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杨德庄教授是1958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习,后留校任教,他与华老共同探讨应用数学的试点,并通过书信往来,得到华老长达八年的指导,他是最了解华老的几个学者之一,下面我们有请杨德庄教授做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华罗庚大师指导我们做应用数学,大家欢迎。
[杨德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还有华老的家属,你们好!由于只有15分钟,所以我只能非常简单的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我是从应用数学的角度来谈华老的贡献,先说一下我们都称数学大师华罗庚叫华老,跟称郭沫若叫郭老是一样的,我讲话都是华老,用这样来讲简便一些。
我们已经举办过一次58级纪念华老的一个纪念会,这个纪念会我有一个发言,我今天就做这个发言的一个补充。我那个发言做了什么事情呢,三件事情。第一件58级华老发展数学纲领里面培养学生的一个实验班。第二件事情是说应用数学华老在中国开展应用数学事业,我从应用数学角度来说,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第一个试点是58年,第二件事情说的是华老应用数学发展事业的两个层面,一个普及推广层面。第三,华老未发表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其中我介绍三个,一个是数学现象,一个是数学技术,一个是数学工程。
我先补充第一个,华老发展中国数学事业是有他纲领的,华老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大师,他不仅在数学的,纯粹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在应用数学也有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他对发展中国数学有个纲领。我们数学家查出华老四几年一个发展中国数学纲领,华老亲笔文。这个纲领当时有三个部分,一个纯粹数学,纯粹数学各个分支;第二,应用数学;第三,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数学。这个纲领,我们把他作为我的老师。《华罗庚数学生涯》封面上里边就是华老亲笔信的三部分,三个纲领。发展中国数学的纲领。我是58年的学生,学生时代华老怎么教育,留下任教,华老怎么让我把各个课接下来,开始了第一个试点,中间的通信对我的指导,回到北京以后,跟我的谈话,最重要的是在北京医院,他让我隔天去一次,长谈他个人对发展中国数学的一个奋斗史,里面第一次提到58级是他的试点。但是在这个之前,我就不知道。当时58级的数学系的名称刚才史济怀已经说了,就是应用数学与计算技术系,里面包括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还有计算数学在这边。华老培养这个,不仅仅是说他培养出来的是从事应用数学,从事计算数学跟计算技术的,也可以从事纯粹数学研究的,因为他的基础用“一条龙”的办法来培养,让大家把基础打好,将来从事哪方面研究都可以。
我上次提出来说评价华老,一是他的个人成就,个人成就涉及到诸多的领域,个人成就还表现在应用数学的普及应用创造性方面,还有在计算技术的贡献。刚才李国杰教授已经说了这个,他从四几年就有这么一个纲领,回国以后,他实现这个纲领三部曲,第一个先纯粹数学,培养了许多将才,许多的现在都是院士了。第二步是计算技术,56年开始储备,第三步才搞应用数学的人才培养,为什么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放在那么特殊的一个位置上考虑呢?纯粹数学的培养,国际上有一个套路,各种模式有一个套路,应用数学的培养是非常难的,所以他的想法想在58级来实验一下,做个试点。我说了这个,评价华老的贡献,一是他个人的成就,二是大家必须看到他有这个纲领。类似这件事情上次我做了一个比方,比方就是国际上20世纪,当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数一数二两个人,一个是哈代,一个是希尔伯特,大家都认可希尔伯特,为什么认可希尔伯特?因为他有数学纲领20个问题,大家盯着他来做数学研究,希尔伯特的贡献比哈代高。华老提出一个纲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看世界数学史说,发展美国的数学事业,能提出一个纲领,极其罕见。我这么说不算数,这次补充我就引用一些国外的评价。
华老很多著作,83年出了《华老选集》。《华老选集》出来以后,有很多的评论,王元先生刚才说的,“华老的一生”,刚才题目非常好。本个世纪可能是代代往下传的,数学家对华老在普林斯顿出的选集有一个评论。第一,华罗庚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刚才陆院士已经说了,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第一句话,就是华罗庚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第二,他的贡献,他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这几个纯粹数学,各个分支非常不容易,好多数学家是在一个分支,或者两个分支上做出重大贡献,他是在很多的,诸多的分支上都做出重大贡献。
第三句话评价是50年回到中国以后,为建立中国的数学学派,华老花费了巨大精力。按这个评论来说,就已经看到,他虽然不知道华老有一个纲领,但是他已经知道华老一定是,脑子里面是有一套想法的,为建立中国的数学派花费了巨大的精力,里面含义是非常深的。第四句话是华老的选集。他的原话是,选集广泛反映了华老的观点,他解决问题强有力的方法。所以他的评价是,一是成就,论文很多,但是大家不容忽视的;华老的观点,发展数学的观点,形成一种观点,向希尔伯特那样,提出23个问题,发展20世纪数学的一种观点。他对华老的观点,他说选集不但是论文,广泛的反映到华罗庚的观点和他强有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一点,选集将成为全世界数学家的宝贵财富。下面还这么说的,例如他证明了一个数学家可以同时从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同时对代数与分析这样两个不同的领域做出贡献,当然他这里面不很全了。还有分析,我想他的意思也在分析里头了。
