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写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1997级毕业十周年纪念册的卷首语
让时光回溯到1997年8月的盛夏时光。东操场上,骄阳似火、人声鼎沸、旗帜飞扬。当我们这一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63名学子,怀揣着那张简单而别致的录取通知书、怀揣着对未来的茫然和无知、期望与梦想、前来清华园报到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如紫荆花盛开般美丽的紫色校旗、环境系独一无二的绿色大旗、以及老师学长们亲切和蔼的笑容。从此,“环七”这个名字,作为入学伊始便已尘埃落定的永久身份,牢牢地刻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里,与每个人的一生注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记得系馆新生入学会上钱易先生的谆谆告诫,主楼前开学典礼上自带小板凳的规规矩矩,看似恐怖的入学测试,为期三周的军训……崭新的大学时光,就这样揭开了序幕。军训时光中,来回不停地练正步,声嘶力竭地唱军歌,屡战屡败却又奋不顾身的篮球比赛,集体排练反复为给彭丽媛的新歌录背景,半夜三更从西校门绕上地回东门如荒郊野岭般的拉练……从陌生而熟悉。九连的大旗,把大家的心开始凝聚在了一起。训后开课,微积分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让大家饱受压力,也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清华浓厚的学习氛围。面对着已经有着无数次向往的大学生活,我们有着太多的忐忑不安和莫名的兴奋;而对于将来何去何从的理想,那更只是脑海里偶尔能浮现起来、却怎么也抓不住描述不清楚的一个似有似无的框。
可以肯定的是,自此,我们不那么丰富的价值观、不那么成熟的理想、不那么追求完美的精神,不那么坚定的信仰,都在这片充满务实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土壤上萌动、发芽,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成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校训;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是系章。四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我们人生起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或许时至今日,我们仍不时感到疑虑、困惑、迷惘、不解,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四年大学生活赋予我们的,或者是四年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使我们还来不及体会的,必然影响我们一生,也恰恰是我们今后奋斗前行的不竭动力,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时光去解读、品味、践行、传承和发扬。
毕业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的我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想到十年人生轨迹怎样走过?会历经怎样的坎坷?在经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后,我们自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我们始料不及,同时,我们自信而欣喜。而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忆往昔美好时光。
你可曾记得,我们这一批人所拥有的“特殊”记号?入学通知书上声明“未来五年大学时光……”、一入学就通知调整,我们成为了“4+2”本硕贯通全面实施的第一届。与此同时,我们也成为了保留清华园里每天集体晨跑、自带饭盒打饭、全年级统一义务献血、集体上公益劳动课、在清华学堂的大桌子上用丁字尺画机械制图等古老传统的最后一批人之一。弦歌永在,似水流年。
你可曾记得,那些新旧交替的脉络纵横?我们挥手送别了宿舍楼共用电话跑上跑下、楼道里面开桌打牌看球的日子,宿舍里全部安装了电视、电话,迎来了互联网开始普及并全面来袭的新时代。BBS、网聊、网络游戏一时盛行,我们成为了彼时清华“三大情结”——“大话”情结、“恋母”(水母)情结、游戏情结——的坚实拥趸。我们倡议少用一次性筷子、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拒绝白色污染、拯救母亲河、拯救藏羚羊……“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绿色实践、行胜于言;我们参与了建国五十周年游行、参与了清华九十周年校庆,关注美国轰炸驻南使馆,关注台湾选举,关注时事与热点,在共庆千禧的历程中,我们与共和国一同迈入新的世纪。青春与狂野,躁动与理性,那一季,我们轻舞飞扬。
你可曾记得,我们痛并快乐着、延续着那些美好的传统?赤足运动会、一二九合唱、图书馆占座、三千米苦练、男生节、女生节、联谊宿舍、班刊、甲团和优良学风班评选、主题团日、绿色协会、社会实践、5#与26#……我们年复一年地更换自行车,年复一年地组织班级郊游,年复一年地用手写海报、绘展板、刷浆糊,在主干道派送绿色传单;毕业聚餐,我们集体酩酊大醉,三轮板车拉人回;运动场上,为了集体荣誉我们奋力拼搏,在不那么擅长的足球比赛中拿到了全系冠军,在排球传统上拿到了全校班级冠军,重现辉煌。“爱我环境系,振我体育风”。环境精神,一生难忘。
你可曾意识到,我们已然成为这些年清华园迅速发展变化中的最后的见证?西大饭厅和学服中心已成绝响,那里有新年的狂欢和校园歌手的张扬;东阶、西阶已然不在,清东、清西餐厅物换星移,北门外的巴山酒家与露天烧烤、南门外拥挤的街道和林立的餐馆、东门外不成规模的建筑,等等,都被更美丽的校园风景、更优越的基础设施、更宽敞的紫荆校区和蓬勃发展的清华科技园区所替代。就连我们熟悉的系馆、熟悉的一会、报告厅,也已物归他主,更新成更为引人瞩目、更为标志性的环境节能楼。这一切,我们欣然见证并怀念过往。
