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2002级

清华园里走出的全国十佳村官 ——清华大学[2002级] 周倍良 访谈纪实

2016-03-19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他为村里的土地纠纷打官司,开办法律学习班,帮村民大姐做网页卖樱桃……先做“村民”再当“村官”。周倍良,泥土的气息是家的感觉——


清华园里走出的全国十佳村官

——清华大学[2002级] 周倍良 访谈纪实

经管学院  王建龙、王娇、虞朱鸿、李孟超、原谨、果世恒


【周倍良简介】

周倍良,男,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年本科毕业。同年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团支部书记。2008年10月,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2009年7月1,周倍良结束了3年的“村官”任期。


  •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去充当什么角色”


   2006年5月,在即将毕业之际,周倍良学长和同学们都面临着人生事业的选择。身边很多同学选择了外企、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去发展,周倍良学长却毅然放弃了多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报名参加了北京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玉和生物系的张昆阳同学一同成为北京市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自己的知识,为百姓办点实事”。

   周学长的决定最初遭到了亲人朋友的反对,但他说:“虽然到农村工作会很辛苦,但是那里有广阔的天地供我们学习发展。而且国家已经做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在这时选择到农村锻炼,能获得更多机遇,在这里经受磨练,还能快速成长、大有作为。”作为农家子弟,学长很希望能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也为新农村的建设做些贡献。“作为清华学子,我们应该投身到建设新农村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该去充当什么角色。”就这样,学长坚定的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成长之路。

   在工作中,周学长还不断学习。他每天晚上都坚持读书看报,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他还总结自己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谈话中,学长为我们介绍了很多新农村发展的模式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看得出他对新农村建设颇有研究。虽然周倍良学长并没有长我们几岁,但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成熟与沉稳,也许这就是三年基层工作磨炼出的气质吧。


  • “越琢磨,越喜欢农村”


   刚开始到农村时,学长看到低矮灰色的平房、“飞沙走石”的马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干部……开始感到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但是他没有退缩。他想: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在村民热情地帮助下,周倍良学长很快就融入了乡村生活。他和村民们一起下地生产劳动,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放电影、收割蔬菜、清理下水道等我们当代大学生都不可能触及的东西。在闲时,学长和村民们一起打球、玩牌,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农村的生活实践中,周学长学到了很多在清华园里没有学到的东西。他深深地感到只有先当好“村民”,才能当好“村官”。要想做好村官,就必须了解农民眼中的农村,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农民所想、农民所需,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学长刚到村里不久,村支书让他写一份“告村民公开信”,要讲清近期村里将要发生的几件事情。学长的公开信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洋洋洒洒3000多字,但是一交上去就遭到了村支书的否决。支书语重心长的告诉他:“跟农民打交道,语言尽量要直白,像这么长的文章,农民们是没有耐心把它读完的。”这件事情虽小,却给了学长很大的启发和触动:“我们有高学历,但如果不结合实际运用它,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 “有了小周的法子,以后再也不用愁了”


   学长刚来村里工作不久,就赶上村里一个土地承包合同的纠纷案件,周学长毛遂自荐担任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一人书写诉状、收集证据,进行出庭诉讼的所有工作。法律专业出身的他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法律知识用于实践了,但他以前从来没有独立办过案,这个案子带给他不小的挑战。

   说起当时的情况,周学长说自己真是着了迷,吃饭、骑车上班、睡觉都在想案子,想出对方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可能出现的任何漏洞,还经常回学校请老师们帮助。经过一年10多次的开庭、诉讼以及同对方律师数轮的唇枪舌战,学长的案子终于完胜,村集体收回了43.5亩土地。后来土地上涨,村里一下获得了近50万元的收益。这件事让他获得了村民的信任。

   之后,周学长又担当了村里的普法先锋,为村民开办法律学习班,成为活跃的“普法村官”,他还和法学院联系在村里建立了清华大学法律援助站,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

   村里武大姐家里承担了一个果园,5月樱桃上市,销售成了大问题,想了种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很是着急。学长了解情况后,为武大姐设计了采摘节等农家乐项目,还给樱桃建立了专门的网页发送到国内各大知名网站论坛上,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采摘樱桃了。村民都说:“有小周的法子,以后再也不用愁了。”

   日子久了,周倍良学长对农村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当我们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说还将继续留在农村,他很享受这里的生活,“很高兴能为农民做点事情,这里就是我的家,投身新农村建设,我无怨无悔”。


【同学感悟】

   在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放弃优厚的待遇而去当一名村官,这是需要勇气的。周倍良学长选择了农村,选择了基层,更是选择了坚持。三年的农村生活,让他完成了从学生到村官的人生转变。他深深的爱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和这些淳朴的村民,基层就是他的家。

——王建龙

   基层的艰苦条件不仅锻炼了周倍良学长的能力,还教会了他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基层工作中。面对未来的选择,我想我也会照周学长说的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心付出,这样的青春才是没有虚度的青春。

——王娇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