国外的看法也是不仅看到华老在诸多领域有许多成就,同时看到华老的观点、他的方法论。所以刚才说,《科学》杂志上说,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他不仅形成了中国纯粹数学,也形成了中国的应用数学。第一个我补充就到这儿。
第二方面,华老应用数学两个层面,大家都知道的。华老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鼓励推广。但是华老在应用数学贡献,不仅是这个。第一个是方法,第二,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系统有很大影响。他为计算经济系统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提出了最优策略,大范围的计划经济数学理论。这两个贡献是华老跟我谈话当中说,一个数学家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发表了好多书,发表了好多论文,在历史上能留下两三项就非常了不起。他说他在应用数学上,留下的一是华老的方法,第二就是这个。华老做这件事情花了多长时间呢?大家都知道,普及推广是从72年开始,包括开始的时候推广线性规划,后来是方法。华老的方法也是78年开始的,也是经过了二十多年,58年开始的,我刚才说错了,都是从58年开始的,华老的方法58年到78年。81年普林斯顿才出了专著,经济方面的数学模型他的算法也是属于1958年,但是稿被人家偷了。因此他在最后几年一定要把它赶出来,83年就把它赶出来了,在83年以后到84年发表了。两个层面的工作都是二十几年,他自己认为是两个能够推广的,普及推广是非常重要,世界上认为对世界数学家的一种挑战,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华老跟我说他有许多观点,这些观点当时说不宜发表,到适当的时候可以发表。其中包括对数学的看法和对数学技术和数学工程的看法。首先是数学技术,在探讨数学技术问题,主要当时是华老有个报告在第四届数学教育会议开的时候。华老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数学文化的个人体会》。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为谁,目的是什么;第二,什么技术;第三,如何做。我问他,你的题目是方法,为什么第二个原则是技术?他说应用数学是一种技术,将来如果有人提出数学是一种技术,你就说我华某人早就看出了。果然,等到了20世纪最后25年,美国科学委员会一个数学方面的委员会一个主席就提出来,高技术实质上是数学技术,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把应用数学的所有的写法都写在应用数学技术。
这种提法引起了华老对数学的看法,他认为数学有数学现象,就像物理有物理现象,生物有生物现象一样。数学是研究数学现象的学问,这里面我要补充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最近国际数学界是怎么看的,2006年国际数学的大会,开会的时候有许多数学家发言,就提到数学现象了,这是一个。第二,提到数学。这个会上就提到数学技术,而且认为提出数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家为之高兴的一件事情。当然,现在这个观点不见得被所有的数学家都能接受,但是已经提到了数学现象、数学技术、数学工程。
我上次已经提了,俄罗斯的一个数学家提了数学实验,跟计算有关的。他出套东西,这套东西实际上跟华老提的数学工程是一样的。到现在为止,数学家大会上提的,到目前数学家大会,包括数学家大会的主席和数学家,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和国际数学联盟的两个秘书长,他们都在说给数学一个定义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对数学只能用观点去理解。我们国家基本上华老和各个数学家都承认了马克思的定义,对于应用数学到底是怎么看。这次会上,就提到20多年前,一个数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应用数学是坏数学”。在数学家会议上就把这个观点拎出来讨论,这个观点是错的。应用数学到底是什么呢?在会议以前请了一些应用数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些回答也很极端,说纯粹数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这个会上请了一个应用数学家来解答。我就想起来了华老对应用数学的分类观点极其高明,华老不去定义应用数学是什么,也不去定义纯粹数学是什么,一个基础理论研究,一个是面向三个系统的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所以从这儿就看到华老非常伟大。
我想是这样,读懂华老,不仅是中国数学界也是世界数学界,不仅是现在也是后代的事情,我们应该像研究孔子学说的那样,让学生一代一代的研究孔子,我们从数学上,一代一代的去研究华老。华老的一生是一本书,面对这本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但是是非常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传承华老的精神和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华老的精神和他的学术思想,然后传下去振兴中国的数学,振兴中华民族。
我的发言完了。
[主持人]:谢谢杨教授,计雷教授和陈德全教授是华老亲自教授的学生,并跟随华老推广优选法多年,同时他们还同华老访问过日本,他们非常了解华老20年推广“双法”的历程,下面我们分别请计雷教授和陈德泉教授发言,首先请计雷教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大家欢迎。
[计雷]:今天是华老逝世25周年的纪念日。当时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最难受的这段本来应该是陈教授讲,他非得把这个题目给我。当时是我和他一块去的,是85年6月份,华老带队,我们这些人跟着,负责人是陈德泉,我们和华老一行到了日本。应日本的邀请,我们去主要是两个事情,一个就是交流,交流应用数学,第二就是当时我们正在做准噶尔煤矿的发展规划,准备要在日本向他们报告准噶尔这个规划的情况。准噶尔矿是由日本政府的人员带团去建的,所以需要到日本去做这个方面的报告。
