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迈(2001级经管学院), 26岁,黑龙江哈尔滨人。来京整8年,2007年看准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市场诉求,组团创业。期间曾在香港工作一年,随后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专心回归创业团队。
王迈说当过来人的感觉特别好
做比“被崇拜”更有意义的事情
新东方的徐小平曾在2006年6月的博客里写了一篇名为《月薪一万人民币还嫌少的本科毕业生》的博文。其中一位男生对另一位本科毕业生月薪一万表示“怎么这么低?”此篇文章点击量近30万,博客中这名气焰嚣张的男生就是王迈。
80后的他从不低调,轰轰烈烈的中学乐队生涯、高考轻松步入清华园、大学的院学生会副主席……都给了他“习惯被崇拜”的资本,但真正让他觉得自己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是现在他可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北京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们在北京多所高校的经管学院举行职场经验分享会时,每次在会场的最后一排总有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怯生生地听着。起初我们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男孩和一位农妇一起走进了会场……”这是男孩的母亲,来自青海的一个山村,考上北京高校让他成为全村的骄傲,但没想到已经面临毕业,工作却八字还没一撇,王迈和伙伴们一面帮助男孩熟悉面试技巧、规划职业方向,一面联系招聘单位,终于在一个月后男孩找到一份满意的国企工作。
王迈说,这件事让他一下明白,原来北京还有那么多学生在为一份他们看起来很普通的工作而奔波、在为如何留在这座充满着光环和机遇的城市而苦恼。
舍掉百万年薪回到原点当过来人
进京不足十载就敢自称“过来人”?王迈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质疑,他对此保持一贯的自信。“其实,当一名过来人的感觉特别好,尤其是你真的能帮别人成功就业、改变命运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比做成一笔投行交易还要大。”王迈说起话来笑声出现的频率很高,自信中隐约透着点霸气。据他的弟兄评价,这叫“兼具大学生和经理人的气质”。
在天使投资人的帮助下,王迈和原商学院内部求职互助社团成立了帮助大学生进行求职辅导、职业规划的公司,“因为北京有最多的过来人资源和最多的想要成为过来人的群体。
至于那份年薪百万的工作,由于工作所在地的香港没有归属感可言,一年合同期满时,王迈就退出了,回归自己的创业团队。回到北京,在清华东门外这个可以给他极度归属感和自信心的地方,他预言,自己将开始下一段传奇。
离开老家整整八年了,王迈却至今仍是他中学母校的一个传奇。“我习惯被人崇拜。”王迈坐在中关村自己那间略显局促的办公室里很坦然地说,眉宇间淡定多于骄傲。翻开他的工作日程簿,招聘、业务拓展、拜访客户……“档期”排得满满当当。下个月,公司即将搬迁至附近一处宽敞得多的写字楼,这成为他和弟兄们近期最上心的大事。“北京是一个可以实现你各种梦想的地方,但前提是,你必须做好准备。”
致北京客
我想对所有和曾经的我一样,想要留在北京或是来到北京工作、即将成为新北京客的大学生们说,你决定留北京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这里有我的发展目标吗?二、关于我的目标,我准备好了吗?
要知道,在北京生存的外地人通常是两种状态,要么就踏踏实实奋斗在这里扎下根来,要么就漫无目的地漂着、混着。如果你想成为第一种人,那么找准目标、认清自己无疑是当务之急。
我的户口并不在北京,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北京的主人。北京是用来享受的地方,这种享受除了物质方面,更多的是成就感、归属感。大学生找工作不要想赚多少钱,而是要问自己值不值这个钱,还要确定自己能够创造的价值必须比这个工资高。只有这样想,才会有合适的定位。
■ 进京路
1989年 来首都机场为父亲出国留学送行,小学课本上画着的天安门和长城都在那一冬天变得触手可及
2001年 考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初步圆了父母给自己做的北京梦
2004年 保送清华研究生
2006年 考上了荷兰银行在香港的暑期实习,开学前即获得offer,年薪近百万元
2007年 联合当年同为过来人俱乐部的成员一起创立公司。
2009年 辞去投行职务,结束了香港、北京两头飞的状态,专心致力于大学生求职培训。
■ 客“弹”北京
北京给我家的归属感
记:你为什么会对北京有这么强烈的归属感?
王:因为大学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学习方法、价值观等东西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我最重要的这几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所以这里是让我成长的地方,就是家。还有一层归属感源自我的母校,她为我搭建起来的平台和提供的资源太多了,有时候办成一件事之后转念一想,才发现,为什么我会这么容易做到呢,因为我有这样的平台。
记:如果没考上清华会怎样?
王:凭我的音乐功底,如果考不上清华,考个中央音乐学院也绝对没问题。那样我还是会来北京的。来北京的愿望也是受父辈影响。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就一直认为,小孩在北京发展才会有最广阔的空间。
记:你在大学里的未来规划就是现在这条路吗?
王:我在本科阶段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上了研究生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发现在任何行业,如果想干好都会很辛苦。原来我想找的工作是投行,不仅喜欢做,而且能够满足我对生活水准、生活方式的要求,后来,我找到了创业方向,在这过程中,我做出了承诺,付出了热情,我相信,坚持下去,前景会越来越乐观。
记: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对生存和发展有多大帮助?
王:我这个人有两个盲目的、毫无道理的自信:第一,任何问题都有办法解决,不管是多大的问题,只要我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第二,凭我的本事,永远都不至于到要饿死的程度。有了这两条保底,做什么都能保持高度的乐观,当然我也会对一些坏事进行冷静的预测,但坏事来了不怕,总有办法。
转自:《新京报》2009年07月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