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袁昕:“行胜于言”——二十年的坚持

2009-12-15 |

袁昕,我校1984级校友,在我校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1989年)博士学位(1999年)。现居北京市,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尤忆当年

袁昕学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儒雅而有风度。之前心中的一丝忐忑和紧张瞬间便被学长温和的微笑所融解。在学长的带领下,走过装修如小桥流水般画境的设计院扶梯,我们来到了规划院正对着主楼的会客厅。在遥望见主楼的那一刻,我才震惊般得懂得为什么袁昕学长会执意要求我们来这里做这次访谈——因为这里可以看到家。

袁昕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过在回忆起当年的求学历程时,他说在刚刚拿到清华录取通知书时竟还不知道清华具体在哪里。这也难怪,在80年代,清华这片地方是非常偏僻的。“上学前怎么都应该去看看学校在哪里吧。”就是怀揣着这样想法,袁析第一次踏入了清华的校门,踏入了影响他一生的地方。

初入大学的袁昕是那个时代里普普通通的一员,他是这样形容当时内向的情况的:“在最后本科毕业上台领毕业证的时候我都还会脸红。”性格内敛的他踏实淳朴,在清华的每一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每天下午,袁昕都会听从学校的号召走出自习室锻炼身体,跑步是他最为喜爱的运动。在奔跑中,他不仅能解放自己,释放压力,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青春的动力。说到那时候清华的体育锻炼,他还能清楚地记得,每当下午5点过后,在还没有塑胶跑道的西操,漫天尘土中那十几个足球混乱而有序地飞行的场面。在当时这种大环境下,袁昕养成的这一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的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后在工作中虽然缺少锻炼但却依然身体健康,鲜有病疾。

同时,身为建筑系的学生,外出写生也是袁昕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当问起在大学期间有什么兴趣爱好时,他说:“这还真难说。假如我不是建筑系的学生的话,那么我所喜爱的绘画应该是我的特长和爱好。”也许就是因为喜爱自己所学的内容再加上自己刻苦认真的态度,所以日后的袁昕才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吧。

1989年,袁昕本科毕业。他没有直接开始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而是走向了工作岗位——清华同方,而且一待就是四年。在这四年中,由于人手不够,他常常需要往返于珠海和北京。忙碌的工作给了他无尽的思索,袁昕觉得,为了更好地建设这个国家还得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更加先进的知识理论。于是,在1993年,袁昕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开始其长达6年的博士求学路。博士毕业后,有志投身古建保护事业的袁昕在老师的挽留下选择了成为建筑学院的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今天清华规划院的创始人员之一。

袁昕对母校的眷恋是溢于言表的。从他当初执意要把正对主楼的大厅保留作为会客室和会议厅以及采访时要求我们来这里做访问就可见一斑。从屋里眺望远处是主楼雄伟的身影,顺着中轴线,建筑馆、法学院、清华东门依次拉近。玻璃窗的这头,舒适而颇具现代气息的会客厅中,袁昕学长专注讲述的神情印在其后的大背景中显得是如此的让人感动。

清华精神

谈到清华精神,他首先提及的是清华与清华人相互扶持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清华人,不管你在学校的几年里是否认真刻苦,是否求知若渴,清华校园里、清华这两个字里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将在你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是无法被抹去的,不管你身在异域他乡,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当你看到、听到或想到“清华”这两个字的时候,责任与自豪将随之席卷而来。所以,不管到哪里,清华人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始终以清华精神来激励督促自己,以不辜负母校在外的声誉。正是在这种深植在内心深处的精神激励下,清华人才得以取得今日的成就。谈话中老师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说今年四川地震,他和其他一些老师前往灾区进行援助工作。当写有“清华大学”四个字的条幅挂在他们驻扎的帐篷外时,老师说明显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同时也觉得这四个字具有某种魔力,能够突然激发起当场所有老师的干劲。因为他们都知道现在在其他人面前,他们就是清华大学的代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周围人对清华的看法和印象。为了母校,为了这份责任,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在不断激励着清华人奋发图强的同时,清华人也在不断地反哺这位伟大的母亲。这是天性使然也是清华精神深驻清华人心中的结果。如今的清华飞速发展,校友的帮助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清华走出去的校友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其中很多人更是担任了其中的领导岗位。每个校友回馈母校的方式都不一样,有捐财捐物的;有为母校提供各类咨询,牵线搭桥的;更多的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清华精神,并以此为母校赢得社会的赞誉与认同。

