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秋,来自全国各地的男生20人,女生11人相聚清华园化工系分8班。入学教育的时候,得知清华的男女生比例悬殊,还有不幸的“和尚班”,估计如此美好的男女比例着实让刚入学的我们班男生们挺胸抬头了一阵子。
入学新印象
一入学我们就知道班里有两名中学生党员,但不知道是谁。入学教育的几天里,我们在班主任小付(付增力)的带领下举行集体活动。可能是中学时“正片”看多了,观察了两天后,我们宿舍一致认为脸最黑、身板最直的那个同学一定是党员。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叫付冀威,代号老付,并不是党员之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班里皮肤最白的两名男生杨波和王洪涛才是党员。
小付介绍同学情况时,我记着有两个入学分最高的,一个是我们宿舍的蔡银燕(后来学习一直牛,直至计算机双学位毕业,现为广州白领);一个是刘锦东(后经验证是保送),当刘锦东缓缓起身跟大家打招呼时,那样子还真像状元(现为福州大学教授)。
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是,一个长像酷似匹诺曹的男生,后脖子上垂着一条特别粗的绳子,连着两只大耳朵——眼镜绳,半截裤下是一双厚底高帮旅游鞋。在大家都穿球鞋的年代,姚宇希带来的厦门流行时尚着实让我们宿舍议论了一阵。
女生生活
一入学,11名女生分住在5号楼的三个房间,二层的234和236,还有毛倩紧(毛毛)和其他班混住。234住的是张铭、连彦青、陈霜梅、宋燕、蔡银燕,我们最大的乐趣是:中午时张铭坐在她的上铺给大家念远方寄来的情书;夜里是熄灯后饥肠辘辘的五个女生回顾各自家乡的美食,后来发展到去图书馆借美食书来丰富大家的想象力。夜半收听电影录音剪辑,《罗马假日》、《魂断蓝桥》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偶尔半夜起夜,隔壁236(赵晨华、胡伟、王晓茹、段建华、江雪平)传来的卧谈会的议题,则是在老大姐赵晨华的带领下辩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类严肃的社会问题。
234宿舍里最有特点的是陈霜梅,天津姑娘,被子不用叠,一卷就完事,严重影响我们宿舍的卫生评比。因此大家动员她住上铺,拉床帘。男生对此美其名曰“美味和营养卷起来”——当时最火的一种食品的广告词。最让我得意的是,我的小空间里用白纸将墙皮和床糊起来,用明星和卡通图片及自己的手工制品精心修饰,十分温馨。
一到周末,学校几乎所有的宣传栏上都飘着大大的“舞”字,各大食堂周六周日晚上都是歌舞升平,吸引了不少周边学校的学生。周末时上一半晚自习后去跳舞成了我们宿舍大二、大三时的主要娱乐活动。大三之后,大部分女生投入到感情的经营中,回来得越来越晚,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大三时方敏从无线电系转学到我们班,女生凑成了12个。
大三的时候大家争相进实验室提前做科研,其实也就是给研究生打打下手。化82的几名女生(王丽娟等)在实验室参加“从苹果皮里萃取香精”的项目,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买苹果、削苹果,把苹果皮交给研究生做实验,然后把褪了皮的苹果消灭掉。所以,她们进实验室劳动的日子,就是我们附近几个宿舍熄灯后在走廊啃苹果的快乐日子。
我们班女生多,男生就少,但男生足球或篮球比赛一点不弱,尤其篮球,在山西化工厂实习的时候我们班篮球队和他们厂队基本平手。但最让人称道的是我们班的女生啦啦队,声势浩大,鼓舞力非常强,让其他班望尘莫及,要搁现在,那热情足以与CBA中场拉拉队相媲美了。分8班也是化工系的体育强班,系运会就数我们班女生的竞争力强,真就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古话了。当然,古话也说了“三个女人一台戏”,12名女生在一个班,乱的时候也真够乱的。
能与分8班这样多的女生数量相比的,也就是当时的外语系和空8了,能在人员组成如此特殊的环境中度过大学五年,这种经历当然是别具一格了。
美好未来
我们12个女生,目前国内5个,国外7个(日本1个,瑞士1个,美国5个)。女人对未来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婚姻了,女生们从大三开始就苦心经营,除了陈霜梅在国外遭遇车祸,逃出一劫后至今仍然单身,其他女生都已修成正果。除一个在美国嫁了老外,剩余十位女生都内部处理了(清华内部),有两个班内处理,三个系内处理,仅1988级内部处理的就有六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啊。成家的十一个女生,共有十五个孩子。
当年的十二名女孩,把最青春、最纯洁、最真挚、最美好的岁月留在清华;带着这些往事和回忆,走向世界各地。现在女人们最乐意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家人、同学一起开启珍藏在心底的宝盒,回忆那曾经开满鲜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