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开国大典天气预报员章淹回忆60年前往事

2009-09-03 |

章淹在家中接受采访(张蕾 摄)

当接到开国大典天气预报的任务时,章淹只有24岁。

1949930,在经历了再三的分析和讨论后,章淹在第二天的预报天气图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是那天的值班预报员。而她所在的华北观象台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做了几个月的准备。

1949930的预报结论

章淹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的父亲章廷谦是和鲁迅同时代的作家。章淹从小受父母影响爱好文学,也曾打算进入大学后学习法律,但一本《居里夫人传》改变了她的命运。

“我本来真没想过学气象。”但就在章淹快考大学的时候,一本刚翻译成中文的《居里夫人传》流行了起来。章淹的父母看了这本书后深受感动,便想让女儿学物理。当时他们一家在昆明住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宿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有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和饶毓泰,他们也赞成她学物理。同时抗战的氛围也影响了她。“当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抗战胜利。当时觉得中国又没飞机又没枪炮,应该要为国家做点事情。”

章淹在西南联大念物理系的那段时间,经常有飞机来轰炸,她发现天气状况的好坏决定了飞机会不会来,“觉得天气预报挺重要的”。于是她从物理系转到了气象系,从此开始了她的气象生涯。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1947年章淹从清华大学气象系毕业,进入华北观象台工作。1949年解放后,这个被华北航空处通讯科接收的观象台一共只有四名预报员,章淹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大学毕业生。

“当通讯科通知要准备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时,我们都很兴奋”,年轻的章淹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活动很重要。

他们随即开始查找历年十月一日前后北京的天气资料。当时的华北观象台并没有多少这样的资料,有的都是日本人留下的,但他们在撤离时把大部分资料都烧毁了,“有些破木箱里还有一些没烧完的,我们就去那里翻”。但这些零星的资料并不能满足章淹他们的需求,他们就骑车去清华的气象台找,“那里的图比较多”。

“那时候我才做了一年多预报员,觉得以前十一下雨比较少,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太担心会有雨。”当历年的资料显示十一前后下雨的次数并不算特别少时,章淹开始感到有些紧张。

由于开国大典上有飞机表演,所以章淹他们一方面要观测当天的天气是否会影响飞机起飞,飞机在什么时候起飞最合适;另一方面要尽量保证飞机在空中表演时不被云挡住,使地面的群众能看见。

“当时各单位并没有车把群众运到天安门,群众都是半夜两三点就起来准备,然后走路去天安门”,章淹说,“所以从头一天夜里开始的天气就要准备,因为游行是没法带伞的,如果把群众淋着了也够呛。”

那时候的技术并没有办法改变天气。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章淹说,如果那天一直下大雨也没有办法,只能提前或推迟飞机起飞的时间,尽量将影响减到最小。

当时的华北观测台刚刚由华北航空处从国民党的手中接收过来,极度缺乏人力和设备。每天只有一张欧亚地区的地面天气图,站点很不齐全。还有一张三千公尺的高空天气图,是根据地面气象站的数据推算出来的。

当年气象台每天只有一张地面天气图

他们只好求助于空军的气象部门。“他们航线上的观测点比我们密,空中的资料他们比我们多。我们常常在下午把图画出来了以后,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在电话里报给我们一些站点的资料,我们再补在图上,这样凑起来就稍微全一点。”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章淹他们只能靠增加观测来做预报。本来是八小时观测一次,就改成每小时观测。那时候没有自动观测,全是人工观测。“就靠人使劲盯着。观测员都加班,观测科的科长也不休息了,时时盯着看有什么情况。”

930,章淹预计到第二天的天气不会特别晴朗,心里十分忐忑。“我们在夜里一直害怕,拿不准这个雨会什么时候下。”

101,章淹和同事们寸步不离地守在位于动物园的值班室。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下了一点小雨,所幸下午就放晴了,并没有影响15点开始的大典。直到听见飞机的轰隆声以及有人大喊“飞机飞过来了”,她才放下了一颗心。

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飞机表演

章淹经历了近十次国庆阅兵的气象保障服务。1956年中央气象台成立了天气研究室,她从预报组调出,逐渐转向科研工作。

“那段时间太困难了。”84岁高龄的章淹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回忆起那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而时间已经过去了60年。

转自 中国天气网 2009年9月1

相关新闻

  • 132023.02

    西南联大气象系第一位女生,24岁接到开国大典天气预报任务

    章淹(1925.1-),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授。她是新中国第一批气象预报员,曾为开国大典做过天气预报。她先后有十四项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其中“长江流域暴雨及预报”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暴雨预报》获国家气象局1992年科技进步(推广)二等奖,“台风、暴雨预报警报研究”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她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章淹。1942年,高中毕业的她,怀抱当中国“居里夫人”的理想前往...

  • 022019.07

    我参与——开国大典天气预报

    章淹,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原北京气象学院教授,新中国第一批气象预报员,曾为开国大典做过天气预报。

  • 102020.08
  • 082022.07

    坐推车参加开国大典,他是延安第一位红色科学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炮火响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有志青年满怀激情,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当时的延安就像是一座革命的灯塔,点亮了亿万人民的希望。其中有一位身患残疾的青年也加入了其中,他说:“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他只身一人辗转搭车、坐船、步行,途径千余里,历时三个多月,终于到达延安,成为最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归国科学家。他就是高士其,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一首《不...

  • 212009.08
  • 112024.03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许映龙:首席预报员破译台风密码

    “每一次台风来临,我只想让台风预报尽可能逼近台风真实的实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台风给国家带来的灾害和损失。”近日,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96级硕士校友)获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因为肩负重任,他的每一次预报都是与数据精度的较量。许映龙在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现场发言“杜苏芮”来袭,提前4天锁定登陆地点2023年7月21日上午,台风“...

  • 162009.10
  • 162021.06

    回忆70年前的学生生活

    我今年93岁了,现在侨居于美国西雅图。1987年,我在河北工业大学离休,之前是该校自动化系教授。我于1947年9月考入电机系,至今已有74年了。

  • 112024.03

    缅怀 | 送别“雨中人”章淹校友

    2024年3月4日11时,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的章淹校友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天气预报员,她一生的愿望便是化暴雨为甘霖,化水患为水利,化无常为有常,造福人类。今天,我们讲述章淹的故事,谨以此文缅怀这位杰出的女性。

  • 072022.04

    缅怀60多年前那个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人

    28岁那年,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短短几个月后,他历经艰辛,辗转回到了自己的祖国。37岁那年,周恩来总理紧紧握着他的手,嘱托解决那个“卡我们脖子”的问题。最终他不负众望,开发出了被沿用至今的关键技术,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据《光明日报》报道,余国琮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