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霍兵:事业让我爱上这个城市

2009-06-18 |

霍兵,建筑系1981级校友,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

2009221星期六,建筑学院校友访谈支队一行五人穿过天津著名的五大道,前往约定的访谈地——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大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巨大街区相比,这里的小街坊显得静谧而富有文化气息,风格各异的别墅洋房、蜿蜒错织的道路和悠闲漫步其间的游客行人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北方城市别具一格的气质,同时也感受到城市的主人刻意保留并精心维护历史讯息的那份细致与真诚。而我们今天将要寻访的,正是与这一切密切相关、二十年来兢兢业业工作在天津市城市规划第一线的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霍兵。

虽值周末,霍兵学长依旧忙碌着。当我们抵达规划院准备进行访谈的片刻,霍兵学长仍在与团队的几位规划师激烈的探讨着城市建设的方案。而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交流里,霍兵学长对于人生选择的理解,对于职业探索的阐述,对于清华精神的诠释也让我们受益颇深。

二十年扎根一座城

“搞规划的,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学长用这句话总结自己二十年来扎根天津工作的原因。霍兵学长一直牢记着他大学时代,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全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吴良镛教授的谆谆教导:“规划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与一个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你想在城市规划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与中国的城市发展结为一体,要热爱你的城市,扎根于你的城市。一个人不仅要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取得硕士学位后,霍兵学长来到天津工作,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年。从刚开始的初出茅庐,到参与总体规划的编制,再到目前主持滨海新区的规划建设,霍兵学长始终活跃在天津市规划建设的第一线,做了大量踏实而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天津市规划领域最为出色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之一。

霍兵学长刚毕业的1989年,正是全国大规模建设的年代,天津有很多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初涉规划领域,现实中有许多与预期存在的反差,实际工作中又有许多无能为力的地方,这种挫败感经常让人感觉失落迷茫。但是霍兵学长还是在一线的岗位上一直坚持下来。他坦言道:城市规划是个很重要的行业,你可以在其中做很多的工作,但是很可能一开始你并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工作中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希望换个环境,找更宽广的平台等等,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每个城市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工作可以去做,只要你能够寻找到那个合适的角色并且进入到那个角色当中,就一定能够在努力中施展才华。目前中国发展很快,城市化进程也相当迅速,单纯从这一点上讲,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是作为规划师我们还应明确:一个城市的规划决不是靠一个人的单独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也决不是仅靠学术研究,或者权利支配就能完成的。真正为城市的发展服务,规划师应当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做恰如其分的工作。而这些都需要你长期的接触一个城市,对它熟悉和了解,明白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当然,当你逐渐了解这个城市后,你会发掘到它更多好的方面。随着工作的深入,就会真正愿意扎根在你的城市。

出于对学科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霍兵学长坚守在天津市规划战线上。二十载奋斗记录了清华人最真实的奉献与成长,而霍兵学长的成功也正说明,专注和坚持才是成就事业真正的捷径。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机遇

“我的一生中似乎没有遇到过那种让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机遇”,学长如是说。文革结束后,霍兵学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本科硕士期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校的全方位培养和严格的训练使他得以从一开始便胜任自己在设计院的工作。工作中霍兵不间断的从各式各样的城市规划案例中总结规划方法,逐步充实实际工作经验。九十年代开始,霍兵学长开始参与天津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并在老专家的指导下,系统地从事海河地区发展的科学规划编制。不久前,凭借着对于这座城市的熟悉和热爱,对于规划事业的持续不断的投入,霍兵学长获命主持天津市城市规划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项目——滨海新区的规划任务。能够主持这样的重大项目在别人看来似乎是求之不得的机遇,但是如果回顾学长的发展道路,看到他对学科领域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看到他对于工作的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就无法不承认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而这份执著的积累在他对知识的渴求中可见一斑。

在阔别母校十年后的1999年,霍兵学长凭借天津市“跨世纪后备人才培养”的契机,回到清华继续跟从吴良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清华大学第一次开始设置论博士,在职人员也可以攻读。而从1989年到1999年,这十年间对于很多城市规划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城市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霍兵学长重新返回学校,继续规划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清华大学对于在职博士的要求非常高,霍兵学长通过七年的努力才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繁忙的工作中要兼顾艰苦的学习,压力困难不言而喻,然而对于霍兵学长,这正是他漫长而持久的人生修行中自然而然的一笔。

二十余年来,霍兵学长的脚步从无止息: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后不断从实际案例中积累,毕业十年选择攻读清华的论博士,赴美伯克利大学进修……正是他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就了他事业的成功。中国古语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正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与进取令他求索的道路上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不解清华缘

青年时代七年的清华生涯,使霍兵学长对于母校的深情难以言表。清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于青年的道德情操的培养等等,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89年研究生毕业时,天津规划局为吸引人才,专门邀请清华学生到天津工作。霍兵学长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接受了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岗位。在谈及就业择业“清华光环”的意义时,霍兵学长特别强调:其实这个光环的意义是双面的,一方面,它着实会给你带来好处,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单位的很多机会会向你倾斜,比如继续学习、出国深造、各类培训等等;但另一方面,你又必须争取把一切事情做到最好,必须要符合大家的期望,也因此必须不断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带着这个清华光环不容易,你时时刻刻丝毫不能松懈和放任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社会上工作,清华人也习惯用一种精神层面的方式互相鼓励和督促彼此。毕业十年来,霍兵学长亲身经历着清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关怀,他强调,这种激励非常的与众不同——并不是物质层面或者说各种直接的帮助,而是同仁发自内心的希望齐心协力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完美的精神感召力。由于专业的缘故,霍兵学长的同学大多从事的是与规划、建筑相关的行业。所以,朋友聚面,常常会探讨国计民生的问题,探讨规划行业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同仁间的这种关心和鼓励,正如十几年前,建筑学院本科专教中同学们加班熬图时的倾心交流、振作鼓劲一样,是一种真挚的热忱,让我们用理想和信念相携相助。

