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希季书房

2009-06-29 |

太浩茫茫为我用 空间无限任来回

希求奔月日星追,季季年年奏响雷。

太浩茫茫为我用,空间无限任来回。

人类自古有探索宇宙的梦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在今天已不是美丽的传说。从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送入轨道、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此后卫星不断发射成功,都深浸着王希季院士的心血。

6月25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拜望这位空间技术学科的带头人。

房间充满阳光,西面墙的4组大书柜里,装满中外空间科技类书籍、期刊,书柜矮柜的台面上、书柜前的地板上、对面的沙发上,也都摞满了科技书籍、中外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掌握、保持、发展先进技术,就要多了解、多学习各国的科技现状、我国在科技方面的需求。”院士满头白发、说话缓慢,然而表达为科学事业做贡献的信念分明掷地有声。

东面墙上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卫星影像地图”十分醒目。靠南窗的写字台上,永久摆放着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蓝旗、月球仪。桌面上摆放着《世界科技》、《卫星应用》、《国际太空》、《科技导报》等。

“卫星的应用非常广泛,政法、军事、经济、气象,电视节目、移动通讯、导航等等,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卫星是为用户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了解用户真正要求什么、需求什么,空间飞行器再进行设计,提供准确、及时的全球信息。”院士的胸怀要容纳多少知识呢?

记者问院士有什么爱好,院士坦言:“我喜欢读书,什么书都读。在西南联大一年级时,国文是必修课,读不好是不能升级的。所以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要说爱好,一个喜欢游泳,每周都要游两次。另一个喜欢京剧,从小就喜欢,至今听说有好剧目就买票去看。呵呵!”说着院士笑了。知道下个月是院士88岁的寿辰,记者衷心祝院士长寿、健康、快乐。

王希季空间技术专家。白族,1921年生,云南大理人。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毕业。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曾任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顾问,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空间返回技术两门新的学科。创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阶段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主持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世界仅有的掌握此项高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

1985年、1990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潘衍习)

转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6月29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