧化碳过多,献出了宝贵生命。

游卫东牺牲后,被追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时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王大中为他题词“青年楷模”。

舅舅邱一希在他牺牲12年后所作的一首小诗,讲述了他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时光荏苒十二年,长夜难眠忆英贤。

抛却锦绣归故里,逆水行舟开新天。

净化兰天试身手,不料烟雾祸人间。

临危不惧勇献身,青春热血写诗篇。



游卫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他参与开发的环保科技产品和专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他创办的企业正快速强势发展,以他命名的奖学金也在他所深爱的家乡发挥应有作用。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