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校园
初进清华,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互助精神。1989年是个特别的一年,开学的很晚,9月下旬才开学。那一年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次收取学杂费200元/年,当时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支出,在贫困山区中学当教师的父亲提前支取了几个月的工资才凑够了我的学费和进京路费。为了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给像我这样的贫困生提供每月30元的无息贷款。开学不久,班级组织了第一次勤工俭学活动,把集体劳动的报酬,也用来支援我。进入冬天,班主任束老师看到我没有可以抵御北方寒冬的外套,从自己家里拿出了一件军大衣给我过冬。每当想起这些,心里一股暖流,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妙峰山郊游
妙峰山郊游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集体活动,毕业后同学聚会时就不断被提起,不断有同学质疑那不是妙峰山,后来自己也驾车游过几次妙峰山,完全感受不到和大学期间郊游的那个妙峰山有什么关系。那是一个早春清晨,北国冬季的寒意还未褪去,同学们骑车开始了妙峰山之旅。大部分同学的自行车都是破旧不堪的N手车,优势是防盗,其实就是小偷都不愿意盗的那种,路上不时有掉链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了。路途遥远,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奔袭,终于到达目的地。还没看到风景,早已是饥肠辘辘,午餐就是大家围成一圈,铺上报纸在高谈阔论中用自备的干粮解决。记忆中那是个野山,没有门票也没有其他游人,午餐后大家爬了一会儿山,381寝室的同学就率先不见影子了,以至于后面的班会上我点炮批评381寝室没有集体意识不辞而别。也许这次郊游,深刻之处就是没有风景,更加深刻之处就是名不符实的目的地,最为深刻之处就是留下了珍贵集体照片。
军歌嘹亮
暑假一个月的军训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精彩一页。军训地点是南口的一个坦克团驻地军营,军训的目的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每餐的伙食是定量的,军训的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必须填饱肚子,每次吃饭时大家都是抢食,每一盘食物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扫而光,甚至发酸了的馒头也不例外。白天在酷暑的烈日下训练,总有些同学在踢正步的时候与别人是反着来的,被入伍不仅的班长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训斥一番,最为搞笑的是做战术预备动作的时候,班上一位同学做出的动作像是准备到农民家里偷鸡一般的滑稽,搞得大家哄堂大笑,班长一边训斥一边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中午最好的午休就是拿4个马扎排成一列躺在上面,马扎通风良好,比宿舍的床铺要凉快多了。在又苦又累的军训生活中也不乏其乐融融,傍晚大家唱革命歌曲,唱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嗓门要大。有时也安排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了,那算是最为恩惠的夜生活了。军训结束的时候,同学们是依依难舍,排长、班长们个个泪流满面,场面甚是感人。
抢占电脑
大四的时候,我因为选修过机械系老师开的AutoCAD课程,有幸被安排到空调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开始了程序员生涯。那时的计算机资源不丰富,几个同学共用一台386电脑。我原本就没有午睡习惯,可以趁着大家午睡的时间,到实验室操作电脑编写程序,有时下午没有课程就一直占着不下,因此有更充分的使用电脑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了大量的计算机编程知识,五年级的毕业设计的课题也是延续前期的工作,在江亿教授的指导下实现了基于图形建模的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比国内外同行早了好几年实现建筑热工的可视化计算。并且决定了后来的择业选择,长期作为程序员编写软件解决建筑工程问题,后来开发了几乎所有建筑师都在使用的建筑设计软件。
专业实习
大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其他部分同学安排到山东威海市荣成供热公司实习。供热公司的领导非常热情,对清华学生很赞赏,第一次欢迎酒宴,海鲜大餐。山东酒桌上规矩多,主陪副陪的一堆规矩,反正就是劝酒,幸好到那儿实习这批同学战斗力不弱,加上人数也占优,没有被灌趴下,倒是主人把自己先灌醉了。后面每天餐桌上也是很丰盛,就是只见馒头不见米饭。到这儿实习的都是南方的同学,吃了几天后,大家想吃米饭,于是建议实习单位能否换换口味。食堂师傅倒是通情达理,很谦虚的答应试一试做米饭。不过大家没来得及高兴,端上的米饭,一看就没有熟,米都没有膨胀开,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吃了少量的夹生饭。饭后,建议食堂师傅多加点水,多蒸一会。师傅满口答应试一试,再次用餐,依然夹生饭。从此大家齐声说要吃馒头,不吃米饭了。到了周末,单位安排同学去旅游,经过威海市区,在小餐馆安排午餐,看着菜单上有米饭,多日没有尝到米饭,终于可以在餐馆吃上了。等到米饭上来,大家又皱眉头了,这不是浓粥吗?一尝还好是熟的。这次实习,给大家上了一课,那个时代在山东吃口米饭咋就这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