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忠迎面走过来,微笑,站定之后他身体前倾30度与记者握手。“我们讲真话。”刚一落座,身为顺德区区长的黄喜忠就抛出这样干脆利索而又掷地有声的话。
讲发展,谈大局,玩微信,逛微博,这位“讲真话”的区长没有任何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有的是痛痛快快、透透亮亮。他的20年,是不断证明自己“搞得掂”的20年。他的举重若轻和游刃有余让你相信,更多的大手笔还在后头。
得意然:开辟岭南新天地
既然敢言“搞得掂”,必有底牌撑门面,喏,岭南新天地项目即是黄喜忠最得意之作。
百度“岭南新天地”,呼啦呼啦200多万条搜索结果。“去上海必到上海新天地,去佛山则必去岭南新天地。”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岭南新天地已俨然成为佛山新地标。
那里是祖庙东华里片区,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中部,为核心保护区,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区内共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如简氏别墅、嫁娶屋、酒行会馆等。但随岁月增长,文物年久失修破损、旧城区日益萎缩、公共设施缺乏,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旧城改造,而且是核心保护区的改造升级,这个大项目自然被“扔”给时任禅城区常务副区长的黄喜忠。改造第一步,拆迁。谈拆色变,棘手而敏感,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作为总指挥,黄喜忠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辈子所能碰到的事情都碰到了。”
这山芋到底有多烫手?
时间?紧!2005年3月黄喜忠被正式任命为禅城区副区长,分管科教;转年11月转至分管城建。接管工作刚半年,岭南新天地项目启动,黄喜忠亲自操盘——这个盘涉及近1000亩地、3万多居民的拆迁。
要命的是,9月份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公布后,1000多人在广场集聚联合签名反对该方案。更要命的是,这边广场签名还未消停,那边下了死命令:10月30号土地必须要挂牌。留给黄喜忠的时间,13天。
怎么办?黄喜忠跑进广场,深入反对拆迁方案的人群中了解他们的诉求。黄喜忠办公室闭关,和国土局、规划局副局长一起埋头猛算账,在数据堆里泡了一天一夜后“算”出一个拆迁补偿价。黄喜忠坚持公开透明,一碗水端平,谁打招呼也没用,谁因此有意见也不屑。
6500元/平米。这是数据大战第一回合,黄喜忠提出了补偿标准。清华5年与数字打交道,算账分析数据可是他的强项。拆迁这笔帐,他这样算:
虽然最开始的征地补偿标准已高于市场成交价,也高于当时市政府统一征地拆迁标准,但仍有1000人签名反对,是因为这些补偿款不足以用来支付新购住房。当时佛山一手房的价格为每平米6000元左右,按照新补偿标准,买套同样大小的新房钱只多不少。而且看似略高的出价,能保证“一拆就动”,降低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个等号没画直了,还得考虑第二个等号——卖地款是否能够消化掉拆迁补偿款这部分资金压力。
事实站出来说话:之前忙着签名的1000多人相继回家去了;10月30日土地按原计划挂牌;11月2日开始动迁,3个月内逾90%的居民在拆迁合同上签了字。然后,各项工作相继开展;再然后,有了岭南新天地这张佛山的新名片,祖庙东华里终于不用再在沉寂的历史堆里“独自吟唱传奇”。
不用再独自吟唱传奇的,当然还有黄喜忠本人。
泰然:他的工作就是“搞掂”
岭南新天地“是一个烙印”,烙在佛山,烙在黄喜忠的从政履历中。岭南新天地的成功与完满,带给黄喜忠的却是更多被“扔”过来的更烫手的山芋。
2011年4月,他被调往佛山市顺德区主政。此区非彼区,顺德区为广东省首个省直管县试点,全国百强区榜首,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从1992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成功后,就一直充当着“改革试点专业户”的角色。
2011年7月,顺德又一次站立在改革的潮头,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层治理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一区之长的黄喜忠当然为舵手。到2012年初,顺德已完成改革的顶层设计,随后试点工作启动。按照顺德的改革时间表,到2014年顺德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雏形;到2016年,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完善。
时间过半,捷报频传。作为党中央的喉舌,《人民日报》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篇本报评论部文章中点名提到“顺德模式”,并在3月20日刊发的一篇关于广东行政审批改革的特别报道中介绍了顺德经验。当然,这只是小佐证一例,最受益的还是顺德当地的老百姓。