袁昕认为,行胜于言是对清华精神最好的诠释。一代代清华人,不断地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靠的就是踏实求学,以实际行动说话的精神。他举例说,在他读书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大型的活动,在讲台上喊话发言的人往往是北大或者人大的学生,但是在后台为他们布置各种电气设施保证活动正常运行的人则往往都是清华人!甚至到了现在,虽然已经身为规划院重要领导人,但袁昕表示平时也不喜欢媒体的采访。与之比起来,自己安安静静地工作要来得更加安心惬意。

不过,“行胜于言”中的“行”重点在于“踏实”和“实干精神”,但“胜于言”不是说做一个只会埋头做实验而不会与别人交流的书呆子,这里的“言”指代的是讲大话空话而不做实事。良好的口才以及与人沟通能力也是清华人所必备的技能。

寄语未来

对于新一代清华学生的成长,袁昕学长有很多要说的。袁昕的父亲在袁昕刚刚上大学的时候作为访问学者去欧洲和美国访问了两年,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出国和留在国内发展时,袁昕说,他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出国的问题,所以也就一直提不起兴趣去考托福和GRE等等。因为他觉得做建筑规划方面的工作,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有前景,比如中国很多城市一年的竣工量甚至比欧洲一个国家的都多。而且建筑这门学问不单纯是工程,同时也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差异问题。一个外国人如何也都不能建造出纯粹的中国古建筑,同样,中国人也无法设计出纯粹的欧洲教堂。所以他选择了扎根中国,把城市规划做到最好。不过,袁昕也认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国外学习学习,到处看看,以拓展自己的眼界。但不论过程怎么样,他认为学生最终都应该回到本国来工作,不论是从国家发展或是个人发展来看,这种选择都是明智的。

袁昕还提醒我们,人需要目标但是不应该太过于死板和固定,一个宽松和环境可以让人不至于陷入过于紧张的状态从而可以从容地做出各种判断。比如一些发誓要考上清华北大的中学生,就是因为目标过于明确和固定使得自己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以致于最终发挥失常而痛失机会。所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要更适合于学生的发展。

不久之后,清华即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这是每个清华人都会为之激动不已的时刻。我们都希望自己,希望母校能够以最好的面貌迎接这个时刻的到来。袁昕说:“我们正在向国际一流大学靠近,我觉得学校目前还是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系已经有很宽的国际背景。有些大的决策和目标,已经定下来了,就应该去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是国内一流了,不过还是要努力向国际迈进。最后祝母校生日快乐!”

校友寄语

百年树人,育英才,大家自古厚德载物

百尺竿头,创一流,吾辈依旧自强不息

——祝愿百年母校续写辉煌

同学感悟

踏实的求学作风,淡泊的人生态度,儒雅的品德修养,袁昕以自己二十余年的坚持,践行着“行胜于言”的不变承诺。他对母校的眷恋和热爱深深打动着我们。作为后辈,我们为自己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学长而感到骄傲。

(建环六班 邓光蔚,黄河,冯晓硕,毛焯)

相关新闻

  • 162021.06

    羊东:过去二十年投资的反思

    羊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0级校友,现任软银赛富基金投资合伙人。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会计学院。1997-2000年任职于香港美林和所罗门投资银行部,2000年初加入软银中国基金,2001年末加入软银赛富投资基金(SAIF),是基金的创始成员。发掘并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完美时空、58同城、知乎、MetaApp、理财魔方、浩鲸软件、图灵机器人等,并创造了高额回报。他同时是亚杰商会副主席。羊东我是零...

  • 232008.06
  • 142016.03

    行胜于言

    行胜于言

  • 152022.08

    七律·二十年同窗感怀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62023.06

    二十年眺望天涯路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312009.05
  • 222007.06
  • 182016.03

    “清芬挺秀 华夏增辉”-毕业二十年回忆

    当紫荆花又一次吐蕊绽放的时候,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我的思绪随着时光快车,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清华园,一桩桩往事如过电影一般浮现出来,映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忘....

  • 132020.08
  • 182015.12

    侨商毛克强:二十年跨越中美两国搭桥梁

    “中国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的心和根在中国。”美国北美企业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毛克强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做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商业、技术和....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