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母校

必忠必信——王纲怀学长向母校捐赠古铜镜

2017-06-05 | 孙哲(1970工物) 编辑 | 来源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

  2017年4月29日,《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展,共展出274面铜镜,展览主题定为“必忠必信”,是取自这批藏品中一面珍贵汉镜的铭文:“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信不忠,久而自穷”。这段铭文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必须讲求忠诚无私和言而有信,久而久之则彼此间就会更加亲密和谐;反之,若不忠不信,久而久之则必然离心离德,孤立无援,走向穷途末路。忠信文化一直为古人所重,此铭文内容一方面可反映以王纲怀学长为代表的校友对于母校赤诚的“忠”“信”之心,另一方面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诚信风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自《展览简介》)

  关于这批铜镜的来历,请听《清华校友通讯》副主编解红岩讲的故事。

  2010年清华大学建校99周年校庆期间,学校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964届土木建筑系毕业生王纲怀学长向母校捐赠珍藏的100面中国古铜镜和100面日本古铜镜。这两批珍贵的文物已先后从上海护送来校,暂存清华美术学院。王纲怀学长说,将自己一生所珍爱的宝贝赠与母校,为百年校庆添彩,为推动母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心中感到无限的欣慰。这也是这些收藏的最佳去处。


家学渊源

  王纲怀学长1941年出生于上海,是著名的“三槐王氏”之后裔,历史上可谓人才辈出,家学渊源。长辈们绘画、书法、集邮、收藏等文化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他从小耳濡目染地对艺术品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十年中,他曾受有“红印花大王”之称的伯父王纪泽先生的影响而开始集邮,后成为上海集邮协会的创始会员。后来又关注古钱币,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至90年代,他对香港自1866年开埠以来的早期银币特别关注。因此,《中国货币大系》“香港早期银币”的一章中,多有王纲怀学长之藏品。

  二十年前的一天,他在上海古玩市场上偶然看到了一块东汉晚期的铜镜残片, 上面有如同汉碑书法的精美铭文,对书法颇有研究的他,从此对铜镜另眼相看。历史悠久的铜镜,其高超的工艺水平,精美的图案纹饰,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让他着迷。今天,他不但是国内较为知名的收藏家,更重要的是,他还独辟蹊经,以一个战略研究学者的眼光、工程技术专家的视角,将铜镜的研究扩展到许多新的领域,给铜镜的收藏和研究带来许多新的成果。

清华园的美好回忆

  1958年,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王纲怀学长走进清华大学,在土建系学习给排水专业。他说,清华的学风非常好,既倡导努力读书,又强调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兴趣广泛的他在清华园里,真是如鱼得水。他一入学就加入了清华的航模队,毕业时担任合唱队的领唱。为了给大型舞会增色,他曾与同学合作在西大饭厅制作了一个巨型灯笼,引起过不小的轰动。那个年代,每个寝室门上都有一扇玻璃,为此大家都精心打扮、装点,王纲怀学长发挥所长,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宿舍争奇斗艳、朝气蓬勃。

  最使王纲怀学长难忘的是清华老师们 以学生为本的悉心培养,还有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这才使他克服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多年来,这种感激之情一直深埋心底,至今终于可以回报母校了,他感到很幸福。

  每次说起自己的清华岁月,对王纲怀学长来说都是美好的回味、难忘的记忆。

  浦东开发最早的探索者

  1964年,王纲怀学长从清华毕业,先在电子工业部北京设计院从事技术工作, 参加三线建设;1979年调至上海环保局,曾担任黄浦江污染治理总体规划负责人。1982年又调入刚刚组建的上海市国土整治办公室。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强劲热潮,他与同仁们一起,围绕着上海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浦东开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索。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知道,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这一重大决定是在1990年的4月,而王纲怀学长所领导的工作团队却在1982年就踏上浦东开发的探索之路。作为第一作者,他先后发表了大量论文、报告:1982年,《开挖浦东运河——综合解决上海城市改造问题》;1984年,《上海的曼哈顿在哪里?——结合城市改造在外滩建设新的金融贸易中心》;1985年,《上海特区在哪里?——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外高桥建设经济特区》,等等。

  1986年2、3月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先后两次召开,由王纲怀学长执笔代表课题组发表了《结合开发浦东 建设上海新城》的研究报告。至此,开发浦东就已成为上海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

  1986年5月,王纲怀学长奉调至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任科技处副处长。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委托的“新市区建设老市区改造”总课题和三个分课题,下达至上海九三市委,王纲怀学长任总课题兼浦东分课题负责人。经过不到一年的调研、探讨,他们于1987年2月提交了《浦东新区建设方略》,在老市长汪道涵的主持下,经各方专家评审,获得高度评价。在此前后,经上海市科委的批准,成立了上海联合发展战略研究所,由王纲怀学长任所长,共完成十余个国家级或上海市级的软课题。

  1988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隆重举行,上海市三任市长汪道涵、江泽民、朱镕基均参加会议,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均派员出席。王纲怀担任此次大会的会务组长,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目标。他还和几位专家一起提交了一份建议报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浦东开发如何走好第一步提出建设性建议。会后,他组织同仁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筹资完成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出版工作。至此,作为民间机构对浦东开发的研究探索画上了句号。

