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微波奠基者林为干院士

2009-11-20 |

2003年的春天,一封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信函飞到我校林为干教授手中。美国伊利诺理工大 学在518春季毕业典礼上,将授给林为干教授最高学术荣誉——文学科学博士。他们已经为林为干先生准备好了博士袍,并邀请他做微波专题报告。获得这个崇高荣誉的林为干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林先生幽默地告诉我,1950年获得美国哲学博士,是靠他自己奋斗争取得来的。50多年后的 今天,获得美国文学科学博士,是别人送来的荣誉。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林先生一个丰满的灵魂,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已是83岁高龄的林先生,大半个世纪的科教生涯,相随着他的是无数个第一与之最。他是我国电磁理论科学和微波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一级教授,是我国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的人。美国、中国香港学者都称他是中国的微波之父(出自其导师 Whinnery之口,见IEEE历史中心,1993年)。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是林为干先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生存的竞争,就是智慧 的竞争。他常常告诫学生的话——“你们要做一辈子研究生”,也成为他终身实践的诺言。可以说,林先生是中国最勤奋的学者之一,到了耄耋之年仍然每天笔耕不懈。平均每年他至少有两篇以上的论文发表在美国或加拿大学术期刊上。上百篇的科学论文大多数都发表在国外学术杂志上,炳耀着他事业的领空。他说这些文章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发表的原因是在中国,很难找到他论文的审稿人。

在微波基础研究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先生,其主要科技成就为“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他如数家珍地告诉笔者,他的博士论文《一腔多膜微波滤波器》,19518月号发表在美国《应用物理》杂志上的第一页;他的论文《大功率微波滤波器》,1979年发表在美国《电磁波与应用》学报 上的第一页;他的论文《不均匀介质波导理论》,1981年发表在美国《应用物理》杂志上的第一页;他的《镜像理论》,199512月发表在美国《静电》学报上的第一页……19998月的《电磁波及应用》学报第一页上刊出了他的关于新型五边形的大功率波导理论与实验,冲破波导只能是四边形以下的禁区。这一个个第一页,孕育了无数的影响力与创新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林为干教授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03年初,传来喜讯,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 家科学技术奖中,先生的博士生喻志远、周晓军和他本人三位教授的“波导及计算电磁理论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他获得的诸多“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育成果国家级特等奖”、“香港何梁何利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荣誉最 高,我国能获得此殊荣的科学家,实在是为数不多。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的封面林为干先生,被评为在我国电子类学科中培 博士生最多最好的导师。他前后培养的博士生有60多人,有一半以上在美国或加拿大等地工作。难怪他的学生得知他要去美国的消息后,高兴地纷纷来电,盼望导师去他们的家里做客。

(一)

伟大的人生源自年少的梦想。

1919年,林为干先生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在他孩提时代就目睹了被外国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聆听过父辈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遂后,他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用科学拯救祖国。他明白,为科学而献身的人,不仅需要学习异常刻苦,而且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踢足球、游泳、长跑、打乒乓球,都是他酷爱的体育项目。1935年,他以家乡的状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祖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升腾起的热望,使他忘记了饭难饱肚的灾难和凛冽北风的凌辱。圆明园废墟迸射出的愤怒,使他省悟到,“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然受欺辱”。读书勤奋,勇争第一的精神,孕育着他良好的学风与习惯。1937年,在日本侵略的炮声中,他的学业随清华大学搬迁到长沙,后又迁移到昆明,直至1939年完成。在昆明西南联大,聚集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精华,师生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这样简陋的校舍里,走出了多少像林为干先生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1940年至1945年期间,林为干在昆明交通部工作,希望实现满怀的梦想。那时,他经常把本来就不多的吃穿费用节省下来寄给参加抗日的二哥。为革命而捐躯的二哥,使他更加清醒认识到,祖国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二)

船帆扬起了爱国者的满腔热血,追求科学的力量推动着太平洋的海风和海浪。1945年,林为干考取美国加州大学研究生。在开往美国的轮船上,他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心中高喊着,祖国,我一定要实现科学的梦想,学成回国建设您!

科学的尊严和科学的力量都是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中孕育和展现出来的。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5年间,林为干宽厚而饱满的额头凝聚着智慧的源泉,犀利有神的目光,能从瞬息即逝的事物中抓住永恒的真理。19506月,他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微波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受微波学界的重视。多年来,国际上公认他把圆柱谐振腔简并模的应用从两个扩展到五个,至今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950年至1951年,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指导的研究生,把一腔多膜理论应用于球形谐振。这一研究成就,引起世界学者的关注。光明的智慧与智慧的光明伴随着先生治学之路。

当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站起来的时候,伍修权同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海外游子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林为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要回国,去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一个个学子从旧金山起航回国时,他都要开着汽车一一去送行。“祖国在召唤着我们”,他逢人便说。放弃国外的小汽车,回国骑自行车;不穿国外的闪光皮鞋,回国穿布鞋,林为干曾经如是说。笔者想起了徐志摩所言:论精神我主张贵族主义,论物质我主张平民主义。终于,19518月,林为干通过多次争取,谢绝了高薪,摆脱了刁难,怀着满腔抱负,踏上了回归的甲板,向着太阳,破浪前进。