去了日本过后,我们还是非常顺利的,应该说整个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华老在6月12号的东京大学的报告应该是最后一个任务,在这个之前,因为跟随华老一起去交流,特别我记得是准噶尔报告会上,是我们把准噶尔的规划非常浓缩的讲了。整个规划很丰富,涉及到准噶尔的1500万吨的能力建设,这个煤出来过后,必须要解决运,要解决把电怎么规划,这个城市的建设,包括他的取水怎么取,包括城镇工业怎么建设,甚至包括煤矿工人大多是男性,还有男女搭配的搞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总的标题就叫做《准噶尔煤电运综合统筹规划》,做的是这个规划。在这个报告里头我们做了介绍,应该说是非常之成功。我们建设规划,包括一些基本的原理都在里边,包括我说这个矿,煤矿的矿体是怎么样的,正好是华老做的,哪个位置,取水的方式,都有很多优化的问题。这个项目像杨德庄教授他们都在一起做的。报告过后非常成功。最后准噶尔委员会老板总结的一句话就说了这个报告很成功。他说了,凡是以后政府的人员带团,只要是华罗庚小组论证的我们都通过,华罗庚非常高兴。
讲到这一天,标题是“纪念华罗庚逝世25周年大会”。我把当天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到日本的大学做报告是最后一个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应用数学的一些体会。在做这个标题头天晚上,华老突然要做一个片子,内容是他一生从理论数学到应用数学整个一生的总结。那天我记得他做报告做得很晚。本来我们以为是做这个报告,而且这个报告他原来做过。在第四届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他的大会发言就是这个题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应用数学的一些个人体会》,标题很小,是这么一个题目。但第二天,他头天晚上准备了一个片子,是对他一生的总结,包括理论数学,包括是谁跟他一块做的,助手是谁等等。一直到85年6月12号做了这么一个总结。
我当时听着就不是非常舒服,怎么题目中间加上这么一段呢?我就不解释了,因为当时做完了做个报告的时候,我方的一个翻译,他说了一些原来没有准备讲的,特别纯粹数学的名字,复变函数,英语怎么翻他哪翻得了,翻不了的,就遇到困难。原计划是45分钟,等于说翻译一半,他讲一半,我们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在一开始就碰到一个难题,讲这个纯粹数学的翻译,翻译不了,这个时候华老变成自己讲,用英语讲。那讲的过程,先讲了这个总结,后来讲到那是达到高潮,讲统筹泡茶喝,讲优选折纸条。大家情绪非常高涨,整个讲完了过后,已经全部讲完了。讲的过程,我都觉得已经回到我60年上科大的时候,他跟我们讲课的状态,甚至比那个时候还潇洒。原来华老是坐在轮椅上的,后来就站起来,把西装脱掉了,拿着拐杖,当教鞭这么讲。突然我觉得好像华老一下回到了当时二十多年前的状态,讲得非常流畅。后来他讲完了,坐到轮椅上,这个时候日本友人拿着鲜花要给华老鲜花,还没走到跟前,华老就出意外了,倒下了。
所以回忆这段我一般不愿意回忆,很难受的事,好像就在眼前。其实我想,华老最后这种状况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为什么这么讲?华老实际上心梗三次,第二次心梗华老在北京医院,我去看他,他还甚至说到,他宁肯战死在疆场,不肯在病床上倒下。当时我不知道,后来说华老,原话比如说他说,“尽管心已极尽,哪顾水平高低,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休记。奋不顾身的奋斗,考虑到与生命抢时间,尽心尽力为祖国,我将血溅轩辕,沙场报国得所,马革裹尸难齐”。这是去之前查的,他实际上奋不顾身为了报效祖国,为了科技进步,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抢时间,不顾身体的状况,甚至最后是倒在疆场。
最后快讲完了,他还没讲完的时候,已经到时间了,他还请主席先生能不能够再请我多讲几分钟,到这个程度,那时候陈德泉和我都急了,都跑前面,陈德泉跟华老直点手表,说到时间了,让他下,多讲了几分钟倒下了。当倒下过后,后面的事情就很多事我就愿意讲了,心情不太舒畅,抢救过程是怎么样的,后来怎么样从日本回来等等,我想下面一些时间留给我们陈教授来讲,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陈德泉教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从华老“双法”谈起,大家欢迎。
[陈德泉]:各位老师,各位,今天也来了5811的许多师哥和师姐们,下面我汇报一下,汇报的题目就是“从华老的‘双法’谈起”。
刚才许多领导和老师还有一些同志都谈到了,华罗庚同志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在这方面,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且由于华老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也使得他在管理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他的成绩也得到了认可,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一个是钱学森同志就谈到了,我国的科学组织管理工作,华罗庚教授是先行者。而且在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他们对华老的评价:他是管理科学的先驱者。而且在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管理科学组的时候,当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副主任,对华老的评价,那时候他参加管理科学组第一次听委会的时候就说,说原来华罗庚教授在65年的时候,在搞优选法,当时我们说那么一个大数学家,为什么搞优选法,他说现在我们在搞技术转移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把科学技术怎么转化为生产力这项工作,他说搞了这项工作,华罗庚教授在这方面比我们早觉悟了20年。