“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是顺德目前的核心工作。”黄喜忠说。打造“幸福顺德”是他当前主政的目标之一。幸福顺德,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你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想法,是不可能做好的。”也因此他在全区推行“执行力建设”,狠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铁还需自身硬,“听话出活”、“行胜于言”的清华文化早已浸润到他的气质中。黄喜忠的执行力超强,“交给黄喜忠的活,不用再说第二遍”是诸多领导给出评价的最大交集。
执行力再强,终究也是摸石头过河,各种搞不掂的事情就像打地鼠游戏里的那些地鼠,一个还没来得及打下去,其它几个就已经抢着钻出来了。So what!“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解决各种问题的。但凡容易的早已经被解决,留到后面的问题肯定是更加困难。”除了举重若轻,我挖空心思也未能在我的词库中找到更准确的词来描述黄喜忠讲这番话时的状态。
“我知道,我每天一起床就是要去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泰然处之就好。”他坦言,带着这种心态做事不会那么短视,“要做能经得起历史考验、老百姓真正赞成的事。”“我做事很专注,一个难题给我,我还是能搞掂的,而且我觉得能想到比其他人更多更好的办法。”
你在他身上找不到殚精竭虑般的紧绷感,你也找不到江郎才尽般的无力感,对他而言,任何事情都不过如此。张弛有度有弹性,一张一弛蕴藏着无数可能。也许正因如此,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头发依旧乌黑浓密。为了摆脱“染黑”的嫌疑,黄喜忠还亲自扒拉头顶的头发,竟真的无一根白色甚至是灰色的头发。
因为各种“搞得掂”,涉及到很多人的很多问题因之得以解决。“有时候,我觉得区长这个岗位确实是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我很享受这个愉悦的过程,从来没有将它当成一种压力或者负担。”黄喜忠说。
在与各种“疑难杂症”过招中,黄喜忠享受着“搞得掂”的愉悦。他说,他很幸福。
清华然:争气而不清高
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没有困难的不间断骚扰,不是不需要不停摆弄“舍”与“得”的天平,不是没有过关于梦想与现实谁照进谁的困惑,只是,自助者天助之。
按照汉语语法,清华然,可以解释为清华的样子,或清华人的样子。走出清华校门的这20年,黄喜忠选择用清华八字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为自己做注脚。不过对于这8个字,他做出了黄氏新解。
“自强不息”,在黄喜忠看来,即为争气、不服输。“在学校读书一定要考到最好,毕业之后出去做事,也一定想方设法做到最好。”他肯定地说:“我是不服输的,我发誓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在黄喜忠的工作履历中可以发现,他轮岗非常频繁,单在科技厅的10年内就先后换了4个处室,20年下来,政府的40多条线,他几乎都轮了个遍。但每次轮岗后,他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当时他被任命为禅城区分管城建的副区长,上任一个月之内就把国家重要的法律法规、地区的土地建设情况、前任近几年批复的文件全看个遍,“谁也没想到,我一个新来的会这么熟,比前任还要熟。”
“厚德载物”,实在地说,他认为就是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但对清华人来说,他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摒弃“清高”的调调。他分析说:“清华人可能确实是比旁人基础好,但进入社会是一个新起点。要快速适应并融入社会,接受并学会妥协。是不服输,但憋在心里,踏实做事。”初入社会,黄喜忠觉察到自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做了调整,并逐渐有所领悟,“这对自己之后的事业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意译就是“给我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定争气肯干,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最好。”
他是这样说的,在真要做选择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毕业前夕,黄喜忠手握三个offer:广东省电力局、广东省邮电局、广东省科委。本着既能够做技术又能做管理的想法,他置电力局和邮电局的优厚待遇和别人羡艳目光于不顾,一厢痴心拥抱广东省科委(现广东省科技厅)。只因后者很符合自己的理想,薪酬待遇一概不问就签了。等报到那天才知道每月工资290元,相形之下邮电局开出的月工资1万多简直就是“天价”。
“月光族”,自不必说,肯定是当定了;“傻”气逼人,也不必说,名声在外,但在看中成就感和做事平台的黄喜忠眼里,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个平台上要想做出一些成就,肯定会舍弃很多东西。舍得之前,做个权衡,选择符合自己路径去做。”于是,90%的时间他扑在工作上,但每天早上上学路上的5分钟,100%属于他和儿子。他是在用心做舍得的加减法。
别忘记,他的工作可就是“搞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