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2000级

刘自鸿:3×365×16>9×240×8

2016-06-23 | 来源 《科技日报》2016年6月3日 |


“中午吃盒饭,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连灌六碗醋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去医院才把鱼刺弄出来。”在一次论坛上,刘自鸿登台,讲了个小故事,然后总结,“所以,世界还是柔性的比较好。”

台下观众发出会心笑声。

学霸、高颜值,80后海归,这是常被贴在刘自鸿身上的标签。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又求学于斯坦福大学。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他于2012年低调起航,选择做柔性屏和柔性显示,致力于“把直的掰弯”。

这不是一个“灵光一闪”然后成功的故事。相反,它诠释的,就是“厚积薄发”。

早在2006年,初入斯坦福的刘自鸿,就常躺在草坪上“思考人生”。当时他决定,要做一件能做很长久的事情,要解决人类对于显示技术的一对看似矛盾的需求——既要便携,又要高清大屏。

其实,极客基因早已存在刘自鸿体内。2003年,他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个人特等奖和全国总冠军。那时,这支大学生参赛团队的作品,就是一款手表式的电子传感系统——要知道,2003年,大多数人都还没接触到智能手机,更别提“可穿戴设备”。

敢为天下先,刘自鸿有这个自信。所以,柔宇科技,就以一家创业公司的姿态直面柔性屏研发生产这个大Boss,一开始,就玩的是“hard”模式。

“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这件事非干不可。”刘自鸿给人的感觉,一贯是谦逊。他明亮的眸子里,总盛着一抹温和。但提到柔宇,提到创业路上曾面临的质疑,他就会自信张扬起来,“谁说创业公司做不了柔性屏?这是他们的想法落入了窠臼。”

刘自鸿不喜欢喊口号说要“改变世界”,他还是喜欢更温和的词——改善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当然,“改善”,也非一时一日之功。刘自鸿记得,研发路上,他们经历过太多失败,而这种推倒重来、自我革命的痛苦,“外人看不到”。他给出了一个乍看有些奇怪的不等式:3×365×16>9×240×8。这是柔宇科技成立三年来他的工作状态:3年,每年工作365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超过了普通上班族9年的工作时间。然而,刘自鸿享受这种状态。

“热衷于创造新奇事物,热衷于解决难题,热衷于在某个极细分的产品上把质量和性能或功能做到极致,这是geek的天性。”刘自鸿曾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么一段话。他没有写评论。

他用行动做出了评论。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