所有这些评价都离不开华罗庚同志在推广“双法”所做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其实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应该说困难是重重的,但是由于他工作的成绩,还有刚才许多同志也谈到了,他的爱国,想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这样一种精神,因此也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肯定。这里包括毛主席、周总理,胡耀邦,叶帅,王震等等这些人。
比如说刚才杨德庄谈到“华老”这个名字,这么称呼华老。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从外地回来,王震同志住在华老的隔壁,我跟着华老去看王震同志,去向他汇报我们所做的工作。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称呼华老是老华,我自己不感觉有什么问题。这时候王震就说,你给我站起来。他挺厉害的,吓了我一大跳,我就赶快站起来了。他说你刚才说什么,我说了半天的工作,他说不对,你怎么称呼华教授的,我叫他老华。他说中国一直讲师道尊严,你就这么称呼华教授。于是把我训了一顿。华老解释了一下,我们到工厂去,那时候教授捱批判,很多工人都亲切的称呼他老华,我们就跟着叫了。王震就说,以后不能叫,叫华教授不方便的话,不能叫老华,叫华教授就叫华老,叫我就叫王老,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改成华老。
比如说像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跟着叶先生到胡耀邦家里汇报工作的时候,胡耀邦同志就讲,你不用多讲,华罗庚是谁,华罗庚是咱们国家的国宝,我们肯定是支持他的。当然主席和总理对他的支持和肯定,主席和总理的批示,大家都知道。
另外在推广“双法”的时候,华罗庚教授也是和他搞纯粹数学一样,是严谨和扎实的,实事求是的。他在一篇文章里面谈到,科学方法的选择。其中第一条就谈到了,“要从我们国家的国家经济和生产的实际状况出发”。在我们推广“双法”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如果说让工人也能学得懂、用得上,工人的文化水平大部分都是不高的,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学的支持也是不高、掌握的不多的。第二,就是计算机的手段。那时候六几年,我们跟着华老,因为我是科大60级毕业的,之后跟着华老做一些推广优选法的工作。那时候大家想象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计算机,那时候我们在大学学计算机的,是学的手摇计算机。到后来的时候,只有一次机会能够上电子计算机。我们到工厂的时候,即使到了82年,我们到了安庆石化总厂,要算一个他的合理的生产规划,实际上是一个参数的线性规划,那时候我们就在安庆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就要飞到北京来算这个题目,因为变量比较多,回过头去才能到安庆去给人家结果。
所以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而且当时也有一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当时华罗庚教授,我们组织小分队的时候,都是各省市都派来的。当然今天如果说,而且大家都没有任何收入的,都是到那儿去,等于说拿着原来的工资去干推广“双法”的工作。到今天大概是不成的,但是当时就是那样一种情况。所以说华老在选择这些方法的时候,华老在优先法里面选择了最容易推广的,“0.618的方法”,“黄金分法”等一些方法,需要复杂计算的,需要用到计算机的方法,并不是我们要推广的内容,这个就取决于我们国家当时的国情。而且华老还谈到,方法还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比如说统筹方法,华老是写出了平方,他讲课的时候,经常用泡茶喝的例子去讲这个方法。实际上华老一开始在做方法研究的时候,组织我们就看了很多国内外的文献,昨天我在翻过去的笔记和资料的时候,翻到了这样一本统筹方法资料,就是当时情报所收集的,一共印了有两册,这是我拿到一册,他收集到国外的论文就是707篇,都是和统筹方法有关的,或者说现在叫项目管理有关的。所以华老对这一点并不是,而且实际上选择做这个方法研究的时候,开始不只是做统筹方法的研究,还做了一些别的方法的研究,但是他觉得这个方法是用得面大量广的。
像优选法的工作也是这样,他写了一本《优选学》,而且在国外还出版了,但是讲的内容,大概是前一两个,三四个方法拿去推广的。他选择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做理论方法的分析,要选择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在这方面应该说他和纯数学一样,是很严谨很务实的。
第二,就是我们真正在现在大家看到的好像优选法统筹方法应用都十分普遍,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比如说统筹方法,在做第一次试点的时候,我们是在和杨德庄、还有计雷等等,还有人民大学和北航的同志一起做试点。我们在电子管上做试点的,试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效果是不大的,取得了一点效果。后来是到了西南,在山县修桥梁,打隧道和建设公路的时候,这个方法有了试点的成功。像优选法,那是我们到了70年,国务院生产组召开了会议之后,让我们到上海去试点,试点的时候,第一个例子和第二个例子,第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仪表上的发蓝,仪表钢的零件上,能够形成一层蓝色的氧化保护膜,做第一个实验的时候,在这之前,我们知道有一个优选法是选择最好工艺条件,最好配方等等这样的一个方法,但是到底怎么用,心里是没数,华老亲自参与了这个实验,一点点看他们怎么做的。
