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汶川地震,他是第一个进入震中的记者;布莱尔访华,曾经与还是学生的他有过“领带之交”。他勇往直前的性格与灵动坚毅的眼神造就了这样一个天生的记者——
做人的学问
――清华大学[1998级] 徐博 访谈纪实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法九 胡泽,岳廷,廖泽略,岳谱,王世雄
【徐博简介】
徐博,男,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2002年本科毕业,进入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2005年研究生毕业,现工作于新华社经济部。
学长刚来到清华时首先感觉到的是学习上的压力,“尽管高考英语分挺高,但是毕竟英语听说方面能力还是不太好”,所以前两年基本上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英语上。大三那年学长作为交换生到美国学习,大四则开始考虑工作和读研。本科毕业之后,学长转到新闻学院读研究生,其间看完了两三百本学院推荐的和自己选读的书。
研究生毕业后,学长进入新华社工作,初出茅庐的徐博学长就承担了不少很重要的采访任务。学长还记得,06年他进入四川对某火灾进行报道,“坐着车上了3700(米高处)就开始下雪,到了4000的时候自己又开始流鼻血,60公里的山路,开车开了6个小时,人就跟晃筛子一样”。为了报道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学长跑了五个情况迥异的省份,领略了中国的地大物博。
清华新闻学院的教育——“教育和培训是不一样的,教育是让你做什么样的人,培训是让你做什么样的事”
在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学院出去的学生通识知识很好,但是专业知识并不比别人强在哪里。对此,徐博学长首先就说到,“优势不是一个学校有的,而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如果你想有优势的话,就必须比别人多学一点东西”。做新闻的话,每个人可以有多个研究领域,比如在经济领域、国际问题领域、政治领域、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自己深入的研究,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至于清华新闻学院专业分得不细的问题,学长则坦率地说:“教育和培训是不一样的,教育是让你做什么样的人,培训是让你做什么样的事。”“至于教育会让你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说吧,当你听的时候你能比别人听得更多,当你想的时候你能比别人想得更深,当你做的时候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当你学的时候你能比别人学得更快。”而培训基本上就是培养出一技之长。学长告诉我们,新闻学院比较注重教育,而培训虽多但比较散而不深。虽然我们接受的各种思想教育有很多,但是如果想要培养的一技之长,还需要自己额外努力。
交换与留学——“去开一下眼界,见识一下,对个人的成长是很好的”
如果能同时有国内的学习经验以及一定的国外留学的经验,将很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徐博学长大三的时候就曾到美国的一个教会大学学习。在学长看来,美国和中国是差异很大的两个国家,“去开一下眼界,见识一下,对个人的成长是很好的”。
聊到自己当时了解的美国时,学长说美国是一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去超市买东西的话都需要汽车,因为要走高速。至于学习方面就是“学生并没有一个班的概念,只是自己选课,而且学分也不多,其实每门功课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在美国,每堂课的出席情况都相对国内好一些,“美国大学费用很高,学生选上一门课的话,一般是不愿意退课的,所以大家基本上不怎么缺席”。另外,美国大学生考试的时候极少有人作弊的。“在美国有一个信用的体制,当然这个信用的体制在中国刚刚起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的话,在美国是很难立足的,作弊被抓到的话,一辈子都是一个污点”。最让学长深有感触的是美国的乐于助人。当时学长上德语课的时候,还没有书,“于是他们就把书借给我们,然后他们两个人看一本”。一次在校园里迷路了,学长找警察帮忙,警察还问要不要搭车把他们送回去。学长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出国学习一段时间。
汶川大地震——“记者首先是人”“救人的意义无疑是最大的”
学长还给我们介绍了他在汶川地震中的采访经历。
当时的情况非常恶劣,“在电视前有人看到那里的画面哭得很悲痛,甚至还会做噩梦”,现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一些人被深埋在十几米深处,半天挖不出来,老天无情又开始下雨,稍微心理换位一下,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那种痛苦是难以名状的。
我们的话题很快转到了新闻采访与人道主义的一些问题,徐博学长对这方面问题比较敏感。“记者首先是人,这么说吧,如果有人要饿死了,我肯定送他食物的。但是如果两国打起仗来,自己当战地记者,你可能让两方面不打了吗?在你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你只能把事实报道出来。再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人能救的话,当然得把他先救出来,一张照片、一篇报道又能怎么样呢?救人的意义无疑是最大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讯和电力设施被破坏,新闻报道举步维艰,徐博学长充分利用资源,报道新闻、传递信息。“进了汶川之后通讯是不通的,不仅普通市民,就是解放军都没办法向外面传递消息。但是我们当时带了一个海事卫星,可以发信。”“不过我们的电脑的电池很紧张,我们通常是用笔来记,写好稿子后,再输进电脑,然后发出去。”
“我做的最令自己感动,或者说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很多人困在废墟里面出不来,家里面很担心。我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家里人的电话记在本上了。然后用电脑发出去,让后方的同志挨个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里人报平安。这件事我现在还记得。”
至于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学长认为:从事新闻事业,最初步的是以“以己之昭昭,使人之昭昭”。如果一件事情你自己都不明白,又如何能让你的读者明白?
第二,一个事件本身不难写,关键是挖掘事件背后的东西。他向我们说道,“比如说春运,表面上看是运力出现暂时不足,但实际上这是农民工只能暂时到城市里打工并不能到城市里安居,他们要回家看父母造成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能看到背后深层次问题的话,这才是你的水平!”
第三,做新闻要学会策划,讲究思维。“对于一个事件,你首先得策划。比如说发生了地震,就先得策划该了解些什么:各个部委采取的行动,当地灾民会有什么自救措施,其他社会各界会有怎样的反响,天气情况会是怎样,对灾区会有怎样影响。那么剩下的就是具体采访,就只是体力劳动,把所见所闻所想到策划的东西记录下来,整理成文章。”
【同学感悟】
徐博比我想象的还要放松和直率,简单的几个问题之后,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浑身散发的活力和高效率的生活习惯。
在校期间,学长参加的社团屈指可数,大量的时间被用于他最崇尚的事情:看书。最喜欢的是三教,因为地方清静、人还不多。最喜欢的历史课是秦晖老师的秦汉史,说着他还兴奋地给我们推荐秦晖老师的课,仿佛昨天还在校园上课的学长。
——胡泽
这次有幸采访徐博学长,更是觉得他太有人格魅力!他直率,他真诚,他充满干劲,他富有激情,他深刻,他责任心强,他自强不息,他行胜于言……访徐博学长,真是受益匪浅!
——廖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