从此,他把自己紧紧地捆在了黄帝的战车上,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牢牢连在了一起。是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所说: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不仅和环境抗争能取得胜利,而且和自己抗争也能获胜。林为干回来了,祖国欢迎着他。年轻有为的林为干,先后登上了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的讲台,担教授职务,并担任了华南工学院电讯系第一任系主任,培养出新中国的第一批电讯人才,填补了我国微波技术的空白。

1956年,我国第一所电子类国防类高校在成都筹建,当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林为干教授,毅然来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并立即投入艰难的筹建工作。他要培养我国自己的科学大军,他要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1957年,林为干教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院长助理。他先后创建了无线电物理系和应用物理研究所。在电磁理论、微波技术、光纤技术、电磁辐射与散射等领域均走在世界学科研究前沿。20世纪60年代初,他与钟祥礼副教授合作发表的《矩形内导体圆柱外导体同轴线的特殊性研究》论文,建立的计算公式,被英国《马可尼》丛书第二卷大量引用,丛书根据他们的计算公式制成了曲线图表,和其他六七个欧美科学家(包括谢昆诺夫这样的微波理论创始人)的计算公式相比,他们的计算公式最准确,最便于计算和估值,被誉为“林钟方法”。正是他有双洞察秋毫的慧眼,盯住了目标,看准了方向和“神游冥想”积极思维的学术风格,使他假以时日获取成功。

(四)

黑格尔说,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生活的挫折、不幸和遗憾赐予了我们不可多得的机会——体味生命的完整和真实,丰富生命的营养。

在那个旷古未闻的错位年代,即使被关牛棚、下放劳动,林为干教授也从未放弃过学习和研究,依然坚持订阅外文期刊,了解国际上的最新科技动态。

下放到重峦叠嶂的西昌湾丘“五七”干校的日日夜夜里,大渡河水目睹了春华秋叶、晨霜暮雪、电闪雷鸣、风起云涌,一劫复一劫,不动声色,这是深邃的意境么?林为干教授在那里甩过牛鞭,扛过锄头,拿过火铲……他凭着那装满知识的头脑,把一道道泉水引上山来,要把这干涸的湾丘变成塞上江南。他心里明白,只有科学才能摆脱贫困。他把劳动后的空余,全部利用起来进行思考和著说。厚爱时间,给他丰厚的回报是,五部著作诞生了。《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电磁场理论》等共三百多万字都成为我国科技人员及师生学习的重要读物、美国硅谷的大学的教科书。他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对自然宇宙的理解,全被悉数镌刻在他的著作与事业中。

(五)

知识给予人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科学的春天,1978年,林为干教授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荣获大会颁发的“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研究成果奖。同时他的著作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同年,他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79年《中国科学》(英文版)发表了他撰写的《椭圆直波导理论》一文,为国家制定椭圆波导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1980年春,林为干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他被任命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肩负起学院发展的行政职务。

20世纪80年代初,毫米波技术是我国才开展研究的前沿课题,林为干教授率领他的研究班子,开展了从8mm3mm频段前端接收技术的全面研究,以及有源无源的关键电路的研究。到1987年已有四项研究获得部级成果鉴定,特别是宽带毫米波源,已达到1986年世界先进水平,被国内同行广泛应用,为开拓我国毫米波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静电子新研究与混合颗粒煤质电磁波理论》被国内外专家看好,丰富和发展了电磁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 1987年他的学术著作《微波场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林为干以他自己的坦诚、睿智、幽默和博闻强识,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聘请他为访问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聘请他去讲学;1984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邀请他为客座教授。他还到日本九州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讲学。他多次去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1986年会主席还邀请林为干教授作特约报告。他作的《中国的微波科学研究》报告,概括地介绍了新中国微波与光波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及动态,受到大会的长时间鼓掌欢迎。此时他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耀。

(六)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林为干教授也正是用这种思想培养着他的学生,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先生的学生秉承了导师的教育思想,思想是真正的财富,遇事多想一想,需要另辟蹊径,需要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和独立向上的人格力量。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因而先生的学生也是优秀的 ——他们已经拥有了诸多的成功习惯、决心、意志、勤奋、耐心、思考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还有那自信与自尊。

先生说,他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如今还与学生一起一边学习,一边出成果。人越老,头脑储备的知识就越丰富。虽然现在限于腿脚不灵,但是头脑却越用越灵活。他认为他的学生们一定能超过他,这是历史的必然。先生已搏击了人生世道,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无限智慧,对一切事物均能运筹帷幄。在他的生命时钟中,一分钟等同于数年之长,因为它蕴涵着经验的真知灼见。这一分钟犹如秋天的果实,成熟且灌满浆汁,包含着属于完美、营养和欲望的物质。笔者问林为干先生,作为一个科学家,无数个第一是你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吗?他笑着告诉我,他一生最引人自豪的事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为国家出力。(柳姿)

转自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804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