还有一个例子,到上海炼油厂搞降凝剂,他们已经做了137次实验了,但是他是用在坦克上,希望降到负40度,但是当时只能降到负37度的时候不凝固,他们已经做了137次实验了,华老在137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用数学的和优选法的方法帮他们做了分析,使降凝剂降到负40度,这些全过程,华老都是亲自参加的。而且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先经过了这样的一个一个的试点,我们在上海做分界面工程的统筹方法试点,和刚才举个例子,我们跟着华老在上海整整呆了3个月的时间。以后在推广的时候,也是说,不光是有方法,还有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不光有成功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也是逐步的成熟的,比如说机加工,说起来就是机加工,但是他包括车洗包膜,而且他确实有难点,机加工的师傅们讲,车工爬长板,刀具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之后,另外一些很有经验的机加工的师傅,像苏光明这样一些全国劳动模范,一些行业的专家,结合他们的行业的知识和优选法结合起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种情况下,我们到每个省去,都是由华罗庚教授,我和计雷等等这样一些搞数学的,但是大部分东西都是行业上的专家,而且他们不但掌握了优选法的方法,而且有行业上的知识,而且取得了他们的案例,这样滚雪球一点点滚大的,而且形成了一些行业上的系统的经验。这是我们在推广“双法”的时候。
而且推广“双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好的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说王元同志在写那本华罗庚传的时候,也谈到了一些问题,电信工程的平均分配的一些数学问题,但是一个是用了一些好的数学方法确实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但是由于他的应用面是比较窄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广“双法”上。推广“双法”只是在那种条件下形成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华老的想法不止是推广“双法”,他后来提出来了,提出了36个字,包括大统筹,广优选,促发展,精选工具等等,36个字,他对应用数学有全面的一个想法,而且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包括推广双法是怎么来的呢?也包括了他是前面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而且特别是在推广双法过程中,他到了各个省市,接触了各行各业,也知道了实际上的需要是什么,到了80年代的时候,情况有些变化了,华老在82年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1982年12月2号写的一篇文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这个是什么背景呢?就是80年代,我们国家开了长远规划会议,在长远规划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来,要克服过去不讲究经济效益的老毛病,要找出最优方案,各个部门都要实行优先法,所以许多的省市和部门都找到了华罗庚同志,我们也有机会参与期间。
其中最典型的是82年的时候,高原文同志找到了华老,万里又找到了华老,希望华老做。我们国家当时是能源紧张,到底能源紧张是把资金应该投到什么地方,煤矿的话是投在山西还是投在河南,还是投在贵州,各个地方都有可行性报告,但是到底投在哪儿最好,就变成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个时候华老是组织了七个学会的专家进行了论证,其中包括煤电运,运输包括铁路、公路和水陆,然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而且由煤炭部组织的专家最后对华老提出的方案进行了最后的论证。此后万里同志又找到了华老,就提到了大庆的问题,说大庆在我们国家是高产稳产有20年,能不能还能稳产和高产,要投资到底是投资在大庆,还是投资在胜利油田,还是投资在新疆等等,像这样的一些问题,这个就是在整个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华老做的,又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样的一些变化,就促进了华老的经济数学方面的工作,而且在统筹方法和优选法方面,有不再局限于说“0.618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到了大庆,大庆他有几万口井,到底该怎么布局,还有机油站,还有脱水站,还有注水站,到底怎么布局,是一个很典型的优化的问题,但是数量比较大,比如说当时我们引用了计算机就是长城0520,我们背了四台长城0520到大庆去,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带回来,包括用长城620做规划问题的优选的时候,算出的结果还是有错误的,后来我们发现长城0520误差比较大,后来用大气计算才能有个比较好的结果。
从82年之后,华老就提出来,要适应我们国家经济的变化,要把他的工作重点转到高层次的决策上,而且提出来刚才36个字的方法,我今天汇报就汇报到这儿。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颜基义教授是1963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毕业以后留校担任华老的秘书,业务和学术秘书,与华老有比较多的接触,是比较了解华老在科大的情况,下面我们请他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华罗庚先生“大仁若教”的高尚情怀》,大家欢迎。