十年,这些独特的片段和点滴,不止一次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执着闪现,像发黄的照片一样在我们的心中静静收藏,常常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往事如风的淡淡伤感,抑或外人无法体会的自我陶醉,或是前行道路上比同龄人更多几分的沉静自豪,更或是相见恨晚一慰平生的会心微笑。
这些,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多少次港湾般抚慰我们的心灵停靠,多少次驿站般供我们前行的旅途中歇脚,多少次于干涸中似清泉般让我们甘洌畅饮,多少次在疲惫时如母爱般让我们栖息并回归怀抱。
这十年,我们自身在成长。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人生的轨迹在四年学涯中重合,然后又延伸奔赴不同的方向。昔日园内同窗友,今日耕耘遍四方;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2001年7月骊歌声中哗啦一下散去的环七学子们,如今有的为科学研究献智,有的为产业兴盛竭力,有的为公共服务尽心,有的为教育文化奔忙。投身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地区是挖掘热土,千里奔波扎根中西部是开发沃土,远涉重洋留身海外是开辟新土。不管是得意或失落,荆棘或坦途,价值的体现方式虽不同,终究是把理想化作现实的力量,千锤百炼,共谱未来篇章。十年对我们来说,不是辉煌的开始,而是基础的夯实;不是胜利果实的收获,而是默默投入的坚持。我想,无论我们身系何职、身处何行、身在何方,我们始终会如绿色的种子,倔强地发芽成长,传递着绿色的希望与梦想。母校赋予我们的,是环境人的责任和理想,是保护环境、投身主战场的使命与坚强。这一点,相信环七人不会拘泥于专业、行业和职业所限,会用各自的不同历炼去联系、发掘、回归、共享。
这十年,我们的环境系在成长。我们进校之际,环境工程系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去年,环境系告别直辖系的历史,升格成为全校最年轻的环境学院;今年6月5日是院庆日,世界环境日一并定为了环境学院的院庆日。大师辈出,名家尽显,海内外精英荟萃,桃李遍天下,这不正是今日环境学院之全貌么?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正不断攀越更高的科学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论成果,学院已迈入全校理工科院系前列,与世界一流的环境学科相比,亦不逞多让;论教学,国际化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和留学生人数大大增长。论体育,已连续多年获得马杯,今年更是拿到了绝无仅有的男足冠军,雄霸乙组,笑傲沙场。我们无法不深感荣光。同时,我们更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年来,无论老师或同学,交流或沟通,项目或合作,环境学院一如既往地始终给予我们这些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莫大的支持,不只带给我们切实的机遇,更不时给我们温暖和勇气,这是我们前行过程中坚强的后盾和支撑。饮水当思源,发展应双赢,成功方共享。
这十年,我们的母校在成长。清芬挺秀,华夏生辉。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母校百年华诞,亦是我们毕业十年,我们生逢其时,我们何等幸运。我们关注并参与了母校从国内一流大学迈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再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辉征程,不断见识了校园建设日新月异,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学术成果层出不穷,师生风采清新闪亮。在这百年中,可能很难能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同祖国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更为可敬的是,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还有众多前辈学长终其一生的前途与理想。抗日英烈、救国先驱,学术大师、兴业之才、两弹一星、治国栋梁……每一颗星,都熠熠闪光。在母校沉淀百年辉煌、细数百年沧桑的同时,作为清华人的我们,也不能不自我反省、自我发现、继续成长。既不能躺在既有的荣耀中睡大觉而止步不前,更不能讳疾忌医拒绝别人批判挑剔的眼光。这世界,少数的人在成功的顶端,大部分的人兢兢业业奋斗添砖加瓦,这就是清华的实干精神。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我为母校添光,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可这需要用一生去检验。选择了清华,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你可以不出色不张扬,但不可以不努力、不可以不担当。
亲爱的环七同学们,毕业十年之际,让我们怀感恩之心,向久违的同窗,尊敬的师长,可亲的学院和母校,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希望新系馆前环七年级认养的小柿子树也能如我们般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彼此之间、与母校之间感情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让我们一起静静期待下一个十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