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朋友可能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海洋海浪预报吧?准确的海洋海浪预报为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为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准确有力的依据。您知道吗,八十年代初,在刚刚开展海洋环境预报工作时就直接参与了海洋环境数据预报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引进、开发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位我们的汉沽人——国家海洋局高级工程师李宝奎。前不久,我们到他在北京海淀区的家采访了他。
1948年底,在解放汉沽的隆隆炮声中,李宝奎出生在了紧挨着汉沽蓟运河畔的国家庄南街19号。听他的父亲说,解放军途经汉沽时,在蓟运河铁路桥上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他家的河边就能看到从铁路桥上不断有人中弹掉到河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当时在襁褓中的李宝奎还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公私合营、大炼钢铁、三年困难时期,特别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等等,都给他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他也正是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风雨雨逐步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李宝奎向我们介绍说,在他的记忆中比较深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每人的粮食定量是26斤,市场上连一块糖都买不到,根本吃不饱肚子。他和母亲常常要到几里外的野地里采野菜、撸树叶,回来做成咸野菜团子……“那个时候,也没觉得怎么苦。主要是和解放前比,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吃皮带、吃树皮比。解放前生命没有保障,现在饿一点不算什么,相信总会好起来的。”
李宝奎从小学开始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组织能力。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又是三好学生,而且加入了共青团。1965年上高中后,又担任了学校团支部书记。1968年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他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没想到正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被打成了“特务”,所以他的下乡申请没有被批准。一直拖到1969年的7月,他才和一批“特务”子弟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的建设兵团。这些使从小就一直在赞扬声中和众人羡慕的眼光中长大的李宝奎也亲身经历了由顺境到逆境的人生转变。刚还不满20岁的他,似乎在政治上比同龄的孩子们成熟了几分。
在内蒙古建设兵团的工作和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李宝奎凭借着汉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渡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四年。那时的经历李宝奎至今记忆犹新。“刚到兵团的那段时间,主要的任务就是盖房子。从采石头打地基、垒石头、砌石墙到上房梁、铺水泥,最后到室内抹灰,都是自己干。劳动强度非常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冬天到山里采石头,口渴了就用铁锹铲一些雪吃。记得有一次刚用舌头一舔,舌头上的一层皮就被粘到了铁锹上,鲜血直流。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劳动和营养不良,双手磨出了茧子,指甲都变了形,中间凹,两边翘。”
就这样李宝奎在失去了头上往日的光环之后,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战士到班长,从连队文书到师部政治干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表现突出1973年被选送上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读书。谈到这些经历,李宝奎十分感慨。“只要你认准的方向,就要去为之努力。努力了就不后悔。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客观允许,不允许不能强求。我原来上完高中,非常想上大学,可是赶上文化大革命,没大学可上,只好下乡.但是经过努力,当客观上有了机会,我不但上了大学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而且上的是最好的大学。”
李宝奎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学习了4年。毕业后的李宝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在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中心,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开发和教学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共和国从此走上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李宝奎也从心里头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投身到了工作之中。
由于海洋灾害每年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数亿元的巨大损失,所以,我国于1982年决定开始筹建海洋天气的大型预报和预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靠大型计算机系统对来自各个海洋观测点和各个海洋浮标发来的讯息以及各海区的船舶发来的讯息等数据按一定的模式进行高速处理和运算,推算各海区的海浪、海冰、海温以及风暴潮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报,为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就在这一年,由于工作需要,作为专业人才的李宝奎被调到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工作,专门负责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引进、开发和运行维护工作。当时在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李宝奎就负责编制了具有十几万条语句的网络软件,利用微机作为大型计算机的外围信息输入机,解决了十几路外来线路信号同时接入大型计算机的问题,为国家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引进资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停电是常事。由于UPS(不间断电流系统)的电池时效在不断下降,常常造成数值预报正在运算当中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大量数据的丢失,严重影响了预报及时、准确地发出。李宝奎就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当时的环境下,自己研制了大型计算机自动停机系统。这个大型计算机自动停机系统可以时刻监测电源的电压变化,一旦电压降到低于200V以下,就可立即命令大型计算机立即停止运算,将当前的现场和所有数据保存到磁盘上正常停机。当恢复供电时,大型计算机重新启动,恢复以前的现场和数据,继续之前被打断的数值预报的计算,从而提高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计算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就这样,在李宝奎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被列为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项目——建立我国海洋天气的大型预报和预防系统。李宝奎负责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也获得了国际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他的贡献,他在同年被聘为国家海洋局高级工程师。
李宝奎个人的成长经历基本上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步伐逐渐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提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李宝奎没有忘记家乡汉沽和家人对自己影响。他说,“人和树一样,其成长都在基础。你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小学中学时代受的教育,打的思想基础,以后的人生道路基本上是按这个走下去的。”提到家庭的影响,李宝奎非常感激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早年在家里上有两位老人,下有5个孩子,还要照顾自己的丈夫。但是她总是任劳任怨,干前前头、吃在后头,甚至忍饥挨饿。她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李宝奎。李宝奎还回忆说,他家附近,就是原来的汉沽盐场储运场,也是他上学必经之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盐工们肩扛盐包装火车的劳动场景,特别是每当有从储运场开出来的装满盐的火车时,他都要站在旁边,默默地数着有多少节车厢。尤其是当长长的火车在启动时非常艰难时,火车司机都要在车轨上面,撒上许多沙子,靠着这种摩擦,长达60多节的火车终于慢慢启动了,而且越来越快。这些记忆对于他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008年,年满60岁的李宝奎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他还要经常到几个大学应聘讲课,发挥余热。但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毕竟要多了许多。心态平和的李宝奎对以后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回忆我走过的这60年,现在是我们的国家最好的时候,而且一天比一天好,我要保养好身体,享受这太平盛世。再有呢,就是要常回汉沽看看,汉沽是我出生地和人生的起点,这种情缘是永远割不断的。”(张丽娟)
转自 天津日报 201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