[颜基义]: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师长,各位师哥,师妹大家上午好,还有华老的亲属们,大家好。我因为有PPT,时间也很紧迫,我尽量在1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给大家做个汇报,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是华老逝世25周年。前面讲了很多,但是我们首先想起来在上次,几个月以前,在这个地方有一句话,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很深思的。就是在回忆华老的这些一系列事情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同学,他说应该怎么来称呼华老,他想了想,他说我们应该称“华数圣”,是圣人。他这么讲了以后,我回去以后反复思索,他这个讲话有没有道理,后来我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讲,生就有两个指标,一个“智”,一个“仁”。仁且智则为圣,就两个指标,仁是什么,仁是多数,复数,个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这个人的境界。对待人的关系上,那边体会在学生上,古汉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怎么叫仁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立”,一个“达”,就把我们这个教字很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就说,我们叫“大仁若教”,在教育上是对一个学者,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最充分的展现。华先生在“智”上大家讲了很多很多了,做学问上非常了不起,我是要强调的。在“仁”上,华老同样的非常了不起。而他这个了不起集中展现就是从USTC,58年,5811班开始。
这个照片我们一直觉得非常非常珍贵,玉泉路校园教育楼一层,一个小教室,只有一个门,不像现在有很多门,记者只能在进门那个地方给他拍这张照片。这里时间关系,我简单讲个小插曲,那个台阶非常非常小,华老一讲课的时候全投入,点着烟,一吹烟就飞了,扬着头,大家看讲台的台阶非常非常小,就黑板过来一点点,我们同学听课的时候,非常担心。我说华老腿又不好,万一摔倒怎么办,后来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教室,要不我们大家都在那儿,非常担心,你看华老那个腿已经在台阶的外边了。这是我们班,华老在“大仁若教”这个基础,大作文章是从这儿开始。所以我很简要的回答了一下,我说华罗庚先生,在中国科大教育上的贡献很多,我回答什么,我说一个是原创性的体现,把达人和立人的高度,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地上,在玉泉路那块把他举得高高的,而且以后就矗立学海,影响久远。
第二,在USTC为基地以后,辐射四方,他的标杆要建中国的通天塔。所以他的塔从哪儿地方建起,先做我们的华龙教学体系,不讲更多了,简要说,精心策划,亲自教三年,不但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还教我们怎么做学问,不但授人以鱼,给你一筐鱼吃完没了,怎么去打鱼。我们说华老在中国教育史上他的地位是非常大的,当时充斥的都是绿皮书,而且当时的政治气氛,运动非常多。包括大连钢铁的影响,还有教育的大辩论,很多高校辩论,你要不要老师上讲坛,有些把老师轰下讲坛,自己上去,不少学生。但是在华老稳坐钓鱼台。
这件事我要说一下,很少人提到,73年的时候,北大一些人,就把马克思数学手稿翻译出来了。74年在国内见了,在整个国内影响还是比较大,相当大的,北和南影响比较大。但是在科大几乎没受到影响,因为马克思的书稿有他的意义。他归结为一句话是什么呢,求导就是严格的特定的0:0,数学家羞答答干什么,就是那个零。但是我们有华老的那碗酒垫底,我们知道,0:0脱个精光上不了台演戏的,那个领域让我们在很多地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这是我们所有的科大的人都知道,但是这条是华老的影响所带来的。
这个很特殊了,我上次也讲到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互动,给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非常用心,关于这套教材,王元老师也做了很精辟的分析,报纸和杂志上也都登了,我是从自己学的角度我讲讲我的体会,很简单。一般我们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无穷,老是不够用。华老引用了庄子那句话,叫“尺长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谁能做到“万世不竭”,华老讲,只有数学家和庄子。所以很快我们就这么过去了。包括华老他不用一般的讲函数,他直接用实数论引进极限。后来讲了一个BW定理,讲我们大家不用担心,你尽量的唱吧,你尽量的演绎吧。后来讲四元数,2×2的元素表达法,让我们以后慢慢见到大矩阵不要晕倒,华老讲。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后来建立几何矩阵等等这些。还有他在连分数拿手的,讲迭代到现在的算法。所以我们搞运筹的,随便走过来看的话,回过头来看,华老当时他的开篇很简短,跟别的很不一样,但是后面的路子你可以看到,你有本事你就蹦,我是没有本事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他除了传那个给鱼以外,还给大家金手指。多的我就不讲了,这个讲得很多了,对我影响最深的,我讲两句话,“深入浅出是真功夫”,这个让我受用一辈子。我一辈子都在学校里边,我讲课,我能用什么,我就兢兢业业的老老实实按照华老的这个话,你自己弄通了没有,你没弄通,你别写书,这个事简单的说。第二句话,“厚薄转变,从薄到厚”。使我一步一步这么做下来,他也说了很多。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他培养人,并不是为培养人儿培养人,华老心里面装了一个东西,他这些年老挂记着的。包括他病的时候,因为中国的通天塔还没建成,华老让我们中华民族能不能像诺亚那样,用共同的语言,有效率的来搭建我们自己的通天塔。这个通天塔有5811班,有中国科技大学,还有他身边那些很有生气的研究生,还有研究生的学生。这张照片,上次我讲过了,让人流泪的。