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本科毕业典礼 刘旋/摄
不知不觉间,时间进入2017年,我们已经毕业十年了,2003级(2003-2007)的小伙伴们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秩年返校日。
2003级的“一团火”散做“满天星”已经十年了,过了而立之年,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在各自的领域打拼一片天地,当年的“小鲜肉”已经逐渐开始向“老腊肉”迈进了,三字班的同学们,你们如今在何方?过得还好吗?
2003级开学典礼
你是否还记得,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们,扈志明老师的微积分、葛余博老师的概率论、肖杰老师的线性代数、高原宁老师的大学物理、汤荣铭老师的流体力学、范钦珊老师的材料力学、沈光球老师的大学化学、杨小京老师的复变函数……忘不了光球爷爷的抑扬顿挫,忘不了肖杰老师、汤荣铭老师一丝不苟的板书,更忘不了杨小京老师健硕的身材——只不过当时不知道他学不好数学的侄女叫杨幂。如今这些老师,有的还活跃在三尺讲台,有些已经退休了。
蓝色西操 王建一/摄
你是否还记得,每年的3000米和引体向上是清华男生的独特回忆,大学四年我曾经选过8门不同的体育课,包括在老射击馆学射击、在西体游泳馆学射箭,在综合体育馆学击剑。十年过去,新的射击馆已经启用,西操也已经换上最先进的蓝色塑胶,正在筹建的北体育馆也将为清华学生冰上运动提供新的平台。咱们毕业那年正好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提出50年,期待到口号提出100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回到母校,向母校报告我们已经健康工作50年了。
紫荆公寓 郭海军/摄
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入学时刚刚启用的紫荆4-13号楼以及随后启用的紫荆园、桃李园。刚刚入学那会儿,不能理解十五食堂的麻辣烫究竟是啥美味,为啥会有那么长的队伍,后来麻辣烫搬家到桃李园,自己也加入排队的长龙之中,每次等餐的队伍几乎都要排到煎鸡蛋窗口。十年后的今天,麻辣香锅成为校园“新宠”,每次去桃李园吃麻辣烫,看到师傅落寞的神情,心中暗想现在的小同学又有几个知道当年他们的风光一时。
桃李美食节
还记得清东餐厅的小炒是6:40下课学生的最爱,七食堂的包子是早餐的首选,十五食堂的麻辣烫、十食堂的扣肉、紫荆园四层的小炒都是美好的回忆,如今清东餐厅已经变成小花园,七食堂更名为清芬园后就地重建,已经变成三层了,十五食堂先变成超市、后变成制作豆浆的加工间。随着“名厨进清华”的举办一批又一批新菜品引入,很多当年的美味已经不在,不知舌尖上的清华还能否勾起你往昔的回忆?
六教 郭海军/摄
你是否还记得,大一那会儿六教崭新启用,但不少人进去以后就会转向儿,始终搞不清ABC区的连通关系。如今一教三层的CAD机房已经不复存在,变成学生科技兴趣团队的活动空间了。三教、四教的小教室还是班级活动最常借用的空间,每年的“挑战杯”还是亘古不变地在五教进行终审答辩。每天主干道的自行车流还是潮汐式涌动,每每看到上课时间的车流,就想到大学同学的感慨,“看这阵势就觉得考上清华也不是啥难事”。
四季校园 张宇/摄
你是否还记得,春日翠绿的情人坡、夏日嫣红的水木清华、秋日金黄的二校门、冬日洁白的荒岛荷塘,留下了很多青春故事与回忆。我们是水木bbs衰落的见证者,也是校内网最早的一批用户,也目睹了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之后的衰落历程。
2003级的学生在高考前经历了“非典”,经历了非典型的高三毕业班生活进入大学,心态更加平和沉稳。大学四年,享受了清华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一次尝试新生研讨课,第一次使用第六教学楼。大学毕业以后,同学们在各条战线默默耕耘,有扎根西藏十年的胡建平,有立志造出中国大飞机的隋少春,有携笔从戎的乐焰辉、楚科纬,还有更多在国际学术前沿、在创新创业一线、在祖国四面八方、各条战线发光发热的同学们,大家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着三字班的故事。
清小华与二校门 张宇/摄
十年一梦,白驹过隙。十年前,我们怀抱着梦想从清华毕业;十年后,我们继续为着自己的梦想而打拼。回来吧,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期待你能在4月的校友返校日回到春光明媚的清华园——让我们一起纪念毕业十年,共同回忆往昔在园子里的美好生活,一起分享过往十年的成长故事。
三生万物。祝愿三字班的同学们首个秩年快乐!期待同学们一起书写三字班更多、更好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作者简介
邴浩,热能工程系2003级本科生,毕业后留校工作。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