  如今的浦东,早已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能够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奉献一份智慧和力量,王纲怀学长一直感到欣慰。2002年4月18日,浦东新区11岁生日这天,他将自己保存的一大箱文献、资料、 照片,全部捐献给了“浦东开发开放史料 陈列馆”。

小小铜镜 承载华夏文明

  二十年前,王纲怀学长开始钟情铜镜,特别到2001年退休之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古铜镜的收藏和研究之中。十年过去,可谓成果丰硕,已出版了《三槐堂藏镜》《唐代铜镜与唐诗》《日本蓬莱纹铜镜研究》《止水集——王纲怀铜镜研究论集》等多部铜镜研究专著;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了《西汉草叶纹镜》《唐镜中的鹦鹉》《铜禁时期钱监铸镜》《闰七月铭南唐镜纪年考》《新莽镜单于举土铭释考》等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文物鉴定专家孔祥星先生曾说,“佩服王纲怀先生对铜镜收藏和研习的执着,以及对铜镜文化难以抑制的激情和向往”。著名青铜器大家李学勤先生也曾评价“王纲怀先生是近年铜镜研究领域中成果非常卓著的一位”。

  铜镜为古文物,它始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兴盛于战国,繁荣在西汉,至隋唐达到辉煌。对于科技不发达时代的人们来说,铜镜也是一件奢侈品。每当大户人家的女儿出嫁,都要送一面铜镜作为嫁妆。女儿到夫家后,这面压箱底的铜镜,就成为她思念娘家的信物。

  在王纲怀学长眼中,小小的一面铜镜,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每 个时代的铜镜,从其工艺、纹饰、铭文等方面,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技水平、风土人情和宗教习俗。大多数收藏家往往只注重铜镜是否完美、漂亮,而王纲怀学长看重的是其文化价值, 他是以“理性的认识和浪漫的思维”,来把握铜镜文化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展现铜镜之美。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不仅对每一面铜镜有细致、具体的描述,也对其特 色、亮点加以提炼。他尤其注意突出铭文镜,并对其从书体到文字内容加以分析, 他特别重视中国汉字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还有,他提出了关于铜镜单位面积的平均重量m值的新概念,为古铜镜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从理工科技术专家到艺术品收藏研究,这样大的跨度常常使人惊诧。除了家 学渊源、兴趣使然,我们还不得不佩服王纲怀学长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历史、地理、文学、书法、艺术等,他样样精通。他在其所著《唐代铜镜与唐诗》(有孙可让先生参与)一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才情、学识与风度。他将唐诗与唐镜这两种民族精品文化比较研究、有机结合,他说,唐诗是唐代非物质文化的一个瑰宝,而唐镜是唐代物质文化的一个奇珍, 唐诗与唐镜可谓唐代文化的“双璧”,他们的结合堪称“绝配”。考古大家王世襄先生亲自为该书题词“诗辉镜耀”,可看成是对该书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

  在王纲怀学长的规划中,还有多部著作正在加紧运作,主要是《清华铭文镜》 (简体精装本、繁体线装本)、《清华大学藏日本和镜》《镜铭书法》等。


竭尽所能 交给母校一份满意答卷

  王纲怀学长已逾古稀,他不抽烟、不喝酒,一双皮鞋可以几次修补穿许多年,但在精美的铜镜面前,他常常又是毫不吝啬。

  向母校捐赠铜镜的想法来自三四年前的一次生病,他觉得应该给自己一生的珍贵收藏找一个好的归宿了。消息一出,上海的一些高校都表示了收藏的意愿。但在与清华母校的逐渐沟通中,在夫人和女儿的支持下,他做出了为母校百年校庆献礼的决定。他曾说,一面铜镜的确升值很快,但如果捐赠母校,留给学弟、学妹,为清华的文科建设添砖加瓦,那其社会、文化价值会更大。

  从那时起,他更加忙碌了。按说,从自己的所藏中选择中、日铜镜各100面捐赠母校,这对王纲怀学长来说并非难事,但追求完美的他始终还在比较、琢磨。他说,捐赠给母校的应该都是精品,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且还要有一个关于铜镜文化的完整思路与脉络,继而成为系列。以当时的情况只能打六七十分,经过一两年加速完善补充,他期望的目标是“八十分以上”。

  为此,他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其中包括1977级电子系校友陈大同学长的热情赞助。他说,为了报答母校的哺育之恩,他辛苦奔波无怨无悔。近期,他赴日参加一个拍卖会,有两面精美的纯和式铜镜因价格太高与他失之交臂,让他至今深感遗憾。

  目前,他撰写的《清华铭文镜》与《清华大学藏日本和镜》两书已近完成, 清华大学教授、青铜器大家李学勤先生与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分别为两书作序,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百年校庆前出版。届时,该书的首发式和正式捐赠仪式将同时举行。

  在迎接清华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校友们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向母校献礼,王纲怀学长,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有一面面铮铮铜镜可鉴! (选自《拳拳之心 有铜可鉴 ——访铜镜研究专家、收藏家王纲怀学长》,作者:解红岩,《清华校友通讯》复62辑,2010年12月。编辑时略有改动。)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