学生说我们都看不到,郭老带头,华老坐下来了,都坐下来了,就坐在土地上,我们那些同学,心里面,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我说,我翻了很多资料,我说中国的教育史上,我们这些学者,大学者,我们这些老师,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这些学生的,蜂房问题,这里有很多数学家和蜂房之间PK的故事。后来算出来这么一个,当时我们华老讨论,你想想看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我长话短说了,他给中学生讲课,搞数学竞赛,我觉得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有一种境界,就是说我们人类很聪明,了不起,但是对小小的蜜蜂也要有一种敬畏精神,这种敬畏精神就像温家宝说,要年轻人仰望天空,这次高考还做了这个作文,我们也要关注这种小蜜蜂是一样的。这种境界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就是79年科大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答辩,当时我也在场,为什么华老参加,因为55年洛夫斯基有一个猜想,说不超过3个,他说能有4个,说明华老对突破性的支持,不但支持,那些系数你核实了没有,你算得对不对,让他再算一遍,他怀疑,后来华老自己算了一遍,有些系数就是这个,这个问题把洛夫斯基的猜想或者是断言就不成立了。这么大学者指出来以后,你要算,他自己也要算,就像叶老师讲的那样,那样一种精神。
华老很伟大,刚才我们讲了,我们觉得他是圣人,他的道,我们说你站在巨人肩上就高大了,我要说你站在巨人边上就觉得渺小了,最后我用两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道远乎哉,触事能真。圣远乎哉,体之则神。”这个道离我们很远,圣离我们也很远,这句话也是我们努力这么做的,我也写在我的名片上,就是我把道多么远,我们一件件事情去做,向华老去学习,圣那么远,我们身体力行去做,这就好。华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颜教授,最后我们请华光教授做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怀念我的父亲华罗庚》。大家欢迎。
[华光]: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很多人回忆了,我觉得现在好像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了,别人都说过了。我在我们家年龄算偏小的,跟我父亲交流时间不是太多。但是推广优选法的时候,我跟他工作了一年。他生病的时候,陪了他两三个月,后来在加州理工大学的时候陪了他一年。这个中间有很多的交流,他有的时候也跟我说点他以前的事情。
我想他做的工作主要有这几项,一个建立数学所和进行纯数学的研究,第二,培养人才,第三,计算机研制,第四是密码,他曾经被总参聘请为顾问。还有第五个就是应用数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第六项是社会工作,在这儿就不多讲了。
我觉得他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极端的热爱数学,热爱祖国,热爱文明。第二,注重真才实学,认真做事,不注重虚名。第三,做事严格严谨,绝不拖拉。第四,非常的勤奋,而且他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很能够学习。第五,生活和工作关系,这是一个他非常特殊的一个。
在这中间我讲讲我知道的一些事情。第一,我想颜基义刚才说了一下史松林的事,实际上史松林的文章出来以后,因为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都在报纸上发表,我父亲是知道以后,大家七八月份,天很热,他在家里坐了两天,算了两天,最后觉得,最后算完了,然后才跟史松林通电话,实际上史松林当时还有些问题在里面,他给解决了。这是一个。所以他对工作非常严肃严格,要求非常严格。
第二,爱国方面,我觉得他一个是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马上就回来了,结束在英国的学习,回来就在昆明,那个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经常有很多飞机轰炸,生活又不好,但是他在那个环境下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曾经跟我说过一次,他准备去美国了,46年的时候,他正在做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美国有一位教授也在做同样的题目,而且是一个比较高年资高水平的教授,他就推迟了半年去美国,在那儿把东西做完了才去的美国。现在也许有人想,他去美国推迟半年就推迟半年吧,可是大家要想想,当时在昆明是民不聊生,日子没法过的时候,我的名字就从这儿来的,当时家里东西都卖光了,所以我叫华光,所以在那个环境下,他能够再坚持半年去美国,我觉得他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的。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50年,49年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以后,他就要回来,当时我只知道他回来了,后来我们83、8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他的朋友专门到我们住的地方来看我父亲。他跟我说的,他说当年你父亲要回国的时候,校方跟他说,你们国家内战刚刚结束,还很乱,是不是你自己先回去看一下,如果好的话,你把家人再接走,如果不好的话,那你再回来工作,我们给你保留着职位。你的家属呢,在这儿我们替你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没有任何的犹豫,义无反顾,带着我们全家一块回来了。所以他回国,希望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多做点事情。包括刚才说培养学生的事,他跟我说过,他说我在美国也有学生,也可以培养学生,但是我要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的科学之林能够站住脚跟,能够有所贡献。