做好城市是你们的责任

与霍兵学长的交流一直轻松且平易,人生漫长而艰苦的求索与奋斗经他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却波澜不惊。“年轻人有理想,这是很可爱的。”霍兵学长告诫我们对待生活要有信心、肯坚持,更要懂得悦纳自己。他更意味深长的援引一个工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未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目前他所主持规划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区域,这种纠结着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现代职能扩充的课题也正是现在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天津市属的这些不同的区域,内部的协调变得很重要:新的功能区和开发区形成的新体制发展很快,但缺少社会管理的职能;传统的功能区虽然有很多积淀,城市生活丰富,但居民收入却不高,发展缓慢,怎样协调这之间的矛盾呢?一种做法可以是像浦东一样,把这些区域统筹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政体。但是这种打包的态度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今后对于这个领域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拓展和尝试。而结合到具体的规划设计层面,由霍兵学长主持招标的滨海新区相关的城市设计方案也有许多,其中曾经也有很多方案追求大而新、大而怪的设计理念,使得建筑在城市中缺乏相互的关联,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没有受到关注,城市的风貌也缺乏统一的风格。霍兵学长因此提醒我们,以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要从一个更高的位置,从一个更大的视角科学的看待问题,作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做好城市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责任。

霍兵学长对于人生选择的理解是朴实无华的,对于职业探索的阐述亦是举重若轻的,然而其中所体现的清华人为人行事的谦谨踏实、坚忍不拔却深深打动着我们。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扎根天津二十载,霍兵学长正用他投身建设的激情和奉献实践着清华人对于祖国和人民的伟大承诺。

(建筑学院 建51 张琪 王昆 许晖 陆祥宇 李倩怡)

霍兵校友寄语

百年清华,清华百年。

同学感悟

霍学长的人生中没有那种迸发怒吼的时刻,充实人生的是安静平淡的修行,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当机遇到来之时,他早已积淀满满,轻轻一抓就把握住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机遇。(陆祥宇)

“百年清华,清华百年。”这是霍兵学长为这次校友访谈留下的八个字,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代表,清华学子,作为祖国的栋梁,我们时时刻刻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清华大学培养了清华学子,清华学子也成就了清华大学的光辉。(王昆)

清华人好强,努力把握机遇,的确是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显得急功近利,或者说只是浅层次地去认识机遇,认为机遇把握就行,却没有意识到机遇背后,需要坚实的积累,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但是在有了积累之后,机会可能会不经意的降临,因此,更为成熟的心态在于不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待机遇,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目前的工作。(许晖)

相关新闻

  • 292010.06
  • 182009.06

    周干峙:城市是人类的家园

      周干峙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家建委副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规划局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

  • 192016.12

    大城市仍将主导城市化发展方向

    北京日前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而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车辆单双号限行、工厂限产甚至停产、幼儿园和小学也将停课。雾霾问题让很多人对于这座大城市的纠结....

  • 122024.09

    吴晨:探索“城市复兴”之路

    主持大栅栏(北京坊)、首钢园、隆福寺等北京老城区改造项目,编制老城核心区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规划方案,推进城市复兴研究和城市设计……近些年,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的团队参与了不少北京城市规划、改造工作。近日,《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吴晨,听他讲述关于城市、建筑与人的故事。吴晨(2000级博,建筑) 受访者供图从首钢园到“城市复兴”站...

  • 202019.08

    李国庆:城市轨道交通追风者

    李国庆,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地....

  • 042024.06

    专家访谈︱张其锟:扩展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张其锟,出生于1928年9月,现年96岁,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正局级离休干部。1983年,张院长主持负责了北京首次航空遥感综合调查“8301工程”总体设计和实施工作,并于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被人事部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全国城市规划行业资深规划工作者贡献奖”。

  • 202024.03

    “城市发展与生态保育”校友交流研讨活动举办

    2024年3月16日,“城市发展与生态保育”校友交流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拉开序幕,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会长、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史宗恺出席并致辞。本次校友交流研讨活动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下称“港澳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主办,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港澳校友工作组、深圳市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友会(下称“深圳...

  • 262007.10

    中外市长、专家汇聚清华探讨“重塑城市活力”

    1 月2 2 日~ 2 3 日, 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策划的“ 重塑城市活力: 社会凝聚力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平衡发展”(B a l a n c e d Urban Revitalization between Social Cohesion and H...

  • 162009.06

    辽宁部分城市校友会09营口年会在营口市举行

    辽宁部分城市校友会09营口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于2009年6月5日至6日在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参加此次“年会”的有沈阳、大连、锦州、营口、....

  • 252010.02
Baidu
sogou
Baidu
sogou