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闻一多之子细说偶像父亲

2009-10-12 |

  爱国诗人、著名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入选“功勋人物”。日前,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先生的小儿子闻立鹏。他说,自己15岁时父亲即遇害了,自己却依然一辈子受其影响,从事父亲钟爱的美术工作。

  914,北京右安门一个普通住宅小区。今年78岁的闻立鹏谈及父亲闻一多时说,父亲影响了他一生。于他而言,闻一多不仅是父亲,更是一个令他崇拜和敬佩的偶像。

  闻立鹏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退休教授,曾担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闻立鹏先生的夫人张同霞,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退休教授。

  走进闻家,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整洁安静,简单明亮。客厅里摆放着几幅油画。客厅一角有两个书柜,堆放着各类书籍。房间二楼是闻立鹏的画室,画室中央摆放着他正在创作的大幅油画《红烛颂》,闻立鹏说,他将原来创作的油画《红烛颂》又进行了重新创造。画室周围的书柜中,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文集、诗选以及画册随处可见。

闻立鹏重新创造《红烛颂》

  闻立鹏说,选择油画专业也是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父亲的影响。闻一多先生遇害时,他只有15岁,正在念初二。“我父亲在清华念预科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去美国留学时学的又是油画。”闻立鹏说,回国后父亲虽然“弃画从文”,但闲来无事时依然会随手在便笺纸上画些速写、插图等。正是这些“小东西”让闻立鹏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8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

  闻立鹏认为,自己真正对父亲有了深入的了解,是在成年后阅读父亲的作品和参加各种关于父亲的学术研讨会之后。“他关于中外艺术的融合等方面的一些观点,直到现在依然不过时。”和父亲的这种在艺术层面上的“交流”让闻立鹏更加了解父亲,同时也更加崇拜父亲。

  今年年初,闻立鹏到武汉参加在湖北省艺术馆举行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他说,虽然自己一直在北京居住,但与家乡湖北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与浠水老家人也经常有往来。

  得知父亲闻一多入选“功勋湖北100人”,闻立鹏说自己很欣慰。“这次活动能够增进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了解,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苏海涛 王璀 )

转自 楚天都市报 2009年9月22

相关新闻

  • 292012.05
  • 212022.06

    最刚烈的勇士,有最柔软的心肠∣“父亲闻一多”

    近日,“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在这场父子二人的作品展上,观众很容易便能察觉到一种传承的流动,看到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之外的“艺术家闻一多”。同时,从照片、信札和闻立鹏的画作与讲述中,人们还会看到“父亲闻一多”的形象,并惊讶地发现:最刚烈的勇士,原来有一副最柔软的心肠▲闻一多全家在云南昆明住宅前合影,左起三子闻立鹏、闻一多、长子闻立鹤、夫人高孝贞、小女儿闻惠...

  • 202019.08

    王康与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本文记叙了王康与闻一多交往过程和为其立传的始末,以资纪念。

  • 072022.04

    回忆闻一多先生为父亲的《西南采风录》作序

    1939年3月5日,著名学者、诗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为正在西南联大哲学心理系读书的一个大学生编写的歌谣集《西南采风录》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序文。这个大学生就是我的父亲刘兆吉。《西南采风录》书影整篇序文慷慨激昂,正义凛然,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但其中有一句话,“你说这是原始,是野蛮,对了,如今我们需要的正是它”,我不是很理解。全篇序言似乎都是在回答“你说”的观点。我想,既然这篇序文是闻一多先生为...

  • 112021.10

    闻一多致梁实秋便笺浅释

    稍具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1899—1946)与梁实秋(1903—1987)在清华学堂学生时代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以此为起点,二人的事迹、行迹多有重合和交集,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梁实秋先生之女梁文蔷所著《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家中新发现的闻一多海外遗痕”一节,刊出闻一多先生致梁实秋手书便笺一页,为此前所未见。现将便笺稍加释读,请方家教正。

  • 242018.08

    闻一多怎样讲课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

  • 142016.07

    闻一多拒绝做官

    从本质上看,闻一多是个激情澎湃的知识分子,按照他的诗人脾性,他会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 302024.08

    闻一多:至真至纯 良善同行

    纪念闻一多诞辰125周年——提及闻一多,那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的爱国民主战士形象跃然眼前。论为人,金刚怒目、铮铮铁骨、热情似火的诗人闻一多,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岸形象。论为文,《红烛》之炽热,《死水》之深沉,都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回望闻一多的一生,至真至纯、良善同行是他生命的熠熠底色,也是他为人为文的可贵美德。闻一多(1899—1946年)“我们只能够并且应当在旧的基石上建...

  • 302024.08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 152021.07

    闻一多和自己的歌

    母亲生前每忆及父亲,总不愿过多涉及自己及家庭私事。许多时候,是经过我们再三追问,她才谈起一点的。那炉边的回忆,也往往变成了我的“采访”。她总觉得自己和父亲的差距太大,不愿因自己而影响父亲的光辉。常说:“我配不上你爸,我真恨自己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我算个什么,什么都没有,他那么喜欢我。”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