最后一个我就想讲一下,搞应用数学,刚才计雷,陈先生讲了很多了。我想说因为当时陈德泉也说了,当时国民经济比较落后,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都不高,他曾经想过很多办法想为国家服务,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但是他最后考虑到,因为根据国情,我们只能找一种方法使老百姓能够学得懂,能够学得会,能够用得上,所以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找到统筹方法。后来统筹方法找到以后,也巧,也做了其他方面的推广。当时铁道副司令找到我父亲,说听说你有这个方法,我父亲带着助手一块到他家里了。把统筹图往地下一摊,我父亲心里当时可能还有点忐忑,我就这点东西,你看行不行,那位副司令马上就说,这太好了,为什么?你太长了,我的战士没功夫去听,你讲得太长了,我的干部战士也学不会。所以必须你这个方法越简单越好,所以马上当场就决定,邀请我父亲带着他的助手们一块到山县。正好在施工的铁路上,当时碰到很多的困难,希望把成昆铁路修得又快又好又省,我父亲拿到第一手的资料,所以他带着助手一块到了山县去,回来以后当然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听陈德泉和计雷他们讲,他们到最第一线去了,住到账篷里面。每天晚上把衣服脱光了,第二天早上把衣服呼噜干净了,再穿上,因为有跳蚤。我父亲虽然没有住到第一线,但是他也到第一线去了,他回来跟我讲,我到第一线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大家知道他是个残疾人,腿不好。48年,在美国动的手术,做了人工股骨头,当时人工股骨头的寿命大概是20年吧,65年的时候事他股骨头不太好了。我小的时候牙痛,我很痛苦的在那儿哼哼。他在那儿做文章,平常他会骂我打扰他,他说你这个小孩真不行。他说我也牙疼过,他说和我腿疼比起来,简直不算回事,你怎么这么忍不住。所以他的腿疼对他是特别大的困难,所以到了山县以后他要走路,爬山越岭的,有很多困难,我首先想到这个,他跟我说不是,他说是什么呢?上厕所,荒郊野外随便找个地方上厕所没有问题,他说我必须攀着岩石和树杈半蹲着解决这个问题。他推广“双法”的时候克服了很大的困难,做了很大的牺牲做这件事。他有一个特点,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的事他一定做到底。
另外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中间,他看到有一次爆炸,爆破,有一个雷管没有响,哑炮。有战士进去排这个哑炮的时候,就牺牲了。他流泪了,他流泪的时候并不多,他流泪考虑到什么呢?这个问题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对于其他的产品来说,也许就是浪费和节约的问题,但是像雷管这类东西就是一个生命的问题了。所以他说这个问题要好好解决,后来就找到了优选法,然后开始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了。所以他学数学,爱国,爱人民和对数学的这种感情,这两个是交融在一起的。他数学好,但是他要把数学为国民经济,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他的贡献。但是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得很好的时候,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你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没受罪,为什么呢?就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外地推广统筹法优选法,突然就回来了,回来以后,他就说什么事呢,当时一场两校四人帮的小爪牙,说我父亲剽窃了陈景润的文章,怎么着,要处理他,包括迟群等。陈德泉和计雷和其他人,都帮着他找,我哪儿偷他了,陈德泉找了一趟陈景润,还不敢明目张胆找,偶尔碰上的。陈景润说华老永远是我老师,他没有偷我的东西,这个问题才没有了,像这类故事还挺多的,再举一个。
他做这项工作谁都想拉拢他,江青有一次上面发票请他看京剧,他一坐座位,15排1号是他,旁边还有别人,他坐在那儿,那边的人老不来,他就想想有点不对劲,这可能第六感觉觉得好像不对劲。他就跟第五个座位的人,我腿不方便,想上厕所,就换座位了。等灯一灭,来了好几个人,他当时挺高兴,我坐在那儿。你说跟江青怎么说,反对她也不行,顺着她也不行,在文革中间,搞统筹法优选法中间,他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包括后来得了心肌梗塞,很严重的心肌梗塞,差点要他的命。他在病榻上,还给主席写了封信,病好之后还要进行推广“双法”的工作,主席说你大病初愈,还要再等一段再出去工作。我问过我父亲,他说了,我怕人家以这个为借口,不让我搞“双法”了,有了主席这个回信,我放心了,以后还要回去搞。
我想讲就讲到这儿,最后结尾我想以他以前做的一个诗来作为一个结尾。就是刚才计雷弄了一部分,“只管心力竭尽,那顾水平高低。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羞计。学龄已过六十,何必重辟新蹊。贾藏、乘桴、翼天齐,奢望岂我所宜。沙场暴骨得所,马革裹尸难期。滴水入洋浩无际,六合满布兄弟。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明知力拙才不济,扶轮推榖不已。”。这是他最后一生他自己思想的一个非常完全的表达,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上述的14位报告人。过去的三个小时,14位报告人的精彩发言,将华老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眼前,先生对祖国的满怀热情,对完备的亲切关怀,对治学严谨务实的学风永远激烈我们,也将成为数学史上的永远传承,今天我们几代数学人,也将秉承先生的遗志,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早日实现中国数学强国之梦而奋斗,今天上午的报告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